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全避險六大系統
- 包含範圍: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
- 目的:提高金屬地下礦山安全生產保障
- 建設目標:發揮其安全避險的預警作用
礦山安全概述,目的,測控系統,建設目標,定位系統,避險系統,救生艙,避難所,自救器,自救系統,施救系統,聯絡系統,建設要求,
礦山安全概述
礦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包括: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井下緊急避險系統、礦井壓風自救系統、礦井供水施救系統和礦井通信聯絡系統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所推出的“六大系統”解決方案,指揮調度系統平台,建成後可以實現礦山的井上和井下的語音通訊、人員、設備跟蹤定位、井下關鍵設備(如風機、水泵等)的遠程監控、井下關鍵位置的圖像視頻監測監控、以及各種環境參數(如CO、NO2等)的監測監控等。在此基礎上實現統一生產指揮調度。即:管理和指揮調度人員可以無需下井,根據井下反饋到主控室的實時數據,統一進行生產調度指揮,提高生產效率,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目的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精神,進一步提高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制定了《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安裝使用和監督檢查暫行規定》和《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完善基本規範》(安監總煤裝[2011]33號)。
測控系統
監測監控系統的功能一是“測”,即檢測各種環境安全參數、設備工況參數、過程控制參數等;二是“控”,即根據檢測參數去控制安全裝置、報警裝置、生產設備、執行機構等。若系統僅用於生產過程的監測,當安全參數達到極限值時產生顯示及聲、光報警等輸出,此類系統一般稱為監測系統;除監測外還參與一些簡單的開關量控制,如斷電、閉鎖等,此類系統一般稱為監測監控系統。
建設目標
煤礦企業必須按照《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範》的要求,建設完善安全監控系統,實現對煤礦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濃度、溫度、風速等的動態監控,為煤礦安全管理提供決策依據。要加強系統設備維護,定期進行調試、校正,及時升級、拓展系統功能和監控範圍,確保設備性能完好,系統靈敏可靠。要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和事故應急預案,明確值班、帶班人員責任,礦井監測監控系統中心站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當系統發出報警、斷電、饋電異常信息時,能夠迅速採取斷電、撤人、停工等應急處置措施,充分發揮其安全避險的預警作用。
定位系統
井下人員及設備定位系統是集井下人員考勤、跟蹤定位、災後急救、日常管理等一體的綜合性運用系統,集合了國內識別技術、傳輸技術、軟體技術等最頂尖的產品和技術,是國內技術最先進、運行最穩定、設計最專業化的井下人員定位系統。
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能夠及時、準確的將井下各個區域人員及設備的動態情況反映到地面計算機系統,使管理人員能夠隨時掌握井下人員、設備的分布狀況和每個礦工的運動軌跡,以便於進行更加合理的調度管理。當事故發生時,救援人員也可根據井下人員及設備定位系統所提供的數據、圖形,迅速了解有關人員的位置情況,及時採取相應的救援措施,提高應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建設目標
避險系統
建設目標
煤礦企業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為入井人員配備額定防護時間不低於30分鐘的自救器。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應建設採區避難硐室,突出煤層的掘進巷道長度及採煤工作面走向長度超過500米時,必須在距離工作面500米範圍內建設避難硐室或設定救生艙。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以外的其他礦井,從採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額定防護時間內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須在距離採掘工作面1000米範圍內建設避難硐室或救生艙。
救生艙
礦用可移動式逃生救生艙(以下簡稱救生艙)是一種新型的煤礦井下逃生避難裝備。將其放置於採掘工作面附近,當煤礦井下突發重大事故時,井下遇險人員在不能立即升井逃生脫險的緊急情況下,可快速進入救生艙內等待救援,對改變單純依賴外部救援的礦難應急救援模式,由被動待援到主動自救與外部救援相結合,使救援工作科學、有序、有效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避難所
避難所建立在礦井下各危險工作區域的密閉空間,依託礦井巷道構築而成,具備很好的防護性能,能夠抵禦一定的外力衝擊;硐室內提供生存必需的氧氣、水、食物、急救藥品、廢氣處理等設施。當災變發生時,遇險人員可迅速躲進避難所等待外部救援,是降低遇險人員傷亡率的最有效途徑。對於挽救井下倖存人員的生命具有積極而重大的意義。
2009年8月,福建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委託龍安科技研究"礦山井下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難所"課題,並在龍巖馬坑礦業開展試點研究工作。根據2010年2月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科技查新諮詢中心出具的《科技查新報告》為國內首個防透水型固定式避難所。通過福建省安全監督管理局驗收並通過科技局的科技成果鑑定為國內領先水平。該技術具有新穎性,填補了國內礦山安全避險設施的空白,避難所,救生艙使用開創了國內礦山安全開採的新紀元。
自救器
其主要用途就是在井下發生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或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時,供井下人員佩戴脫險,免於中毒或窒息死亡。自救器按其作用原理可分為過濾式和隔離式兩種。隔離式自救器又分為化學氧和壓縮氧自救器兩種。
自救系統
壓縮空氣自救裝置是一種固定在生產場所附近的固定自救裝置,當發生煤和瓦斯突出或突出前有預兆出現時,工作人員進入自救裝置,打開壓氣閥避災。它的氣源來自於生產動力系統——壓縮空氣管路系統。由於管路內的壓縮空氣具有較高的壓力和流量,不能直接用於呼吸,必須經過減壓、節流使其達到適宜人體呼吸的壓力和流量值,並要同時解決消聲(由於減壓引起)和空氣淨化問題。通過可調式氣流閥調節節流面積,以適應不同供風壓力下的流量要求,按健康人在靜止狀態吸氣20L/min,在劇烈運動和緊張狀態下吸氣60~80L/min的標準,確定壓風自救裝置的供風量應≥100L/min。
建設目標
施救系統
所有採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員較集中的地點、井下各作業地點及避災硐室(場所)處設定供水閥門,保證各採掘作業地點在災變期間能夠實現提供應急供水。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要求設定三通及閥門。
井下供水管路應採用鋼管材料,並加強維護,保證正常供水。
建設目標
煤礦企業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建設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除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要求設定三通及閥門外,還要在所有採掘工作面和其他人員較集中的地點設定供水閥門,保證各採掘作業地點在災變期間能夠實現提供應急供水的要求。要加強供水管路維護,不得出現跑、冒、滴、漏現象,保證閥門開關靈活。
聯絡系統
在主副井絞車房、井底車場、運輸調度室、採區變電所、水泵房等主要機電設備硐室和採掘工作面以及採區、水平最高點,應安設電話。井下避難硐室(救生艙)、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變電所和突出煤層採掘工作面、爆破時撤離人員集中地點等,必須設有直通礦調度室的電話。要積極推廣使用井下無線通訊系統、井下廣播系統。發生險情時,要及時通知井下人員撤離。
建設目標
煤礦企業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建設井下通信系統,並按照在災變期間能夠及時通知人員撤離和實現與避險人員通話的要求,進一步建設完善通信聯絡系統。
建設要求
2010年底前,全國所有煤礦要完成"監測監控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
2010年底前,全國所有煤礦要完成"壓風自救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
2010年底前,全國所有煤礦要完成"供水施救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
2010年底前,全國所有煤礦要完成"通信聯絡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
2010年底前,中央企業和國有重點煤礦企業的所有煤礦要完成"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
2011年底前,其他所有煤礦要完成"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
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中央企業和國有重點煤礦中的高瓦斯、開採容易自燃煤層的礦井,要完成緊急避險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礦要完成緊急避險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
各煤礦企業是建設完善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責任主體,煤礦企業主要負責人要高度重視,落實分管負責人和具體分管部門,明確工作職責,組織做好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要根據各礦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規劃和方案,明確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完善的目標、任務、措施及進度安排。要建立投入保障制度,提足用好煤炭生產安全費用,加大安全投入,從人、財、物等各方面保證建設進度。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有針對性的措施,從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嚴格把關,科學組織施工,保證建設工程質量。各煤礦企業要按規定的時限和要求全面完成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完善工作,並將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進展情況每季度向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