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為學(一門套用性科學)

安全行為學(一門套用性科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全行為學是一門套用性科學。安全行為科學是把社會學、心理學、生理學人類學文化學經濟學語言學法律學等多學科基礎理論套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預防的活動之中,為保障人類安全、健康和安全生產服務的一門套用性科學。安全行為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企業或組織中的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與此相聯繫的安全行為現象,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個體安全行為、群體安全行為和領導安全行為等方面的理論和控制方法。

基本介紹

研究對象,研究任務,研究方法,理論基礎,研究內容,

研究對象

(1)個體安全行為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個體心理。個體心理指的是人的心理。人既是自然的實體,又是社會的實體。從自然實體來說,只要是在形體組織和解剖特點上具有人的形態,並且能思維、會說話、會勞動的動物,都叫做人。從社會實體來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這是它的最本質的特徵,凡是這些自然的,社會的本質特點全部集於某一個人的身上時,這個人就稱之為實體。
個體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承擔者。個體心理包括個體心理活動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個體的心理活動過程是指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特徵表現為個體的興趣、愛好、需要、動機、信念、理想、氣質、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傾向性和差異性。
任何企業或組織都是由眾多的個體的人組合而成的。所有這些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的有機體。但是,由於各人先天遺傳素質的差別和後來所處社會環境及經歷、文化教養的差別,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這種個體差異也決定了個體安全行為的差異。
在一個企業或組織中由於人們分工不同,有領導者、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以及各種不同工序的工人等不同層次和不同職責的劃分,他們從事的勞動對象、勞動環境、勞動條件等方面也不一樣,加之個體心理的差異,所以他們在安全管理過程中安全的心理活動必然是複雜的。因此,在分析人的個體差異和分析各種職務差異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人的個體安全心理活動,分析和研究個體安全心理規律,對於了解安全行為、控制和調整管理安全行為是很重要的,這對於安全管理來說是最基礎的工作之一。
(2)群體安全行為群體是一個介於組織與個人之間的人群結合體。這是指在組織機構中,由若干個人組成的為實現組織目標利益而相互信賴、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並規定其成員行為規範所構成的人群結合體。對於一企業來說,群體構成了企業的基本單位。現代企業都是由大小不同、多少不一的群體組成。
群體的主要特徵表現為:①各成員相互依賴,在心理上彼此意識到對方;②各成員間在行為上相互作用,彼此影響;③各成員有“我們同屬於一群”的感受。實際上也就是彼此間有共同的目標或需要的聯合體。從群體形成的內容上分析可以得知,任何一個群體的存在都包含了三個相關聯的內在要素。這就是相互作用、活動與情緒。所謂相互作用,是指人們在活動中相互之間發生的語言溝通與接觸。活動是指人們所從事的工作的總和,它包括行走、談話、坐、吃、睡、勞動等,這些活動被人們直接感受到。情緒指的是人們內心世界的感情與思想過程。J在群體內,情緒主要指人們的態度、情感、意見和信念等。
群體的作用是將個體的力量組合成新的力量,以滿足群體成員的心理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使成員獲得安全感。在一個群體中,人們具有共同的目標與利益。在勞動過程中,群體的需求很可能具有某一方面的共同性,或勞動對外相同,或工作內容相似,或勞動方式一樣,或勞動在一個環境之中及具有同樣的勞動條件等。他們的安全心理雖然具有不同的個性傾向,但也會有一定的共性。分析、研究和掌握群體安全心理活動狀況是搞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條件。
(3)領導安全行為在企業或組織各種影響人積極性的因素中,領導行為是一個關鍵性因素。因為不同領導的心理與行為,會造成企業不同的社會心理氛圍,從而影響企業職工的積極性。有效的領導是企業或組織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管理心理學家認為,領導是一種行為與影響力,不僅是指個人的職位,而且是指引導和影響他人或集體在一定條件下向組織目標邁進的行動過程。領導與領導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領導是領導者的行為。促使集體和個人共同努力,實現企業目標的全過程,即為領導;而致力於實現這個過程的人,則為領導者。雖然領導者在形式上有集體個人之分,但作為領導集體的成員,在他履行自己的職責時,還是以個人的行為表現來進行的。從安全管理的要求來說,企業或組織的領導者對安全管理的認識、態度和行為,是搞好安全管理的關鍵因素。分析、研究領導安全行為,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

研究任務

安全行為科學的基本任務是通過對安全活動中各種與安全相關的人的行為規律的揭示,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地建立科學的安全行為激勵理論,並套用於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從而合理地發展人類的安全活動,實現高水平的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
對於研究來說,任何科學的形成、發展以及成果的取得,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同時,還要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安全行為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很少有人對其進行系統的研究。但就發展趨勢來看,它是一門正在發展的科學,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

研究方法

研究安全行為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觀察法通過人的感官在自然的、不加控制的環境中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結果按時間順序作系統記錄的研究方法。
(2)談話法通過面對面的談話,直接了解他人行為及心理狀態的方法。套用前事先要有周詳的計畫,確定談話的主題,談話過程中要注意引導,把握談話的內容和方向。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能迅速取得第一手資料,因此被行為科學家廣泛套用。
(3)問卷法是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表格、問卷、量表等,由被試者自行選擇答案的一種方法。一般有三種問卷形式:判斷式,選擇式和等級排列式。這種方法要求問題明確,能使被試者理解、把握。調查表收回後,要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其數據作處理。
(4)測驗法採用標準化的量表和精密的測量儀器來測量被試有關心理品質和行為的研究方法,如常見的智力測試、人格測驗、特種能力測驗等。這是一種較複雜的方法,需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主持測驗。

理論基礎

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是安全行為科學發展的理論基礎。根據美國《管理百科全書》,行為科學的定義是:行為科學是包括一切研究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類行為的科學,它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社會人類學,以及其他與研究行為有關的學科組成的學科群。我國的馬諾同志在《國外經濟管理名著叢書》前言中指出:所謂行為科學,就是對工人在生產中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以便調節企業中的人際關係,提高生產。由此可見,行為科學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行為科學是一門綜合學科,是一個由一切與研究行為有關的學科組成的科學群,因而它與許多科學有聯繫。行為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這就決定了它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物質特點。它不能像物理、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那樣,可以藉助望遠鏡、顯微鏡、天平、化學試劑等工具,它的實驗也不可能在完全和嚴格控制的環境中進行。行為科學所採取的主要是進行社會調查的方法,通過調查、實驗、觀察等,了解和掌握各種情況變化,對人的外在行為方式及行為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概括出原理原則,再在社會實踐中去驗證,去發展。
行為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是我們研究和發展安全行為科學的基礎和借鑑。

研究內容

安全行為科學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人的安全行為規律的分析和認識。
包括認識人的個體自然生理行為模式和社會心理行為模式;分析影響人的安全行為心理因素,如情緒、氣質、性格、態度、能力等;分析影響人的安全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如社會知覺、價值觀、角色作用等;分析民眾安全行為的因素,如社會輿論、風俗時尚、非正式團體行為等。
②安全需要對安全行為的作用。
需要是一切行為的來源,安全需要是人類安全活動的基礎動力,因此,從安全需要入手,在認識人類安全需要的基本前提下,套用需要的動力性來控制和調整人的安全行為。
③勞動過程中安全意識的規律。
安全意識是良好安全行為的前提條件,是作用人的行為要素之一。這部分內容研究勞動過程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情緒等對人的安全意識的作用和影響規律,從而達到強化安全意識的目的。
④個體差異與安全行為。
主要分析和認識個性差異和職務(職業、職位)差異對安全行為的影響,通過協調、適應、調控等方式,控制、消除個性差異和職務差異對安全行為的不良影響,促進其良好作用。
⑤導致事故產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人的行為與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探討事故形成和發生的過程中,導致人失誤的心理過程和影響作用規律,對於控制和防止失誤有著重要的意義。這部分主要探討人的心理因素與事故的關係、致因的機理、作用的方式和測定的技術等。
⑥挫折、態度、群體與領導行為。
研究挫折這種特殊心理條件下人的安全行為規律;態度心理特徵對安全行為的影響;群體行為與領導行為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⑦注意在安全中的作用。
探討人的注意力的規律,即注意的分類、功能、表現形式、屬性,以及在生產操作、安全教育、安全監督中的套用。
⑧安全行為的激勵。
套用行為科學的激勵理論,即X一理論、Y一理論、權變理論、雙因素理論、強化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等,來激勵工人個體、企業群體和生產領導的安全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