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內莉澤·邁爾研究獎

安內莉澤·邁爾研究獎(Anneliese Maier Research Award),以哲學家、歷史學家安內莉澤·邁爾命名,由德國聯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會於2011年聯合設立,旨在支持和吸引全球優秀人文和社會學者到德國開展研究合作,進而促進德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

該獎僅接受德國學者提名。該獎每年獲獎者不超過8人,每人獎金額25萬歐元。獲獎者可自主選擇在德國的一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工作五年。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汪暉教授是第一位來自中國的獲獎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內莉澤·邁爾研究獎
  • 外文名:Anneliese Maier Research Award
  • 創辦時間:2011年
  • 獎勵人數:每年獲獎者不超過8人
  • 頒獎頻次:每年一次
  • 獎金額度:每人獎金額25萬歐元
  • 致敬人物安內莉澤·邁爾
  • 首位中國得主汪暉
獎項歷程,致敬人物,評選規則,歷屆回顧,2018年,2017年,2014年,其他得主,

獎項歷程

“安內莉澤·邁爾研究獎”(Anneliese Maier-Forschungspreis)”(簡稱“邁爾獎”),這個以哲學家、歷史學家安內莉澤·邁爾(德國科學史家,1905-1971)命名的獎項由德國聯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會於2012年聯合設立,旨在支持和吸引全球優秀人文和社會學者到德國開展研究合作,進而促進德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國際化。獲獎者既可以是業內翹楚,也可以是在國際上初露鋒芒,但有發展潛力的學者。針對後者,該獎通過支持其與德國同行長期合作,開展具有德國特色的可持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該獎每年獲獎者不超過8人,每人獎金額25萬歐元。獲獎者可自主選擇在德國的一所大學或研究機構工作五年。
自該獎於2011年設立以來,每年僅有6-8名不等的獲獎者。至今為止,全世界僅有39名頂尖學者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汪暉教授是第一位來自中國的獲獎者,更是該獎項歷史上唯一一位從教育到工作背景都徹底屬於第三世界的國際學者。

致敬人物

安內莉澤·邁爾(Anneliese Maier,1905年11月17日-1971年12月2日)是德國20世紀著名哲學與科學史學家。為了紀念安內莉澤·邁爾對歐洲中世紀經院自然哲學研究所作出的貢獻,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出資,通過洪堡基金會設立了這一重要的學術獎項。其目的是希望在人文、社會科學、文化、法律以及經濟領域內,促進德國學者與世界頂尖研究者的學術合作,以期進一步推動德國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國際化發展。該獎總金額為25萬歐元,用以資助獲獎人在德國合作單位進行長達5年期的合作研究。
安內莉澤·邁爾研究獎
Anneliese Maier

評選規則

作為德國最重要的研究獎項之一,邁爾獎僅接受德國學者提名。提名人需要是德國境內領域內的專家,且需要提供詳細的學術評估,證明受提名人的學術貢獻及合作可能為德國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化發展做出的貢獻。接受提名者必須是所在領域內國際公認的領軍人物,且必須在思想與學術產出上仍舊具有持續不斷的學術生命活力。
該獎的評審程式極為嚴苛。在收到德國本土學者提名之後,洪堡基金會首先會將所有材料交送國際專家進行匿名評審。在收到評審意見之後,基金會則會組織一個內部評審委員會,進一步審核評估,在所有經過匿名評審篩選後的被提名人中間,再甄選出最後獲獎人。

歷屆回顧

2018年

來自30多個國家的111名提名候選人參加2018年獎角逐,最終8名學者獲獎,其中3名為女性。8名獎獲者為: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汪暉,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學者。道格拉斯·凱恩斯(Douglas Cairns)、何塞·毛里喬·多明格斯(José Maurício Domingues)、帕斯卡·馬斯馬斯(Pascal Mamassian)、阿蘭·米哈伊爾(Alan Mikhail)、英格利特·皮勒(Ingrid Piller)、安內莉澤·拉爾斯(Annelise Riles)、西爾維亞·沃爾比(Sylvia Walby)。

2017年

傑弗瑞·謝爾曼(Jeffrey Sherman)教授

2014年

Kathleen D. Vohs(凱思琳·沃斯

其他得主

肖恩·加拉格爾(Shaun GALLAGHE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