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菩提禪寺

安亭菩提禪寺

安亭菩提禪寺可謂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寺廟之一。菩提寺始建於三國赤烏二年(公元239年),相傳是東吳孫權為母親吳國太斥資建造,距今已有1767年歷史,成為當時江南一大名剎。菩提寺建於漢亭之舊址,取材皖、浙二地,營造工程歷時數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亭菩提禪寺
  • 地理位置: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
簡介,歷史沿革,菩提禪寺圖集,

簡介

菩提寺始建於三國赤烏二年(公元239年),相傳是東吳孫權的母親吳國太斥資建造,距今已有1767年歷史,成為當時江南一大名剎。菩提寺建於漢亭之舊址,取材皖、浙二地,營造工程歷時數年。前是香花橋,中是彌陀橋,過橋即是人寺山門,山門上懸掛“菩提禪寺”匾額,進入山門後便是天王殿,牆外大書“南無阿彌陀佛”六個楷體大字。殿內中間、西南供奉彌陀佛,和顏慈祥,含笑迎人;兩邊是巨型彩繪四大金剛,他們手中各持一寶物,象徵一年四季風調雨順;在彌陀佛背後,西北站立著身穿金盔甲冑的武神,雙手合十手托金剛杵,這是佛教的守護神一一韋馱菩薩。過天王殿進入寺內,只見古木青磚,松風古柏,讓人物我兩忘。中是地藏殿,人中門迎面須彌座神台上端坐著塑有金裝的地藏王菩薩,在他背面隔牆供奉白衣觀世音菩薩,後中門兩側神龕內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出了第二大殿,中間是一個廣場,廣場左側是修竹茂林,右邊是古木參天,使人仿佛處身世外,超脫紅塵,頓時煩惱俱消。
後進為大雄寶殿,建在七級平台上,三面都是以青石、白玉雕花護欄,殿寬七間,殿中正麵塑有巨大的釋迦牟尼金身佛像,安置在須彌座蓮花高台上,莊嚴、肅穆,氣勢恢弘。佛像兩旁塑有迦葉、阿難兩位弟子立像,在佛像的背後有精雕細刻的屏風,佛像前面高掛著雕刻精美的巨型宮燈式長明燈,終年不熄。平日大殿內香菸繚繞,無數信眾前來瞻仰膜拜,以圖超脫塵俗,終歸西力‘極樂世界。兩旁塑有金裝十八羅漢,個個都是神態自然,造型迥異。
大殿東面還有雲房數間,內有迴廊、天井、假山;寺東有塔九層,直抵雲霄,飛檐翹角,風鈴四垂,與寺連成一體,相映成輝。整座寺院飛檐敞豁,下俯鱗宇,碧欞丹拱,隱霧延暉,森列諸天,勢欲浮動,使人發立,凜凜生肅心。每陳供瓣香,氣藹蔥鬱,神若天墮。馭風而翔方,諦觀恍然,緩疑身之排金闕而造瓊樓。

歷史沿革

菩提禪寺是上海最古老的寺院,始建於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由東吳大帝孫權之母吳國太敕建,原址位於現安亭中學內。當年,運浙皖之名材,卜漢亭之舊址,營建多年落成,前有金剛殿,中有觀音殿,主殿大雄寶殿,三殿莊嚴肅穆,正門門楣上有“敕建菩提寺”匾額,是上海地區屈指可數的敕建寺廟,其規模與氣勢非一般民間小廟可比。
菩提禪寺促成了安亭鎮的誕生。由於菩提寺香火日盛,聲名隆起,四鄰人煙聚居,集而成鎮。漢襲秦制,十里一亭,以安名亭,以亭名鎮,故稱安亭,安亭鎮一名也沿襲至今。千百年來,安亭百姓與信眾無不自豪地口耳相傳一句話:“天下兩個半菩提,安亭菩提占其半。”所說的是當時命名為菩提道場的全世界只有兩個半,兩個在古印度,半個在中國安亭的菩提寺。菩提譯自梵文Bodhi,意為“覺”“智”“道”等,佛教中指斷絕世間煩惱而達到涅磐的砌悟境界。佛經中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指有求得理想的最高果位的心愿,即利他的成佛之心。當年佛陀也是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的,所以菩提樹在佛教中有聖樹之稱。
菩提禪寺幾經興廢,數次修葺。相傳菩提寺在北宋開寶年間(968—975)由僧人慧才重修後,經歷數百載無人修葺。南宋寶佑年間(1253—1258),福建陳一元游菩提寺後曾寫詩一首“半廢菩提寺,柴門不正開。僧猶擁經臥,官為踏荒來。深抑鳥能語,當風蟬轉哀。傷心原野外,處處是蒿萊。”可見當時的菩提寺已經破敗。明萬曆二十年(1592),菩提寺寶殿倒圯,佛像毀壞,千年古剎幾無復興之望。杭州武陵僧人海月過而見之,悲極而泣,發誓修復此寺。為表決心,海月讓鐵匠鑄了一把一百多斤重的鐵鎖鏈,鎖在自己頸上,把鑰匙投入菩提寺內古井,並向眾人明誓“假如不復大雄寶殿舊觀,決不開啟鐵鏈”。此後他不顧嚴寒酷暑,身負百來斤的鐵鎖雲遊勸募,共歷時五年時間,大雄寶殿終於竣工。此殿高8丈,進寬各20丈,神台寬9丈,有7級台階,以黑鐵為門樞,以美石為柱基,大小佛像重塑一新。落成之日,眾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隨即從井中取出鑰匙,為海月開鎖去鏈,並一致推舉他主持菩提寺,將此井題名為“投鑰泉”。相傳至今,古井已被填沒,但“投鑰泉”的井圈尚存於菩提寺中,成為後人緬懷這位復興法師海月的象徵。
清道光八年(1828),江蘇巡撫陶澍奏請道光皇帝批准,動用菩提寺東邊空地,建造紀念明代大文學家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曾在安亭講學13年,學富五車,著述立言,海內尊稱為震川先生)的震川書院,宏揚儒學。1937年,菩提寺內觀音殿遭日軍飛機炸毀。1948年,圓瑛法師來到蘇南講經時,曾選定安亭菩提寺為其弘法所在,一時間,來菩提寺聽經學法的蘇浙皖滬四眾弟子多達萬人以上,可見菩提寺聲名之隆。文革期間,菩提寺內大雄寶殿毀於劫難,僅存的金剛殿也因白蟻成群,年久失修於1976年被拆除。至此,千年菩提寺只余原山門橋(又稱彌陀橋)、古銀杏樹和投鑰井井圈而已。
改革開放以後,為配合上海國際汽車城的建設,作為上海最古老的安亭鎮得到了復興。為配合古鎮建設,上海市佛教協會與安亭鎮政府商議在安亭老街移址重建菩提禪寺,並使其往昔舊貌得以恢復。2005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日,菩提禪寺重建奠基暨大殿開工典禮隆重舉行。新建的菩提禪寺占地13.3畝,大雄寶殿、觀音殿、菩提閣等殿堂均按江南明清風格復建。重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面闊32.8米,進深23.8米,高21.8米,建築面積610平方米。南面檐柱金柱間有迴廊,殿周留有檐下走道,均圍以漢白玉欄桿。前面月台,進深4.5米,寬18.8米,可由三面登臨。大殿內供奉橫三世佛,兩旁二十諸天像,均為楠木雕成,莊嚴貼金。
菩提禪寺中另一古蹟是六棵雄壯高大的古銀杏樹,這六棵銀杏均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6)栽種,枝茂葉綠,見證著佛寺的興衰。據上海市園林局考證,這六棵銀杏三雄三雌,據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繫上海古樹名木保護第155號至第160號。頗為神奇的是,其中一棵古銀杏樹的枝幹上天然形成有兩尊菩薩像,引起許多信眾的注意,並紛紛以結願系紅絲帶的方式寄託心愿。

菩提禪寺圖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