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心理學是指法制心理學分支學科。運用心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支配和調節公民守法行為、約束公民違法行為的守法心理結構及其形成和轉化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守法心理學
- 定義:法制心理學分支學科
守法心理學是指法制心理學分支學科。運用心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支配和調節公民守法行為、約束公民違法行為的守法心理結構及其形成和轉化規律。
守法心理學是指法制心理學分支學科。運用心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支配和調節公民守法行為、約束公民違法行為的守法心理結構及其形成和轉化規律。主要研究內容:(1)公民守法心理結構的組成要素及其特徵;(2)公民守法...
是研究與法有關的各種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一個套用社會心理學領域。也稱法制心理學。它是介於法學和心理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 在中國正致力於法制建設現代化的過程中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違法犯罪行為和司法行為中的心理學問題作了透徹的闡述,從理論方面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在司法領域的...
在法律意識中,法律心理是公民守法的重要保證。心理表現 一般民事領域法律心理 在生活中私人借款現象是十分普遍的,通常情況下,出借方都不會要求借款方出具欠條,日後由此導致的糾紛就會因缺乏證據而無法獲得法律保護。在這裡,出借方的心理可能是毫無防範,完全相信對方的償還信用,也可能是雖有懷疑但礙於情面不好提出,...
(4)通過法制宣傳教育進行犯罪預防的心理學問題。(5)培養人們的法律意識、實現個體法律社會化的心理機制等。中國學者的實驗研究提出,為提高法律宣傳效果,法律宣傳教育中應注意:(1)法律教育應緊密結合道德教育和人生觀教育;(2)不僅向公眾傳授法律知識,更要著重於樹立人們正確的法律態度和培養堅定的守法行為;...
以後,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研究法律現象的範疇越來越廣泛,在本世紀50年代初形成了包括立法心理學、司法心理學、守法心理學、犯罪心理學、被害者心理學等在內的若干具體的法律心理學分支學科,本世紀30年代在美國,沃森(1878-1958)、弗蘭克(1889-1957)、盧埃林(1893-1962)倡導用心理學的方法研究法官的行為,觀察審判...
按照心理學法則,父母的愛會使孩子信任父母並對家庭環境產生信任;會在心中喚起一種價值感,喚起一種要成為像父母那樣的人的願望。兒童具有一種權威的道德就表現在他在傾向於遵守他的父母最初傾向的準則,當然這樣的前提是權威的道德必須是正當和正義的原則。羅爾斯認為權威的道德還只是初步的、暫時的,兒童的理解是...
第一節 司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第二節 司法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地位及與有關學科的關係 第三節 司法心理學的研究原則和方法 第四節 司法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第二章 法律社會化與法制宣傳心理 第一節 法律社會化概述 第二節 法律社會化與守法行為 第三節 法律社會化的缺陷與違法犯罪 第三章 司法人員的...
釋放前心理診斷是指在服刑者刑滿釋放或假釋前,對其心理狀況和矯治質量的評估。旨在評估和檢查監獄改造工作的質量,對刑滿釋放人員或假釋者進行再犯罪的預測。衡量矯治質量的根本標準是,原有的犯罪心理結構是否破除,守法心理結構是否建立。應掌握以下共性標準:認罪態度與守法意識;人際關係與適應社會的心理準備;就業...
1、心理諮詢師在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時,應遵紀守法、遵守心理諮詢師職業道德準則,在其工作中建立並執行嚴格的道德標準;2、心理諮詢師應注意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3、心理諮詢師應不斷學習本專業以及諮詢服務所需的有關知識,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提高專業服務水平;4、心理諮詢師應...
第十一章 回歸社會人員的守法教育 第一節 守法心理結構形成的心理前提 第二節 守法心理結構形成--行為的表現 第三節 守法心理結構形成中的制約因素 第四節 回歸社會人員的自我教育 第五節 回歸社會人員的社會教育 第六節 回歸社會人員的綜合教育 第十二章 回歸社會人員再犯罪心理結構的形成 第一節 再犯心理特徵...
基本觀點是:犯罪作為一種病態行為,其根源在於幼年時期人際關係、特別是與雙親的感情關係中所產生的情緒障礙,因而應按照下述方法進行心理治療:要滿足兒童的基本需要;要保持穩定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條件;要具有正常的娛樂機會;對兒童管教要合理,家長要守法;鄰里要和善,不要讓兒童與別人爭吵,不要使兒童遭受心理挫折。
犯罪心理在品德發展、法律意識、需求結構、動機體系、自我意識等綜合品格方面與守法心理存在質的區別。犯罪心理形成過程中的量變主要表現在主體犯罪前品德缺陷的加深;萌發和產生犯意是質變的標誌。防禦機制。人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一種被稱為防禦機制的自我適應和自我保護方式。當受到挫折進行自我防禦時,有些人出於...
路西法效應,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提出的心理學名詞。1971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做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人性實驗,即“斯坦福監獄實驗”。該實驗中,研究者招募了一批身心健康、遵紀守法的大學生,把他們隨機兩組:一組犯人和一組監獄看守,還有部分學生作為替補。在教學樓地下室改造的...
在犯罪心理形成尤其是動機鬥爭過程中,犯罪人守法和犯罪的動機在內心引起的衝突非常強烈,因而時常伴隨有焦慮、緊張等消極情緒。通過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最終確立自己的犯罪動機,進而實施犯罪行為。社會的偏離與缺陷 社會的偏離與缺陷是指在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受亞文化和反文化影響,在某種社會或次要組織發生的具有一定...
罪犯逆反心理,是指罪犯在服刑過程中對國家和監獄教育及改造罪犯的活動所持的排斥、牴觸甚至抗拒的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具體表現:(1)對教育改造目標認知上的排斥與反感態度。總是從狹隘的利己動機出發去認識和評價國家把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的目標,以及為達到改造目標進行的各種教育改造措施,在認知上不易...
不同類型罪犯的心理特徵等;罪犯心理發展變化的過程、機制;罪犯群體心理等;與此同時,作為套用心理學分支的罪犯心理學,其價值在於矯治罪犯的犯罪心理和扭曲的人格,使其成為心智正常、具備社會生活能力的守法公民,所以,罪犯心理的矯治技術是促使罪犯心理發展變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它也是罪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5)罪行重大時,藉口有比遵紀守法更重要的要求才促使他犯罪的。凡職務犯罪者都有矇混過關的僥倖心理。不少公職人員都是在僥倖心理占上風時陷入犯罪的。他們具有自決心理機制突出的“鴕鳥心態”。一方面,他們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生活上有保障,並不願意因貪污賄賂而丟掉公職,希望“魚與熊掌”兼得;另一方面,他們都...
表現為多方面的具體矛盾,主要有:(1)守法觀念與反社會意識的矛盾;(2)知與不知、是與非、善與惡之間的矛盾;(3)悔恨心理與企圖矇混過關的矛盾;(4)向上心理與犯罪惡習的矛盾;(5)對前途的嚮往與自卑感的矛盾;(6)罪犯的知、情、意、行各種心理因素之間的矛盾等。基本矛盾存在個體差異,即矛盾的...
守法心理學、法律宣傳教育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偵查心理學、預審心理學、刑事審判心理學、刑罰心理學、罪犯改造心理學、被害人心理學、民事訴訟心理學等分支),與羅大華、邵道生、曲嘯等合著《犯罪心理學》《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罪犯改造心理學》《偵查心理學》《犯罪心理學》(高校試用教材);合譯《基礎法醫學》(...
《孩子為什麼遵守規則》是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湯姆·R.泰勒,里克·特林克納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闡述了孩子和青少年如何形成對法律的認知。通過法學、心理學、社會學和犯罪學的方法,作者梳理了焦點集中在家庭、學校和少年司法系統的社會學文獻,揭示了權威和權力在社會制度運作中的主要衝突。作者認為,當公眾...
公平論是20世紀50年代由英國法學家哈特首先提出的,並由美國哲學家羅爾斯在60年代加以發展的一種守法義務論。其主要內容是:在一個基本公正的社會裡,當其他成員都守法的情況下,一個社會成員可能從中獲得極大的好處。公平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1965年提出的。該理論的基本要點是: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個人實際報酬多少有...
九型人格的理論核心是發現自己,準確些就是發現自己內在的動力,了解為什麼我要追求這些?而為什麼我會煩惱?這些煩惱的源泉究竟是什麼?簡單點講就是九型人格理論是了解自己與別人的內心動力的理論。九型人格並非宗教,現今各個學派的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九型人格和現代的人格論述竟然不謀而合。九型人格按照古老的圖騰的九個...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德語: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沒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與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乃至之後百年來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在西方教育史上...
上述諸種定義均對罪犯改造質量的內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從某一視角揭示了罪犯改造質量的特點。例如預期變化說表明罪犯改造質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守法公民說提示了罪犯改造質量所追求的目標;比較說則直觀的表現了罪犯改造質量的心理學意義。但上述定義也多少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其一,守法公民說把罪犯改造...
深藏在內心或潛意識中的性罪感後來可導致若干性功能障礙後果,包括心因性陽痿性慾低下性快感缺失引起夫妻性生活的失諧等對這類患者可通過心理分析治療或“性感集中訓練”療法而獲得恢復。幼兒教育 3歲左右的孩子,處於一個性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這個階段心理學上稱為“性蕾期”。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教育不當,可使...
行為規範是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行為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範疇。釋義 所謂規範,就是規則和標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範就沒有秩序。如果規範、標準缺失,不僅會衝擊正常社會秩序,使人們無所適從,亂了分寸,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和生存質量。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人們遵循一定的行為規範,從而調整一...
心理健康 • 努力控制由於性吸引產生的干擾;• 正確認識正常的異性交往和性罪錯的區別;• 增強性問題上的守法觀念。《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性與生殖健康 • 預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常見生殖健康問題與自我保健方法。安全應急與避險 • 防範網路安全風險,甄別不科學、不...
強姦行為會對受害者造成身體與心理上長期和嚴重影響,並且和其他女性相比,在兒童期和成年期遭受性暴力的婦女更易於試圖或實施自殺。預防和應對強姦,需要家庭、學校、社區和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和努力,社會各主體應明確具體責任,在立法上多維度進行完善,促進未成年人性侵害防治法治體系建設。定義 強姦是指在違背被害人...
犯罪學理論模式是美國犯罪學家V.佛克斯對當代西方犯罪學理論概括和總結。為3種模式:(1)醫學模式,將違法者作為病人看待,認為犯罪的原因是由於犯罪人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應對其進行心理治療,教育勸導,個別對待以及其它形式的幫助;(2)控制模式,認為守法與違法行為的產生同外部的某些控制措施如拘押,逮捕、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