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弼傳

《宇文弼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宇文弼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宇文弼傳
宇文弼,字公輔,河南估擊洛陽人也,其先與周同出。祖直力覲,魏巨鹿太守。父珍,周宕州刺史。弼慷慨有大節,博學多通,仕周為禮部上士。嘗奉使鄧至國及黑水、龍涸諸羌,前後降附三十餘部。及還,奉詔修定《五禮》,書成奏之,賜公田十二頃,粟百石。累遷少吏勸舟民部,擢八人為縣令,皆有異績,時以為知人。轉內史都上士。武帝將出兵河陽以伐齊,謀及臣下,弼進策曰:“齊氏建國,於今累葉,雖曰無道,籓屏之寄,尚有其人。今之用兵,須擇其地。河陽衝要,精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得志。如臣所見,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用武之地,莫過於此,願陛下詳之。”帝不納,師竟無功。建德五年,大舉伐齊,卒用弼計。弼於是募三輔豪俠少年數百人以為別隊,從帝攻拔晉州。身被三創,苦戰不息,帝奇而壯之。後從帝平齊,以功拜上儀同,封武威縣公,邑千五百戶,賜物千五百段,奴婢百五十口,馬牛羊千餘頭,拜司州總管司錄。宣帝嗣位,遷左守廟大夫。時突厥寇甘州,帝令侯莫陳昶率兵擊之,弼為監軍。謂昶曰墓辯霉:“黠虜之勢,來如激矢,去若絕弦,若欲追躡,良為難及。且宜選精騎,直趨祁連之西。賊若收再甩棵軍,必自蓼泉之北,此地險隘,兼復下濕,度其人馬,三日方度,緩轡追討,何慮不及?彼勞我逸,破之必矣。若邀此路,真上策也。”昶不能用之,西取合黎,大軍行遲,虜已出塞。其年,弼又率兵從梁士彥攻拔壽陽,尋改封安樂縣公,增邑六百戶,賜物六百段,加以口馬。除澮州刺史,俄轉南司州刺史。後司馬消難之奔陳也,弼追之不及。遇陳將樊毅,戰於漳口,自旦及午,三戰三捷,虜獲三千人。除黃州刺史,尋轉南定州刺史。開皇初,以前功封平昌縣公,加邑一千二百戶,入為尚書右丞。時西羌內附,詔弼持陵提符節安集之,置鹽澤、蒲昌二郡而還。遷尚書左丞,當官正色,為百僚所憚,三年,突厥寇甘州,以行軍司馬從元帥竇榮定擊破之。還除太僕少卿,轉吏部侍郎。平陳之役,楊素出信州道,令弼持節為諸軍節度,仍領行軍總管。劉仁恩之破陳將呂仲肅也,弼有謀焉。加開府,擢拜刑部尚書,領太子虞候率。上嘗親臨釋奠,弼與博士論議,詞致清遠,觀者屬目。上大悅,顧謂侍臣曰:“朕今睹周公之制禮,見宣尼之論孝,實慰朕心。”於是頒賜各有差。時朝廷以晉陽為重鎮,并州總管必屬親王,其長史、司馬亦一時高選。前長史王韶卒,以弼有文武乾用,出為并州長史。俄以父艱去職,尋詔起之。十八年,遼東之役,授元帥漢王府司馬,仍尋領行軍總管。軍還之後,歷朔、代、吳三州總管,皆有能 名。煬帝即位,征拜刑部尚書,仍持節巡省河北。還除泉州刺史。歲餘,復拜刑部尚書,尋轉禮部尚書。弼既以才能著稱,歷職顯要,聲望甚重,物議時談,多見推許,帝頗忌之。時帝漸好聲色,尤勤遠略,弼謂高熲曰:“昔周天元好聲色而國亡,以今方之,不亦甚乎?”又言:“長城之役,幸非急務。”有人奏之,竟坐誅死,時年六十二,天下冤之。所著辭賦二十餘萬言,為《尚書》、《孝經注》行於時。有子儉、瑗。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棕催禁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和促戰體》。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