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評判要與時俱進

學術評判要與時俱進

《學術評判要與時俱進》是知名學者、評論家王進玉的文章。

基本介紹

  • 作品出處:新浪網 
  • 作者:王進玉 
作品原文
當下,由於學科和領域劃分得越來越細,大家對學術的認識也越來越專業化、深入化,但不同程度上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偏執化、狹隘化,而與學術最初的定義存在較大出入。
其實,“學術”本應是個很包容甚至很寬泛的概念,並非像我們今天很多人所認為的,必須是躲在象牙塔里研究出來的系統、專門的學問才叫學術,也並非只有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格式規範的論文才叫學術。它理應還包括一些有價值的觀點、有建設意義的主張、有原創貢獻的學說等。尤其在人文社科領域,只要具有一定的學術性、思想性,並具有良好的影響力與傳播效果,無論是在報紙刊載,還是在網路發表,都應被認定為學術成果。但無奈的是,目前中國的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對一些學術性的思想、觀點等缺乏必要的界定、鼓勵和支持。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在堅持“唯核心期刊論”,依然片面地認為不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就不算學術成果,或否認其應有的學術性和學術價值,這是極為荒唐可笑的,也嚴重阻礙了學術的自由與發展,甚至直接導致了學術腐敗。有人不禁要問:難道在核心期刊發表的文章就一定是不折不扣的學術成果嗎?未必見得。毫不客氣地講,如今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有很大部分屬於典型的現代八股文。雖洋洋灑灑幾千上萬字,卻往往言之無物又艱澀難懂,即便專業人士也多不願讀,或讀後不知其所云。很多文章缺少基本的問題意識,缺乏必要的思想深度,純粹為了考據而考據、為了論文而論文、為了發表而發表。這樣的文章質量可想而知。據觀察,此類現象並非少見,甚至已蔚然成風。
所以,我們現在評判一篇文章是否為學術成果,絕不能只看其是否發表在核心期刊上,而是要更加注重文章本身的質量和水平。在什麼媒介上發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是否真正具有學術性,是否真正具有學術價值和意義。這才算真正回歸到學術本身上來,才是正確對待學術、尊重學術的態度。
如今已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網路作為重要媒介,無論在文字承載的便捷性上,還是在傳播閱讀的有效性上,都是傳統類核心期刊所無法比擬的。目前,儘管網文的質量良莠不齊,但真正好的文章還是會凸顯出來。而核心期刊的閱讀量卻不容樂觀,刊登的文章有的根本無人問津,以至於出現誰寫誰看、寫誰誰看的尷尬。如此下來,試問論文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學術的價值又體現在哪裡?難道僅僅是為了職稱評審的需要,在期刊庫里多增加一個收錄的數據,在個人職稱申報表上多填寫一次論文發表的經歷而已?
因此我們在進行學術評判時,一定不能再將錯就錯,而是要關注論文本身,注重其實際價值、作用和影響,而不僅僅是考核在哪些核心期刊上發表過,並以此作為職稱評定的唯一標準和依據。須知,數量不等於質量,哪怕是核心期刊,也不能完全等同於學術評判。尤其在論文造假已成灰色產業鏈的今天,專業化定製、批量化生產的現象極其嚴重。不法分子甚至可根據行業與期刊的要求,以及個人職稱的需要來進行“量身定製”,提供“一條龍”式論文寫作服務,並保證審核通過與順利發表。實不相瞞,近日筆者就曾收到過一條簡訊,內容是:“您好,我們有寫好的行業論文可供挑選,也有國家級核心刊物保證發表,請問您這邊有需要嗎?”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信息有何反應。筆者當時哭笑不得,也不禁慨嘆“唯核心期刊論”的學術評價體系的確應該變一變了。如果再一味堅持,怕是不能再適應學術發展的時代需要,甚至還會帶來越來越多的負面問題。
前段時間,浙江大學發布《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在校師生在媒體及其“兩微一端”發表的網文將可納入晉升評聘和評獎、評優。該《辦法》推出後隨即引發熱議,贊同與反對者皆有。筆者的態度——支持。畢竟時代在發展,學術成果、文藝作品等的呈現與傳播方式,以及大家接受、閱讀、欣賞等的習慣也都發生了變化。這就使得我們的一些理念也要加以更新,對學術成果的界定和評判標準同樣也要與時俱進。何況浙江大學在檔案出台後還進行了特別說明,明確指出網路成果新規是對已有評價方法的補充,而非是對傳統學術評價體系的否定。所以我們務必要用發展的眼光、用包容的態度來看待浙江大學的做法、對待有關學術的問題,而不總是潑冷水和橫加指責,任由自己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