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十、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十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民本篇
一、善為國者,愛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二、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三、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四、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
五、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七、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八、知屋漏者在宇下。
九、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十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十二、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治理篇
一、官之至難者,令也。
二、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三、治亂繩,不可急。
四、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五、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六、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
七、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八、尚賢者,政之本也。
九、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十、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十一、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十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天下篇
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二、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四、人生樂在相知心。
五、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七、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八、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九、不畏浮雲遮望眼。
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十一、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十二、國雖大,好戰必亡。
修身篇
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二、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三、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四、君子檢身,常若有過。
五、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
六、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八、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九、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十、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御也。
十一、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十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為學篇
一、理論學習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
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七、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九、學如弓弩,才如箭鏃。
十、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十一、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十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官德篇
一、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
二、清、慎、勤。
三、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
四、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
七、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八、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九、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十、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十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民本篇
一、善為國者,愛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二、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三、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四、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
五、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七、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八、知屋漏者在宇下。
九、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十一、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十二、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
治理篇
一、官之至難者,令也。
二、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三、治亂繩,不可急。
四、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五、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六、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
七、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八、尚賢者,政之本也。
九、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十、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十一、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十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天下篇
一、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二、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四、人生樂在相知心。
五、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七、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八、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九、不畏浮雲遮望眼。
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十一、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十二、國雖大,好戰必亡。
序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觀,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13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要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揚棄,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中,人是一切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目的,這是中國人本主義的政治觀。所謂出發點,就是“修齊治平”的“修”字。在中國人看來,任何設計再精妙嚴密的政治體系,最終需落實到具體個人。因而,個體的修養水平是基礎性的,能“修其心治其身”是為政者的基本素養,也是從政前的準備。現在,中央的用人觀講究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與古代的用人智慧一脈相承。
修身講究緩養,如文火燉物。同時也講究急攻,如猛火煮物。養的是善性;攻的是惡因。
習近平總書記重視中華文化,善於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適當的引經據典”闡明透徹的思想。他引用過的古典名句,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均有參考價值。鑒於此,本書從修身、為學、官德、民本、治理、天下等方面,梳理了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從修身開始,以天下結束,順應了中國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歷史邏輯,並推陳出新,每篇都按習近平同志講話的先後順序排列,既反映習近平同志的思想成熟過程,也體現習近平同志在運用傳統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技藝上的爐火純青,既資政育人,又啟示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