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通脹,是“學歷通貨膨脹”的簡稱,也可以稱為學歷過剩。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體系的完善,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人也隨處可見,與此同時不少高學歷者卻不得不面臨失業或者低聘就業的境遇,這種現象被稱為“學歷的通貨膨脹”,簡稱學歷通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歷通脹
- 全稱:“學歷通貨膨脹”
- 又名:學歷過剩
- 影響:加重了社會負擔
現象,形成背景,主要弊端,措施建議,
現象
隨著碩士、博士學位的人越來越多,中國人追求高學歷已使得中國深陷“學歷通脹”的困境,“學歷膨脹”問題嚴重,加重了社會負擔。中國社會對學歷的偏見仍舊根深蒂固,學歷膨脹現象已經成為社會負擔加重的一個嚴重問題,學歷通貨膨脹反映的是社會僅重視學歷的表徵,大學生找工作難,實際上就是文憑貶值,就是“學歷通脹”。
形成背景
在中國,大學生人數的迅猛增長,八十年代大學教育是免費的,學生學習不但不用交學費,國家還給他們補貼,各個高校招生多少人都是嚴格按照計畫進行,高校每多收一個學生還會賠錢,這種生意他們自然是不會做的。進入九十年代後,學生再上大學就得交錢了,而且費用還在逐年攀升,這時高校招生開始變得有利可圖,在利益的驅動下,高校招生的積極性開始空前高漲。只要堅持教育產業化的政策,大學生人數還會不斷增加。學歷通貨膨脹的原因還有經濟方面的原因,勞動力數量巨大,大學生就業困難還有用人單位觀念上的問題。一方面用人單位不是唯才是舉,而是唯文憑是舉。
主要弊端
勞動力市場呈現著嚴重的供需錯位,一邊是急需招聘普通職員和藍領工人的中小企業;另一邊是瞄準大企業白領職位的高學歷畢業生。為了謀得飯碗,高學歷者不得不去應聘較低的職位。當學歷通貨膨脹開始產生,最危險的就業族群其實是在職場已累積相當工作經歷的資深員工,現 在學歷只猶如微薄的本金,如果想在本金上不斷生利息,就得從職場不斷學習、不斷變化才有辦法贏得競爭。學歷通脹帶來了教育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雙重浪費。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指導大學生妥善考慮、設計人生之路,不要盲目追求高學歷。
措施建議
大學的這種狀況還培養出一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夾心層,有的大學生自認為自己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家庭花費巨大,到頭來卻只能和那些普通的農民工一樣去從事髒、苦、重、累的體力勞動太划不來,乾脆蝸在家中,也不去“苦力的幹活”。
這種文憑貶值,“學歷通脹”的現象,除了讓少數單位、少數人獲得巨大利益以外,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來說並沒有積極作用。它不僅妨礙了中國大學的健康發展,讓中國大學離世界一流大學越來越遠,讓中國大學培養世界一流人才的夢想越來越難。而且,還造成了人才和資源的浪費。對一些大學生及其家庭來說,還有可能是一種致命的打擊。
國家應該從體制上、政策上進行反思,把教育事業從產業化的思維中解脫出來,不再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不再以多發文憑為根本。建立一種符合中國國情,適應中國發展的有序、健康的高等教育發展模式。要以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為根本,要讓文憑物有所值,讓人才各得其所,乾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