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哲學用哲學

學哲學用哲學

《學哲學用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初版,作者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全書約55萬字,分上下兩冊,一共結集了作者205篇工作講話。內容主體由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踐的觀點等十部分組成。每一章節的內容,除個別篇目外,均選自作者1981 年以來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稿。是一部真實記錄、全面展現李瑞環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心得成就的論著。

《學哲學用哲學》影響很大,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各主流媒體紛紛報導,中央黨校、人民大學等高校組織專家學者研討、部分省、市黨政亦有召開學習、交流會等,此外,該書還在香港出版有繁體中文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學哲學用哲學
  • 作者:李瑞環
  • ISBN:7-300-06855-3
  • 類別: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 頁數:716
  • 定價:69(上、下)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9月第1版
  • 裝幀:平裝
  • 開本:680 x 980毫米 1/16
  • 字數:553000
  • 印張:46
  • 插頁:10
內容梗概,作品目錄,成書背景,社會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學哲學用哲學》分上、下冊,是一部真實記錄、全面展現李瑞環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心得成就的論著。全書約55萬字,分上下兩冊,由10個部分組成。內容選自作者20多年來從事領導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稿,是按專題摘編、真實記錄李瑞環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論著,是作者自身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思想觀點的薈萃。
繁體版香港發行繁體版香港發行
《學哲學用哲學》提煉概括出十個觀點,構成該書主體的十個部分,分別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踐的觀點、重視總結經驗、掌握辯證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堅持發展的觀點、堅持生產力決定論、堅持民眾觀點、弘揚中華民族“和”的思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學哲學用哲學》的主體這十個部分分成十章,每章收錄從17篇至24篇文章不等,加上開卷“提倡大家學點哲學”章的5篇文章,一共收入作者的205篇工作講話。

作品目錄

李瑞環《學哲學 用哲學》目錄
提倡大家學點哲學(共5篇)
學習哲學意義重大
領導幹部要把哲學作為一門基本課程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由哪裡入手
關鍵在於端正學風
學點哲學,終身受益

一、 從客觀實際出發(17篇)
物質第一、客觀第一、存在第一
注重實際是辯證唯物論的基本要求
一切從實際出發
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
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解放思想必須以客觀實際為依據
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並不容易
實事求是和民眾路線
調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搞好專題調研,注重建言立論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高度重視信息工作
少講空話,多乾實事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辦實事必須把握的幾條原則
說實話、辦實事、想實招、重實效
務實、務實、再務實

二、 堅持實踐的觀點(17篇)
全面徹底地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實踐的觀點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內容
注重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顯著特徵
靠實踐與靠民眾是一致的
到實踐中去
許多問題還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自實踐
在實踐中創造新鮮經驗
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與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
結合是堅持也是發展
在實踐中學
學習理論,總結經驗,研究工作
把抓認識與抓行動統一起來
關鍵是狠抓落實
工作要艱苦,思想更要艱苦
抓緊時間,埋頭苦幹

三、 重視總結經驗(21篇)
重視總結經驗
實踐出理論離不開總結經驗
面向民眾,面向實際,面向基層
養成總結經驗的習慣
隨時隨事總結經驗
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引灤入津工程
外環線義務勞動的啟示
天津鐵路樞紐改造工程的訣竅
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用經驗推動工作
冷靜深入地想一想政協工作的得失
認真總結新時期的統戰工作
積極探索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
京劇音配像工程的有益啟示
中國桌球隊長盛不衰的原因
樂亦鑒之,哀亦鑒之
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改革開放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有教訓
要從蘇東事件中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一個民族要及時地經常地檢討自己
總結經驗十要領

四、 掌握辯證分析方法(18)
不能不講辯證法
要精心再精心地分析和解決矛盾
從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及其發展過程
用唯物辯證的觀點看待形勢
比較是認識自己、了解別人的重要方法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於細微處見精神
設身處地研究具體人的具體問題
具體分析和糾正不正之風
綜合抓,抓綜合
把環保工作與各項工作結合起來
城市工作中的幾個矛盾
規劃和設計的辯證關係
抓重點,帶全局
沒有重點就沒有章法
政法工作的基點和根本
選人主要看政績
處處都有辯證法
五、 注意研究特殊性(24)
要重視特殊性
必須下力量研究特點、發揮優勢
注重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性
當今中國的時代畫卷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把統一戰線事業搞得更好
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基本社會職能
人民政協在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中具有獨特地位和作用
選好角度,找準位置,揚長避短
人民政協要突出界別特色,發揮委員作用
統戰幹部要形象好、人緣好、富有人格的力量
把《人民政協報》辦出特色
從中國國情出發制定民族宗教政策
民族工作在中國始終是一件大事
我們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真誠的
高舉“兩面旗幟”,堅持“四個維護”
中國民主建設必須適合中國國情
最了解一個國家情況的是這個國家的人民
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必須與各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
“中國威脅論”是站不住腳的
個性共性的統一構成國際合作交流的基礎
城市的特殊性與城市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城市改革要注意城市區別於農村工業區別於農業的特殊點
城市建設應在個性上做文章
走馬觀花說特點
六、堅持發展的觀點(18篇)
發展是永恆的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
當今世界發展變化越來越快
惜時如金,與時俱進
重視穩定發展
穩定·穩步·穩妥
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
在堅持中前進,在繼承中發展
堅持協調漸進
始終重視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改革要配套,發展要協調
兩個文明一起抓
把城市的平衡、穩定、協調發展作為總題目
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切實保護耕地是一項基本國策
遵循自然規律解決水的問題
綠化是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環節
七、堅持生產力決定論(19篇)
生產力決定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途徑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發展科學技術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迎接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
使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
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改革開放是歷史的必然
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互為條件
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正確看待所有制問題
要理直氣壯地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
敢於和善於利用資本主義的某些因素和形式
光彩事業是先富幫後富的有效形式

八、堅持民眾觀點(23篇)
民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人民民眾是力量的源泉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民眾觀點與民主政治建設有密切的血緣關係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把民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併合理地發揮出去
辦事靠大家,榮譽給大家
領導幹部要學會做民眾工作
時刻都要關心民眾生活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審慎對待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
盡心竭力為民眾辦實事
一步步“化”,一步步富
把民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
從民眾的覺悟和意願出發
不斷理順民眾情緒
要多聽聽民眾的意見
自覺接受民眾的監督
保持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
民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的政治優勢
切實改善黨群、幹群關係
認真研究新形勢下影響黨群關係的新問題
加強民眾觀點、民眾路線的思想教育

九、弘揚中華民族“和”的思想(21篇)
中華民族“和”的思想源遠流長
弘揚“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和為貴”
“家和外順”
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為了大目標需要大團結
努力維護團結穩定局面
著眼大多數,實現大聯合
提倡和合,加強團結
堅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原則
協調關係、化解矛盾
要多做“活血化瘀”的工作
不要激化矛盾
不要計較個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遇事多商量
樹立和平、合作、合理、和氣的形象
中國人民十分珍惜和平
要協商、對話,不要戰爭、對抗
求同存異、平等互利是發展友好關係的重要條件
增進了解,消除誤解,加深理解,達到諒解
平等待人、誠懇待人、寬厚待人、依理待人

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22篇)
重視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是堅持唯物史觀的應有之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學習和掌握科技知識
高度重視對社會科學的研究
弘揚民族優秀文化
對待民族文化要“推陳出新”、“古為今用”
借鑑和吸收外來文化,“洋為中用”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
各種文明應當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保持特色
珍惜與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瑰寶
挖掘、整理、研究古代典籍
文物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
整修、保護好黃帝陵
故宮管理應該一年比一年好
促進國畫的普及和提高
京劇要在繼承中求發展
文藝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民眾精神生活的需要
正確衡量和評價文藝作品的標準
文藝創作要有一個寬鬆、穩定的環境
貼近民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學哲學要學原理,用哲學也要用原理
後記
註:本表目錄來源自人民網《學哲學用哲學》目錄參校該書目錄。

成書背景

《學哲學用哲學》作者李瑞環長期在任職政界,並擔任高層,在工作中常有講話發言、政論文章等,這些就是該書的底稿。作者自言:一生中最感興趣的一門學問是哲學,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學,對其自身幫助最大的也是哲學。而他學哲學,主要是在實踐中學,在使用中學,最基本的哲學原理主導他的思維。他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了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觀察世界、觀察社會、觀察事物。而哲學,最終也是為了活學活用,套用到實踐中去。他認為“學習哲學意義重大”,並“提倡大家學點哲學。”因此,在2004年,作者李瑞環便將歷年來涉及到哲學的講話、文章,無論涉及到哲學辭彙的多寡,只要有哲學指導,便集中捋一捋、歸一歸,挑選適合入選者,並交付出版社結集出版。
手稿1手稿1
按照慣例,中央領導人的講話文集,一般由人民出版社或者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這些屬於中央級的出版單位。例如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瑞環此次出書,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這也是該社第一次出版中央領導人的著作。
該書大約2003就已成立了一個選編小組,其中包括中央黨校的沈寶祥教授,中共中央辦公廳調研室原綜合組組長郝懷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教授和全國政協辦公廳的有關人員。 在大約2005年7月(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通知,並收到了完全成型的書稿,而後用了一個半月時間辦理選題專項報批、有關部門審稿等一系列程式,成書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負責人徐莉介紹了該書的編輯情況和內容:在編這本書的過程中,李瑞環同志經常向有關人員講述某篇文章的背景和演講發表的具體場景。在書籍編輯過程中,作者還在不斷地修改、潤色文稿。在該書《後記》中,編者特別說明:所選文稿的基本觀點和內容未做改動,只對文字作一些刪節處理,“由於時間跨度較大,背景和場合也不盡相同,文中一些表述前後可能不完全一樣,在材料使用上也難免有些交叉重複。”
手稿2手稿2

社會評價

《學哲學用哲學》2005年出版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報導,其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天津日報》、《北京青年報》等並且在二版頭條節選了該書的重要章節。中央黨校開辦心得體會座談會,獲得全國理論界專家一致正面評價。中國人民大學也舉行學習李瑞環《學哲學 用哲學》專家學者研討會。該書全國熱銷,2006年還在香港發行繁體版。此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還結集出版有《感悟哲學的智慧:李瑞環《學哲學 用哲學》學習討論文集》。
新書發布會新書發布會
《學哲學用哲學》一書按照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邏輯順序,結合作者本人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際,分章列節,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論述和闡發,又是對上述觀點的具體套用。每個觀點皆從實踐中來、從人民民眾中來,每個觀點又接受過實踐的檢驗、人民民眾的考驗,體現了為民務實的風格。在精選每一章節時,編者篩選出重點反映上述觀點的有關文章、論斷、講話,觀點鮮明,針對性強。
《學哲學用哲學》全書既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理論修養,又體現了作者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理論修養的學風,還體現了作者求真務實、言之有物、詼諧幽默、平易近人的文風,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很強的可讀性,是一部優秀的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讀物。
《學哲學用哲學》,內容豐富,深入淺出,讀來受益匪淺。字裡行間不難看出,作者不僅是運用辯證法的高手,而且還是歷史感很強的智者。他的歷史觀,凝重、睿智、達觀、清醒。他以一個政治家的親身體會,告訴讀者應該如何看待歷史,繼承歷史,創造歷史,可以給人許多啟迪。
學哲學用哲學學習講座學哲學用哲學學習講座
中央黨校哲學部在京召開的學習李瑞環《學哲學用哲學》一書心得體會座談會上,來自理論界的韓樹英楊春貴黃楠森王偉光許志功龐元正樑柱許全興、張緒文、朱虹、陳祥如、董德剛、韓慶祥、侯才等數十名專家學者和黨校學員一致認為,《學哲學用哲學》一書是李瑞環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領導工作的人生總結和思想紀錄,為新時期領導幹部如何學哲學用哲學樹立了榜樣。該書提出的許多基本觀點,值得哲學專業工作者深思。哲學原理對上至建設國家、改革體制,下至生產勞動、日常生活,都有指導意義;所謂指導不是用哲學原理直接解決實際問題,而是運用它和具體科學知識來分析實際情況和解決實際問題。提倡學哲學用哲學,實際上是促使人們的實踐活動更有效。
中國人民大學在2005年10月9日舉行學習李瑞環《學哲學 用哲學》專家學者研討會,校長紀寶成和著名學者陳先達許征帆等以及學生代表參加研討。專家學者均認為,《學哲學 用哲學》具有學以致用、文風清新的特色,所選文章真誠動人,語言詼諧幽默,民眾讀得明白、聽得懂。

作者簡介

李瑞環李瑞環
李瑞環,男,漢族,1934年9月生,天津寶坻人,195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建工業餘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畢業。曾任全國總工會常務委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天津市委書記、代理市長、市長,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市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全國政協黨組書記。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政協主席。
李瑞環著有《為人民辦實事隨談》(1990年出版)、《學哲學用哲學》(2005年出版)、《辯證法隨談》(2007年出版)、《務實求理》(2010年出版)、《看法與說法》(2013年出版)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