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金鐘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
人物簡介
為了給企業節省開支,孫金鐘不管分內分外,凡是領導交辦或是想到看到的,他寧肯自己吃點苦、受點累也要想方設法乾好,做到少花錢多辦事,不花錢也辦事。來到核桃園北里小區後,孫金鐘和同樣是五建生活服務公司電工的愛人劉素芬接手了原來由4個人三班倒的配電室值班工作。按照有關規定,核桃園北里小區有兩台800千伏安的變電器,應該安排24小時輪流值班,值班人員的職責就是巡視設備完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由維修電工或專業部門負責維修。但孫金鐘想,如果一些維修問題自己能夠解決,不是又快又節省人力財力嗎?於是,他把小區內有關的維修工作統統攬下,能修就修,不會就學,能用廢舊設備和零件改造重裝的絕不花錢買新的,為企業節省了大量資金。
主要事跡
1998年小區內鍋爐房煤改氣,建了一個煤氣調壓站,如果由煤氣公司代管,一個月需要支付2000元代管費。領導為難的找到孫金鐘商量,希望他能代管煤氣調壓站。二話沒說,孫金鐘接下了這個擔子。在運行過程中,煤氣調壓器經常出現故障,每次請廠家來修理光是上門費就要500元,加上更換配件,一次修理下來至少要上千元。於是,孫金鐘自己學著修。他找來調壓器、指導器等說明書,對著設備一遍遍地查看、琢磨,實在不懂就找人請教,還趁調壓器廠技術人員前來保修時“偷師學藝”。幾年來,小區的煤氣調壓器都是孫金鐘自己維修,連管理費在內至少節約了十幾萬元。 有一段時間,小區鍋爐房出渣電機接連燒毀。一台電機拿到外面修,大的上千元,小的也要三、四百元,但自己修理的話只要四、五十元就可以解決問題。不過,修理電機相當複雜,從拆燒毀的電機到修理完畢,有十六、七道工序。就拿下線來說,每個線槽有上百根漆包線要下到槽內,按平均每台24槽計算,一台電機共有2400根漆包線,要一根根下到線槽里,常常是下線這道工序還沒有幹完,手就已經磨起了水泡。而且下完線後還要進行烘乾、燒漆、再烘乾。為了能儘快掌握修理技術,孫金鐘買來《供電設備維修手冊》《電機修理工藝學》《小功率異步電動機修理》等技術書籍,沒事就捧著研究學習。幾年間,他義務修理電機60餘台,僅此一項就節省支出6萬餘元。 除了修舊利廢少花錢之外,孫金鐘心裡還有另外一筆帳。一直以來,核桃園北里小區存在著用電不規範的現象,供電局每月按照峰、平、谷電價向五建生活服務公司收取電費,平均下來每度電約0.8元。但是公司向小區內的單位收取電費卻一直按傳統的每度電0.54元收。以學校為例,一年約用8萬度電,公司就得補貼兩萬多元,這是一筆白白地損失。孫金鐘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今年年初,他向公司提出為小區內的學校安裝峰谷電度表的建議,得到了領導的支持。當時距離學校放寒假只有4天時間,孫金鐘需要先對配電櫃進行改裝,在配電櫃中安裝角鐵等設備,然後才能安裝峰谷表,時間非常緊張。他一天當作兩天用,為了不影響單位和居民用電,他帶電作業,好乾的活留在晚上,不好乾的就白天干。經過三個晝夜的緊張操作,終於在學校放假前一天將全部電器設備安裝好,峰谷表正常運行,企業得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孫金鐘認為,要滿足民眾的需要,就要從他們的利益出發,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辦,這樣才能想得周到,做的細,不怕麻煩,不怕累。以前小區居民的電器和線路有了故障,要先聯繫房修處,再由房修處派電工來修理,如果趕上電工出活不在,居民就只能無奈的等待。孫金鐘來到小區後,公布了配電室的電話,承諾:無論居民還是單位,有困難只要撥通熱線電話,一定隨叫隨到。自打有了這條“求助熱線”,孫金鐘就很少吃過一頓完整飯睡上一次安穩覺。通常是剛端起飯碗,電話鈴就響了,趕緊放下飯碗去修理,回來以後接著吃,還沒有吃完電話鈴聲又響了起來,又趕去排除故障,再回到配電室,又接到報修電話,孫金鐘就又放下沒有吃完的飯碗。有一次,他一直忙到夜裡兩點多鐘才把晚飯吃完。夏日裡一個格外悶熱的晚上,“求助熱線”整整響了35次。“孫師傅,我們單元閘掉了合不上,您快來看看吧。”“孫師傅,我們家的保險憋了,都快熱死了。”孫金鐘像救火隊員一樣忙上忙下,渾身都濕透了,連口水都沒顧上喝。那一夜, 700多戶居民得到了清涼。 隨著“熱線”業務的不斷增加,孫金鐘還自費購買了一些家用電器的零件以便給居民、單位維修時使用。一位外單位小區的老大爺聽說了孫金鐘的事後幾次來找他幫忙修理電器。孫金鐘不僅熱情接待,還精打細算,儘量為對方減少開支。幾年來孫金鐘堅持義務為小區居民修理家用電器200多件次,修理各種線路、電器故障3800多件次。南沙灘、和平里、紅廟、三里屯、幸福村、白家莊、關東店小區等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而且現在小區居民不僅僅是電器維修找孫金鐘,遇到其他困難時往往也是第一個想到請他幫忙。有些居民感覺過意不去,就用各種方式表示謝意,孫金鐘一律婉言謝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