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坤,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院長,2003年以吉林大學特評特聘教授回國工作。長期以來
基本介紹
社會兼職,研究領域,個人履歷,教學情況,所獲榮譽,科研活動,研究方向,
社會兼職
1.吉林省生理學會理事
2.吉林省中西醫學會實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氧化應激對線粒體、溶酶體及內質網等細胞亞單位影響的實驗研究;觀察離子通道、細胞酸化及基因蛋白的表達,從細胞凋亡和自噬等多角度、多途徑探討細胞損傷的機制。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委等多項課題,發表多篇SCI收錄論文,現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吉林省生理學會理事;吉林省中西醫學會實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病理生理學》(五年制和八年制)。
個人履歷
1994.06 — 1994.08 日本獨協醫科大學 客員研究員
1994.09 — 1996.03 日本琉球大學醫學部 研究生
1996.04 — 2000.03 日本琉球大學醫學部 醫學博士;Ph.D
2000.04 — 2002.03 日本琉球大學醫學部 日本文部科學教官
2002.04 — 2002.10 日本基因晶片研究所 客員研究員
2002.08 — 2004.08 日本琉球大學醫學部 客員研究員
教學情況
2003 年回國以來一直承擔七年制、五年制的教學任務。曾多次擔任本科生教學組長和實驗教學組長,主講過全部病理生理學教學內容,特別是用日語講授了日語醫學班的病理生理學內容,得到了專家及同學們的好評。同時參加了失血性休克、發熱、腦缺血再灌注等發病機制和藥物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培養了良好的科研思路和獨立的科研能力。指導碩士研究生 3 名(包括 1 名日本籍留學生),指導博士研究生 5 名。
所獲榮譽
參加了病理生理學教學改革工作,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貫徹新的教學模式,獲得了吉林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在2006年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教育研究會第六次學術大會上獲優秀論文三等獎,獲構建病理生理學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二等獎和第六次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三等獎等榮譽。2009年9月獲得長春市師德標兵稱號。
科研活動
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首次在世界上發現了維生素K族能夠引起神經膠質瘤凋亡,並證明了維生素K2與K3是通過不同途徑而引起神經膠質瘤細胞的凋亡。率先在國際上報導了毒海蜇、巴布毒蛇和毒海葵分泌的毒素中存在導致神經膠質瘤細胞凋亡的物質,為有毒海洋動物引起神經病理生理學損傷機制提出新理論。
作為吉林大學特評特聘教授於 2003 年回國工作,學校給予了 50 萬元的設備費購買了儀器設備,建立了標準實驗室,近五年來共承擔科研項目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一項、省部級項目兩項、一般縱向項目一項、橫向課題兩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SCI文章6篇。
研究方向
一、內毒素引起的神經細胞損傷機制及中藥的開發
二、神經膠質瘤侵襲相關單核苷酸多態性及發病機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