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雪教育經典

孫瑞雪教育經典

《孫瑞雪教育經典》是2013年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孫瑞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瑞雪教育經典
  •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bkbkbq4749
  • 作者:孫瑞雪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你以為你愛孩子,你想像你可以愛孩子,你認為這就是愛孩子,和你真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也許,你需要停下來看: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就意味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認為就是認為,一切如是。我們要學會從一切如是中將愛剝離出來,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愛的禮物。因為我們一生能夠給予孩子的,只有一樣,那就是愛!——孫瑞雪
“15年前,故鄉寧夏的第一批家長,把心愛的孩子送到我這裡,我從此起步。
接著是北京廣州上海鄭州昆明西寧等各地的家長,他們關注著遠在寧夏的這個教育,並熱情傳播它,幫助我一路走到現在
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他們引領我回到了心靈的故鄉。給了我無盡的愛和對生命秘密的探索”
——孫瑞雪
千萬個父母因此書而徹底改變,他們“心靈受到震撼,感動而愧疚”,並從中學會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愛;千萬個孩子因此書而健康,愉悅地成長,成長為心理有力量、有強大自我、有創造品質的一代新人!一本幼兒教育的經典書籍,連續四年,穩居網上家教圖書銷售榜前四位。
《愛和自由:孫瑞雪幼兒教育演講錄(全新增訂第4版)》是孫瑞雪教育機構經典圖書《愛和自由》全新增訂第4版。從第一版到今天的第4版,《愛和自由》已經走進幾十萬個家庭。千萬個父母因此書而徹底改變,她們“心靈受到震撼,感動而愧疚”,並從中學會真正的愛,真正的教育。千萬個孩子因此書而健康、愉悅地成長,成長為心理有力量、有強大自我、有創造品質的一代新人! 應廣大父母的要求,此次增訂,在保留原有全部經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孫瑞雪老師最新經典講座,向讀者系統全面地闡述“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 在新增的《愛和自由 規則與平等》這一篇中,全面講述了孫瑞雪教育機構“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一一詳細講述了愛、自由、規則、平等的教育,講解了廣大父母關心的如何給孩子愛,講解了家庭使用的3大規則,幼稚園實踐中的7大規則等內容。這些在上一版中是完全沒有的。 在新增的《兒童成長中的自由》這一篇中,集中講述了兒童應當擁有的5 大自由,解答了眾多父母所困惑的問題:到底該給孩子多大的自由?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兒童帶著什麼來到這個世界?
第二章 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第三章 創造力來自哪裡
第四章 兒童必須自己感覺
第五章 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
第六章 為什麼兒童喜歡重複做一件事?
第七章 兒童心智發展的內在過程
第八章 感覺訓練——-兒童智力發展的唯一途徑
第九章 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的一切
第十章 從愛走向獨立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第十二章 應該怎樣理解孩子?
第十三章 自由與紀律
第十四章 放下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走向理解的愛
第十五章 發展心智與掌握知識
第十六章 “愛和自由”的教育實踐
第十七章 因為有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
第十八章 孩子達到順從的三個階段
第十九章 兒童的優秀品格如何形成
第二十章 怎樣努力才能為孩子創造好環境?
第二十一章 關於“吃”的生理和心理問題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
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適合中國的孩子嗎?
附錄:
愛和自由 規則與平等
兒童成長中的自由

序言

我們從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那一瞬間,他內在就有一樣東西,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如何發展,指導兒童去抓什麼、摸什麼……蒙特梭利把它稱為“精神胚胎”。這好像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展模式發展。兒童好像很弱小,其實他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成人給他增加什麼新的內容,只需要給他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有了10年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的經驗,我們越來越堅信這一點。接受這個觀念就像要發生一場內在的革命,因為我們一直相信兒童依靠成人來建構;接受這個觀念也意味著我們將無處發揮我們因自卑、受壓抑而產生的自大。人類的幼兒期非常漫長,大概沒有任何一種動物的幼兒期能有人類這么長。說得短一點,可能是零到6歲,說得長一點,大概要到12歲。12歲還不能離開母親,法律上認為孩子真正成人的年齡是18歲。這個期間,兒童處在一個很弱小的狀態,必須有成人來幫助他成長。幫助兒童成長不是說由成人來塑造兒童的精神。如果那樣,人類的整個水準都會下降。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
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遵循這個發展規律,孩子就會發展得很完善。
蒙特梭利幼兒院最小的孩子是1歲半,我們用1歲半到6歲的孩子做試驗,把超越智力水平的教具給孩子,如果教師不強制,不給兒童壓力,兒童只會按照他的內心需求走。比方說,他喜歡玩水和玩沙子,只要把他帶出去,多么具有“吸引力”的體育器材和體育活動他都不參與,他只玩沙子,臉上懵懵懂懂,成人對他怎么說孩子的臉上都是這種表情。他知道他要乾什麼,如果成人阻止他,他會同成人抗爭。
我自己的孩子也有這么一個過程。在他兩歲多的時候,他爸爸買了兩個玉米,對他說:“你一個,你媽媽一個。”他走過來說:“這兩個玉米,爸爸說都給我吃。”我問他爸爸,他爸爸說:“不是的,是給你一個,給孩子一個。”我對孩子說:“爸爸說給你一個,給我一個,並不是說都給你吃。”我的意思是他撒了一個謊,他聽完這話後臉上絲毫沒有做錯事的表情,站在那思考了1分鐘,一動不動,然後毫無表情地走了。“怎么會這樣?”真奇怪。但是,後來有一天,他對自己做錯事突然有了感覺,臉上表現出特別尷尬和難為情,還不讓人說。這根本不是大人的說教能做到的,孩子已經按照他內在的發展規律到了這一步。如果成人沒有按照這個規律讓兒童發展,而是強加於他,逼迫他做,這個孩子的發展就可能進入誤區,真正的道德感就無法建立了。
嬰幼兒早期的發展規律跟有些動物類似。比如蝴蝶,母蝶通常將卵產在樹權中間,幼蝶剛出生時必須吃特別嫩的葉於,它怎么去吃嫩葉子呢?因為幼蝶對光最敏感,所以它一生下來就向著光線最亮的地方爬過去,那梢頭必定是最嫩的葉子。但是當幼蝶開始強壯起來,能夠吃粗糙的葉子時,它對光的感覺就完全消失了。這個過程遵循的是它內在的發展規律,沒有任何外力的控制。
人們從不會為一個孩子長不大而擔憂,但卻從不認為精神的種子曾在兒童內心存在過,從不認為兒童內在也有一個自然、有序的成長過程,它只需要我們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環境。在兒童的精神上,我們一直在充當一個角色——“造物主”。
讓我們看看兒童是如何同環境建立和諧的關係而發展自我的。比如語言,任何一個國度和民族的兒童,都能夠在這充滿聲音的世界中聽到和學會人類的語言,並在頭3年中能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語言,學會語言中的各個細節。這種發展,絕沒有人去專門給他上課。我們不難看出,6歲前的兒童更喜歡看你做什麼而不是聽你說什麼。兒童的語言能力是他自己作用於環境的結果。所以心理學家才說,兒童3歲前掌握的東西,成人需要60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我們為什麼不思考_下,這是怎么回事呢?人類已經發現了這個秘密——兒童是自我發展的。
我可以舉一個相反的例子。哈佛大學的一位心理學教授,生了個兒子,他準備把兒子培養成天才。在兒子三四歲的時候,這個孩子已經會幾國的語言,6歲的時候,考人中學,10歲上了哈佛大學,16歲攻讀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心理學家每一分鐘都讓他的孩子不斷地“吸收、吸收”。18歲時,孩子成為英國倫敦一家商店的售貨員。可是他什麼都不乾,他拒絕任何“知識性的活動”,他覺得做一名售貨員特別高興,“滿腹經綸”對他沒有用,事實上“知識”使他非常痛苦。我想如果人只有一個大腦而沒有感官,讓大腦為這個世界服務,使它成為工具,我們的痛苦可能會少很多,但我們還有感覺、心理、精神和心靈,我們必須尋找到我們自己,才不會痛苦。人的發展、人的精神必須從感覺中發展並由感覺伴隨著。
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
如果我們了解兒童成長的科學規律,讓兒童按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他一定會成為人才。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一旦遭到破壞,他整個發展都不會正常,包括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說:“我們要做孩子精神上的僕人而不是主人。”
但是今天,當我們把兒童的自我、知識各分一堆時,一切都被破壞了,我們再也找不到兒童內在的秘密。迫不及待地想讓兒童獲得知識的想法桎梏了我們,並使我們產生了偏見,還有一大堆被稱為知識的垃圾,這些都破壞了一個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發展。只有承認兒童有精神胚胎並相信他,人類成長的秘密才會在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展現給我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