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絲鳥龍

孫氏絲鳥龍

2014年,中國遼寧境內發現了一種恐龍化石。近日,科學家將這種恐龍正式命名為“孫氏·絲鳥龍(Serikornissungei)。絲鳥龍的四肢上都長著羽毛,但是,科學家卻推測它不會飛,只能在森林的地面上蹦蹦跳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孫氏·絲鳥龍
  • 拉丁學名:Serikornissungei
  • :動物界
  • 亞目:獸鳥
在中國境內發現的一隻小恐龍化石,讓古生物學家們開始重新思考飛行的起源。
這個新命名的物種叫作“孫氏·絲鳥龍(Serikornissungei)”,為四翼恐龍榜上又增添了新成員。絲鳥龍的後肢和前肢都覆蓋著濃密的羽毛。但令古生物學家們驚訝的是:證據顯示,絲鳥龍不會飛。
絲鳥龍復原圖絲鳥龍復原圖
“絲鳥龍的羽毛情況,首次顯現出羽小枝的完全缺失,而羽小枝是一種微觀結構,能讓羽毛在翅膀扇動時抵禦空氣壓力。”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的古生物學者Ulysse Lefèvre說道。
(譯者註:羽小枝勾連使得羽毛形成整體,能夠在空氣中產生足夠的升力和動力。)
“它有4個翅膀,與中國發現的許多獸腳亞目恐龍一樣。但這並不能讓絲鳥龍飛起來。”
與此相反,Lefèvre及其團隊推測,絲鳥龍是早期擁有羽毛卻不怎么適應飛行的四翼恐龍的一個子類。這類恐龍不能拍打翅膀,甚至不能在樹之間滑翔,它們很可能就在森林的地面上蹦蹦跳跳著過活。
絲滑恐龍
據研究團隊本月在《The Science of Nature》上發表的論文,絲鳥龍化石發現於2014年,迄今約有1.6億年歷史。化石發掘地點在中國東北的遼寧省,那裡因保存有早期鳥類和有羽毛恐龍而聞名。
2000年,第一隻四翼恐龍小盜龍(Microraptor)化石曾在遼寧出土。發現絲鳥龍的同一塊岩層,之前還曾發掘出四翼物種曙光鳥(Aurornis )和近鳥龍(Anchiornis)。隨著更多的多翼恐龍湧現,許多科學家開始將這些發現看作鳥類全力飛行之前的重要先驅。因為這些早期鳥類的近親要么能飛,要么能在中國史前的森林裡滑翔。
Lefèvre及其團隊將新發現的恐龍命名為“孫氏·絲鳥龍(Serikornissungei)”,是為了紀念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孫革。正是孫革讓這塊化石得以供人研究,並且推斷出了絲鳥龍身上絲綢般的紋理。絲鳥龍學名中的Serikos,是古希臘語 “絲綢”的意思。
際上,新發現的這種絲鳥龍,身長可能有46厘米,長著尖利的小牙,身體上覆蓋著柔軟纖細的羽毛。不過,它的四肢可能長有幾種其它的羽毛,比如長長的正羽,而正羽中間的羽軸與現在的鳥類羽毛很相似。
正因如此,絲鳥龍讓人困惑不已。據Lefèvre所說,絲鳥龍翅膀上的羽毛不夠輕盈、不夠硬,不足以產生抵抗重力的推力。於是他推測:絲鳥龍的羽毛是用來保溫、禦敵或者求偶的。
被褲子絆倒?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古生物學家Thomas R. Holtz稱,有羽毛恐龍的翅膀除了飛行之外還有許多其它功能,這再一次增加了我們對有羽毛恐龍多樣性的認識。
他說:“侏羅紀和白堊紀並非很難發現新的有羽毛恐龍了,我們大可期待更多新發現。”
絲鳥龍腿部和足部長有長羽毛,與許多早期鳥類和有羽毛恐龍的特徵相同。Holtz補充道:“對於會飛的動物,這類羽毛可能用於控制飛行,但對於這只不會飛的傢伙,羽毛可能還有其它功能。”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為絲鳥龍不會飛。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ike Benton認為,絲鳥龍作為陸地居民的理由並不充分。
他說:“對於陸地上奔跑的動物,後翅會很不方便。大腿和小腿部的長羽毛就像是精心製作的喇叭褲,當動物行走或奔跑時,會蹭在地面上。”
他仍然傾向於認為:四翼,是“飛行初期的一個雛形,絲鳥龍之類的早期恐龍會爬上樹,捕捉昆蟲或其它樹上的小動物。為了躲避捕食者或者四處活動,它們或許能在大樹枝之間滑翔。”
Lefèvre也承認,這種小恐龍或許能夠從樹上降到地面,但那遠不是會飛。他說:“絲鳥龍的翅膀不允許它實現現代意義的飛行,但肯定能幫助減緩降落速度。”
Lefèvre補充說,絲鳥龍與其近親一樣,也長著大爪子,這或許能讓它爬上樹幹。他指出:“這仍然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要更好地理解,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化石。”
孫氏絲鳥龍化石孫氏絲鳥龍化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