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故居

孫殿英故居

孫殿英故居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20號,該建築建於20世紀30年代,磚木結構英式建築,當年對外聲稱是他的駐津辦事處,可是根據歷史記載的史實,此處實際上是他在天津行銷毒品、經營軍火、販賣假鈔票的據點。該故居為英國古典式建築風格。整個建築物的外型高低錯落有致,別具一格,在私人別墅里是比較考究的。它共有四層樓,二樓的平台有八棵白色的立柱直頂到三樓,顯得古樸典雅,三樓的中間四個房間朝南處有四個門通向平台,四樓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平台。該故居現為長蘆鹽務局所使用,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殿英
  • 地理位置: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20號
  • 建築年代:20世紀30年代
  • 建築結構:磚木結構
  • 建築風格:英國古典式建築風格
  • 類別: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環境,建築概況,人物生平,

地理環境

孫殿英故居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20號,現為長蘆鹽務局所用,不對外開放參觀。該建築建於20世紀30年代,磚木結構英式建築,當年對外聲稱是他的駐津辦事處,可是根據歷史記載的史實,此處實際上是他在天津行銷毒品、經營軍火、販賣假鈔票的據點。該故居為英國古典式建築風格。孫殿英故居為三層磚木結構帶地下室的英式風格建築,紅瓦坡頂、清水磚牆,整體外形高大舒展、富麗堂皇、錯落有致,別具一格,頗顯豪氣。

建築概況

孫殿英故居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帶地下室),紅瓦坡頂,清水磚牆。建築高大舒展、富麗堂皇、錯落有致,拱券窗、矩形窗以及絞繩狀雙柱等諸多立面裝飾均有體現,帶有折衷主義建築特徵。
孫殿英故居為英國古典式建築風格。整個建築物的外形高低錯落有致,別具一格,在私人別墅里是比較考究的。它共有四層樓,二樓的平台有八根白色的立柱直頂到三樓,顯得古樸典雅,三樓的中間四個房間朝南處有四個門通向平台,四樓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平台。現為長蘆鹽務局辦公場所。
自“天津小洋樓”開篇以來,恐怕沒有哪個小洋樓的主人像孫殿英這樣充滿爭議,也沒有哪座小洋樓像睦南道20號的孫殿英舊居這樣,有過如此不堪回首的歷史。
走在靜謐的睦南道上,孫殿英舊居稱得上是這條路上最有氣派的建築之一了。那高高的四層大樓,雄壯挺拔,看上去不像是曾經用來做民居,反而像政府機構的辦公大樓。但就是這座氣派的大樓,軍閥孫殿英卻並沒有用來居住,而是作為他的“駐津辦事處”。
因孫殿英的後代並不在天津,關於他在睦南道小洋樓里的故事,自然也沒有第一手的資料。但在五大道上,這棟小洋樓卻如同它的主人一樣有名,出名的原因一是因為它的建築特色和價值,此外,就是它的用途了。
在所有關於這棟小洋樓的記載里都提到,睦南道上的這座房子事實上是孫殿英在天津行銷毒品、經營軍火、販賣假鈔票的據點,還是他在東陵盜寶後的財寶銷贓地,如此看來,這座小洋樓的歷史並不光彩。拋開當時的歷史背景,單就它的主人所做的行銷毒品、經營軍火、販賣假鈔票、財寶銷贓等事來說,這所房子就曾經見證了許多的罪惡。
但小洋樓的用途雖是人為,但它的價值卻會因為不同的用途而發生改變。睦南道上的這所房子是長蘆鹽業總公司的辦公地,作為津門的傳統企業,長蘆鹽業會為這個曾經背景複雜的小洋樓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人物生平

孫殿英(1889年—1947年),歸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馬牧鎮丁辛莊)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抗戰爆發後,歷任冀察游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介石反共,打內戰。1947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
1928年春,原奉軍收編之積匪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東陵旁的馬蘭峪,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河北地區,奉軍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非常多,異常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路途中,孫殿英屢見東陵殿宇富麗堂皇,為了籌措剿匪資金,起了盜墓的想法。接著,他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準備掘陵的訊息,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計畫盜墓行動。
1928年夏,孫殿英率部駐紮薊縣馬伸橋,這裡與清東陵只有一山之隔。隨後,軍閥孫殿英在河北省遵化縣成功的完成了盜陵。所盜的兩座墓葬中,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定陵。
對於孫殿英來說,清室皇陵無疑是他垂涎已久的一塊大肥肉。清室皇陵共有五處,三處在遼寧省,兩處是滿清入關後在河北省遵化縣和易縣的東西二陵,這是清陵的主要部分。乾隆時期是滿清最鼎盛的時期,慈禧太后則是滿清掌權者中窮奢極欲者之一,所以,這些陵墓也以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的陵墓最為奢侈,裡面放置了無數稀世珍寶。
當年清室讓位時,東陵不僅設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而且還有旗兵、綠營兵駐陵守護,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但是隨著世事的變遷,東陵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軍閥手中。護陵大臣名存實亡,常不在官署,不僅不能有效保護陵墓,反而串通他人,倒賣財物。於是,對東陵的破壞與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圖全面挖掘偷盜,大發橫財。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成功。其時,孫殿英率部駐防在薊縣的馬伸橋,此地離清東陵僅一山之隔。當時有個慣匪馬福田,探知東陵地區無人看守,就夥同其他匪徒竄到東陵盜寶。孫殿英聞訊,抓住這個時機,調動一團兵力,開到馬蘭峪,以軍事演習為名封鎖了馬蘭峪東陵,打垮了馬匪後,把東陵三十里內戒嚴,順勢掘東陵。
7月上旬,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走全部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由於封鎖嚴密,所以外界雖有傳聞,卻不明真相。在動手盜陵的第三天,譚溫江前往北平晉謁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打探風頭,一見風平浪靜,次日馬上返回東陵,放手盜掘。盜墓之前,孫殿英先致函遵化縣知事,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由,要求遵化縣代雇騾馬車30多輛,以便從其他地方裝運軍糧。就這樣,孫殿英便為轉運盜墓財寶鋪好道路。
當年留下的照片表明:起初,匪兵們並不知道地宮入口,而是遍地開挖,寶頂上、配殿外、明樓里都留下了他們挖掘的痕跡。1928年7月盜墓隊最終找到了地宮入口。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傳說招募的工匠都是啞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機密。
在啞巴院北面的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清東陵的陵寢結構大同小異。琉璃影壁下正隱藏著地宮入口。如果從正面橫向挖掘,會遇上條磚砌死的隧道;如果從寶頂上垂直往下開掘,則會增加多倍的距離;而如果從琉璃影壁下直接墜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剛牆,從最短途徑進入地宮。能找到這個捷徑的人,恐怕熟知內情。慈禧陵和乾隆陵稍有不同,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沒有啞巴院。在明樓底下進入古洞門,過道盡頭則是一道內部澆鑄了鐵筋的牆壁,它的裡面就是“金剛牆”。地宮的入口就在這金剛牆下。東陵修建得十分堅固,要完全刨開地磚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們盜寶心切,便動用了炸藥。在硝煙瀰漫的殘磚斷石中,再向下深挖 數丈,終於呈露出一面漢白玉石牆,它就是金剛牆。從牆中間拆下幾塊石頭,露出一個黑森森的洞口。一進宮門,匪兵們便被宮中金碧輝煌的建築迷住了,他們瘋狂地搶掠著,從腳下的金磚到天花板上的金龍,無不被他們奪走。而譚溫江此行的最大目標是要找到慈禧的地宮。入地宮的路徑非常隱秘,匪兵們一時無法找到。一位曾在這裡建陵的老人,說出了地宮的門路。地宮的入口找到了,但十分堅固,普通器械根本無法打開,最後,他們搬來炸藥,這才打開入口。
孫殿英炸開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得慈禧葉赫那拉氏之屍,雖歷經十數年而不腐。孫部從金槨內棺盜竊了大量稀世珍寶。但他仍不滿足,再掘乾隆皇帝弘曆的裕陵,他親自進墓點視寶物,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書籤、寶劍等無數。裝了四五十箱,加封蓋章後拉回軍營。後來他回憶說:“乾隆的墓堂皇極了,棺材內乾隆屍體已化,只留下頭髮辮子。陪葬寶物不少,其中最寶貴的是頸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顆中最大的兩顆是朱紅色,和一柄九龍寶劍,劍鞘面上嵌了九條龍,劍柄上嵌滿了寶珠……”
從清內務府的《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和李成武的《愛月軒筆記》所載,可見慈禧墓的隨葬品之巨,價值之連城。關於乾隆裕陵中的寶物,因無詳細記載可查,僅能根據發現的贓物及孫殿英部盜墓時所用的車輛之多來推算了。早在盜陵之前,孫殿英就曾以“體諒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籌糧”為名,向遵化縣徵調大車30輛,可想而知這30輛大車要裝多少寶物。
另外,從截獲和上交的盜陵贓物也可看出。孫殿英、譚溫江等盜掘東陵後急於想銷贓,四處活動國內外有關人士。譚溫江等人潛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託古玩商黃百川代銷珍寶,被衛戍司令部截獲。1928年8月4日,青島警察廳偵探隊在大港碼頭緝獲孫殿英部逃兵張岐厚等三人,查獲其攜帶的寶珠36顆。據張交待,其還在天津賣了10顆,得幣1200元,這46顆寶珠是在慈禧地宮撿到的。一個士兵尚且能擁有46顆寶珠,那連、營、團、旅、師、軍長所得的寶物就可想而知了。1928年8月14日,天津警備司令部又在海關查獲企圖外運的東陵文物,計有35箱,內有大明漆長桌1張、金漆團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獵人、瓦魁星、描龍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託通運公司由北平運到天津,預備出口,運往法國,所報價值2.2萬元。與此同時,在遵化截獲所謂國民政府內務部接收大員宋汝梅企圖攜帶的銅質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書用拓印條幅10塊。在東陵案發兩個多月後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上交東陵文物中,有金鑲鐲、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漢玉環、翡翠、紅珊瑚龍頭、花珊瑚豆、瑪瑙雙口鼻煙壺、白玉鼻煙壺等300餘件。由此可見孫殿英部所盜寶物之巨。
孫殿英掘墓盜寶被發現後,滿人譁然。部分旗人團體,以及遜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園)的溥儀等滿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此事一時轟動全國。
然而,就在政府大員調查之時,孫殿英卻坦然自若,竟以十二軍軍長和案情以外的“第三者”身份,向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遞交呈文,為盜陵的要犯、第八師師長譚溫江辯護,羅列譚與盜陵案絕無關係的種種理由。徐源泉看了孫的呈文,叫人捎信給孫,給孫指點迷津:你孫殿英這次辦事太過莽撞,冒天下之大不韙,各方已經大嘩,我也難以一手遮天,進行庇蔭。可是有關關鍵人物你們都要設法疏通,行與不行,看你們的手段。你們這回擄獲不少,外人傳說有幾萬萬,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把風浪平息下來,你們要下大本錢。甚至各軍團長、各軍長門前也要設法打點,只要他們不群起而攻之,民眾方面是可以壓服的。
孫殿英心領神會,連忙從東陵贓物中挑選一批珍貴的,其中一柄九龍寶劍,劍面上嵌有九條金龍,劍柄上嵌有寶石,孫托戴笠送給了蔣介石;另一柄寶劍托戴笠送給了何應欽。乾隆頸項上的一串朝珠,有108顆,據說是代表十八羅漢,是無價之寶,那最大的朱紅色的兩顆,孫在天津時送給了戴笠;慈禧的枕頭是一個翡翠西瓜,孫托戴笠送給了宋子文;慈禧嘴裡含的一顆夜明珠最為珍貴,開是兩塊,合攏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則透出一道綠色的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髮,孫將這件寶物也托戴笠送給了宋美齡。孔祥熙和宋靄齡見後十分眼紅,孫便又挑選了兩串朝鞋上的寶石送去,才算了事。並將價值50萬元的黃金送給了閻錫山。
自東陵被盜後,清室遺臣多次到衛戍司令部要求嚴懲盜陵兇犯,但要犯譚溫江卻被保釋出獄,其他盜陵人犯又多逃出北平。各界人士紛紛電請政府,要求從速秉公處理,北平總商會請求組織特別法庭審判此案。不得已,閻錫山電令衛戍司令部從速組織軍事法庭,軍事法庭由商震上將任審判長。迫於輿論,陸軍監獄馬上將保釋在外的譚溫江重新收押,聽候審判。
與此同時,第六集團軍總指揮徐源泉也將譚溫江以前呈報所謂馬蘭峪剿匪所得的東陵珍寶加封保存,移送衛戍司令部,並向外界表示對部下決不寬貸。東陵盜案於1928年12月中旬由軍事法庭開庭調查,此後即歸於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開庭預審,至6月8日終審。預審中,主犯譚溫江拒不承認盜掘一事,而主謀孫殿英更是逍遙法外,他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編獨立第二旅旅長,並協同任應岐討伐張宗昌。6月15日,軍事法庭決定擬出審判書呈報中央,將譚溫江等嫌疑犯在押,故久懸未決的東陵盜案結束。
軍事法庭上報幾個月過去了,因案情盤根錯節,難以判決。這時孫殿英已率領軍隊到隴海線上與閻錫山、馮玉祥取得聯繫,又在嵩山附近民軍中收撫了兩萬多人,深得閻、馮的器重。經孫殿英與閻錫山交涉,譚溫江亦被釋放。以後孫殿英不斷加官進祿,提任安徽省主席、暫編第五軍軍長。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和龐炳勛投敵組織新五軍。日本投降後,他又成為“曲線救國”的“忠臣”,被委派為先遣軍總司令,與人民解放軍為敵。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死於戰犯收留所中。
孫殿英(1889-1947),爭議人物,乳名金貴,字魁元(科元),河南省永城市馬牧鄉孫莊村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抗戰爆發後,歷任冀察游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介石反共反人民,打內戰。1947年被俘,病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