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浩

孫景浩

孫景浩,男,1963年生於遼寧,定居上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石化美術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浦東新區美術家協會理事,“水墨線上”藝術委員會主席。多幅作品曾在國家級畫展中獲獎,發表於多家報紙與刊物、入編多部畫集。同時在國內外,舉辦多次聯展覽。入選中國美協第20次新人新作展,2007、2008以及2009年分別榮獲全國中國畫展優秀作品獎,首屆中國山水畫雙年展優秀獎,入選第五屆西部大地情全國美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景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鐵嶺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畫家
  • 主要成就:首屆中國山水畫雙年展優秀獎
    2007年獲全國中國畫展優秀作品獎
    2008年獲全國中國畫展優秀作品獎
    2009年獲全國中國畫展優秀作品獎
  • 代表作品:《秋山清暉》、《溪山秋霽》等
  • 現居地:上海
藝術風格,作品介紹,生活閱歷成就繪畫三部曲,山為脈絡以石作文章,藝術探索闡釋繪畫之道,獎項及榮譽,藝術活動,名家點評,作品賞析,

藝術風格

創造圖式歷來是人類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畫家孫景浩用中國畫的筆墨語言來抒寫山水之性情,造化之神跡,創造自己的山水畫表現圖式,在近段時間畫壇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他研究中國畫,不僅對傳統文化的內涵有了新的闡述與拓展,而且在長達幾十年里,把中國山水畫置於開放的現代文化大背景後,以學問化的研究姿態,形成了兼融范宏與清朗、樸素與幽茂的藝術風貌,繪畫語言追尋本土文化精神,具有時代性和視覺衝擊力。
創作中創作中
孫景浩對中國山水畫的探究雖是個體的,但以自己的個人才氣,傳承、創新出南北融合的畫風。正如賈平凹所說:因為有感覺、有才氣,所以幹活不累。藝術追求感覺,有了感覺,就有了研究後升華的自成體系創新的學問。

作品介紹

生活閱歷成就繪畫三部曲

孫景浩出生在文化藝術之鄉遼寧鐵嶺,自幼酷愛繪畫,從學校畢業分配到中原油田(河南)工作,距離太行山很近。雖然野外作業非常艱苦,但生活給畫家提供了豐厚的藝術營養,在這二十多年裡,白天堅持對景寫生,晚上臨摹、創作。春去秋來、寒盡暑往,與山共舞二十餘載,有苦悶彷徨也有喜悅與頓悟,正是這份執著練就了畫家紮實的基本功和面對畫紙置陣布勢從容不迫、丘壑開合舒捲自如、樹木房舍安排意趣叢生的能力。
孫景浩
孫景浩前期山水的風格,張揚自己作為北人的豪邁為重,畫中之山大多獨立,常有所臨北宗畫派之痕跡,正是這番苦功才有了孫景浩創新的第二部曲——尋找太行的時代風貌與古人精神的契合點,這一定位為他個人繪畫語言的確立奠定了純正的基礎,大氣生趣、風格高古、情境交融。正如宗白樺所言:“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孫景浩追求的正是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大美境界。
藝術的廣大猶如人生,如今移居上海的孫景浩對山川又有了新的感悟,孟子曰:“充實之謂美”,而空則“靈氣往來”。如果說第二階段孫景浩筆下是密實的北宗山水,那么現今置身江南山水的他開始了自己的第三部曲。

山為脈絡以石作文章

孫景浩的繪畫,緣起于山,山之本“三豎”也,太行山如豐碑般詮釋著山之精神,孫景浩畫中之山以骨造神,景退神顯。古人對於山也就是對石的理解是器,如同古史講的“石器時代”,在不斷的對石的發掘中對山石的貌有神一般的崇敬,有了對山神的超然想像,作品便抹上一層神秘抒情的色彩與宇宙洪荒的遠古,這種情與境的交織,傳遞著畫家的天地情懷,他將山石排疊進行趣化創造,山脈走勢、勾勒皴染、雜樹苔點組合
2011年6月新作2011年6月新作
成人文的生命整體。雖然孫景浩選擇了具有深邃畫意的龔賢、王蒙一路的畫風,但他對自己畫太行山的那種層層峰巒、縱橫氣勢的山水深有體驗,往深幽里進,向縱橫寬廣外去,無論是鴻幅巨製還是盈尺小品都有其特點,表現在其一:千岩萬壑歸為一大開合,其二:筆墨語言體現山石精神,其三:邊角處理增加空間感。
從《秋山清暉》《溪山秋霽》等近作中不難看出,大小相間的山石近觀前後掩眏、塊塊生趣,遠視整體統一渾融一片,化無限為有限,在有限中積澱無限,“參伍錯綜,主賓相顧,縱塊數甚多,總要連絡有情,勿令塊塊可以單取出”(《南宗抉秘》)。藝術境界決定畫格高下,而筆墨語言又是畫面氣韻境界生成的關鍵所在。正如邵大箴先生所說:“中國畫的筆墨是有精神內涵的,作畫者不能否認筆墨,應該張揚筆墨的精神”。“遠觀氣象,近看筆墨”,孫景浩在其畫語錄中寫到:山石樹木關鍵求其神韻和性情,這樣就生動鮮活。生動鮮活關鍵在於用筆用墨,用筆要有彈性、力度和活力。孫景浩把山石的勾勒形象地比喻:不能似十指交叉般的粘牢,也非包粽子式的緊實。應在具象又抽象的筆墨語言中,植根傳統,溶入現代人新的視覺形象及意象符號。孫景浩善用濕筆淡墨做為虛與實的媒介,很好地體現“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筆墨意蘊。值得一提的是孫景浩還十分注重邊角處的筆墨處理,他認為邊緣不是終結而是擴展,好作品應使觀者神遊畫外,遐想無窮。
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孫景浩的山水畫豁然開朗,出新了。他把以石作文章的精神完全融進了自己的畫面,目極八荒、神與物游,棄形質而尚意韻。

藝術探索闡釋繪畫之道

孫景浩對中國山水畫的精神實質自有深刻的理解。他認為:一幅好的山水畫應該是虛和的,神道,神秘,幽深,是心靈的放逐、精神的遠遊。
勤于思考、善於發現再加之對藝術的敏感天性,孫景浩在山水畫的筆墨語言上“悟”得一番心得,“當下人們都學黃賓虹,如學一種風格,會陷入到一種不假思索的習,你習黃賓虹,我學黃賓虹,天下都是黃賓虹,把“學”理解為“抄習”,失卻了精神內涵”。他說“繪畫技法和畫家的風格語言不一樣,學者應該學別人的技法,不要學別人的語言和風格。黃賓虹的技法如何運用都沒有問題,但如果你學他的風格便死路一條”。
孫景浩有悟性,在創新上有創見,“筆墨追求趣味,創作當代繪畫之趣,乃大趣,要有浩然之氣、高雅之氣”。“藝術源自生活而高於生活,作品與生活的關係是若即若離的君子之交”。他還認為:畫家創作主觀多一些,作品的格調就會高一些。

獎項及榮譽

1)2007年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20次新人新作展。
2)2007、2008、2009年分別獲全國中國畫展優秀作品獎,首屆中國山水畫雙年展優秀獎,入選第五屆西部大地情全國美展.。
3)2010年受邀參加“人文北京,寫意昌平”全國名家邀請展。
4)2010年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井岡新頌”全國名家邀請展。
5)2010年受邀參加上海“慶世博”全國美術大展。

藝術活動

水墨線上走進浙江海鹽
韓國首爾中國文化交流展
2011中國美術家協會“雁盪採風行”
長沙——藝術交流活動紀實

名家點評

滿維起(中國美術創作院創院、常務副院長)
孫景浩的山水畫似乎沒有什麼固定的“圖式”,這是因為,在“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與美學思想統領下,畫家應目會心,物我交融,景象既異、心象亦異,如此筆下的藝術意象必然隨之發生種種變化。對傳統筆墨語言熟練而全面的掌握,使景浩能夠根據創造不同藝術意象的需要而自如地選用不同的畫法,而且能夠保持一種品位純正的審美氣象。
曾先國(著名山水畫家、山東美協副主席)
畫格折射人格。景浩為人淳厚、謙和、淡泊功名、笑對人生,而於藝事則一絲不苟,執著追求,樂在其中,畫界對他的基本評價是:傳統功力深厚,畫風蒼辣中不失秀潤,謹嚴中蘊含放逸,我同意這些看法,需要補充的是他的作品反映出一種沉靜的、神閒意定的創作心態,乃是畫家精神氣質的自然流露。
陳琦(中國美協理事 上海美協秘書長)
孫景浩的筆墨語言深刻的現實感覺與真實的視覺表達,在反覆而艱難的對應組合中凸顯出來,他是北方人定居上海多年,他將南北方地域文化和繪畫元素恰到好處的融合一體,給人以耳目一心,畫面華滋深厚又潤澤充沛,筆墨層次顯得豐富沉鬱。以平中寓奇或雄奇磊落的結構顯現出自然、鮮活、生動的細節,富有一種真切感人的魅力。畫面的境界也從冷寂過度到平和、充盈、享和之中,體現了切近人生的審美情懷。
杜軍(中國美協理事 中國美協展覽部主任)
讀孫景浩繪畫風格多用濕筆積墨,勾皴點染一氣呵成求得深厚,虛處處理薄中見厚;畫面充滿著生活情調和意趣,同時給人代入禪境、恬淡的境界。他屬於忠於傳統而又銳意創新的畫家、同時又是博採眾長又能恰倒好處的找到屬於自己的和時代契合的質點,綻放出輝煌異彩。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