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易彬故居由孫易彬祖父——旅居菲律賓怡朗市經商的華僑孫柿於1910年建造,為閩南典型的“五間張”古大厝,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60平方米。屋頂為硬山式,抬梁穿斗結構。
雖然故居整體空間不大,但崧山村將其合理規劃,建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孫易彬故居修繕一新後,兼作為崧山文化館等文化公益場所,承擔起了承載崧山歷史文化的重責,讓孫氏後輩們感受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易彬故居
- 位置:惠安縣張坂鎮崧山楊厝村東北部
- 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
孫易彬簡介,故居簡介,
孫易彬簡介
孫易彬(1920—1988),出生於張坂鎮崧山村。早在18歲時他就在南洋參加抗日活動。1938年回國後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立下不少軍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積極投身祖國國防事業。先後任貴州省安順軍分區副政委、南京高級步兵學校黨史教研室副主任。1980年,以正師職離休,1988年被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因患腦溢血,在南京病逝,終年68歲。孫易彬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國防建設和國防教育事業。他強烈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秉承了惠安玉塘孫氏祖先孫嘉安“赤心報國,勿臣異姓”家訓。
故居簡介
孫易彬故居在今惠安縣張坂鎮崧山楊厝村東北部,是孫易彬的祖父、旅居菲律賓怡朗市經商的華僑孫柿於1910年建造的。
故居系“五間張”大厝帶石埕,坐北朝南,由凹斗門、下廳、天井、大廳、東西小廳和後廂組成,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面闊5間,進深5間。前牆下部為粉堵石,上為磚牆,上下飾以磚雕和石雕,硬山式屋頂,抬梁穿斗結構。上廳為木柱木樑木板牆,梁頭及壁堵上方雕飾牡丹、靈芝、麒麟、人物。廳堂東牆上,至今還懸掛著孫柿遺像。孫易彬就出生在上落東五間房中。
據孫易彬的堂弟孫易林介紹,孫易彬1920年10月出生於故居東櫸頭,童年時曾到浮山村(獺窟)黃乃宗創辦的國小讀書,畢業後考人泉州培元中學讀國中。不久隨其父孫挺秀到菲律賓華裔中學繼續深造。1947年由愛國華僑陳曲水帶領回國參加抗日,直到1951年在劉少奇任校長的北京馬列學院學習時,才回家一次。時隔多年,又於1960年回家一次,此後一直沒有回家,主要通過書信聯繫。故居的維修,也就不了了之。
孫易彬故居於2007年被列入泉州政協委員會編制的《泉州名人故居》一書中;2012年7月被列入台商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2013年被泉州市非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授牌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泉州台商投資區展示點。2015年8月,孫易彬故居啟動修繕,2017年2月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
孫易彬故居內除了陳列有孫易彬的相關資料,還展出了崧山5個代表性古今名人的簡介,即孫觀(明鄉貢進士、名宦)、孫胤武(明天啟武進士、御覽對策天下第一名、欽賜惠安走馬埭為稅田、正三品銅山參將、昭武將軍)、孫蘭陔(清代進士、名宦)、孫慶珍(近代愛國華僑、抗日烈士)、孫崧樵(現代愛國華僑、一代儒醫),進而展示了崧山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良的革命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