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孫文西路中段只有18間商店,這段路曾稱為“十八間”。
宋代至明代,孫文西路被稱為迎恩街或西門外街。
清雍正至乾隆初年間,建岐陽里、懷德里、武峰里3條石板街。
清嘉慶至鹹豐年間(1796~1861年),續建觀瀾街(含原石岐圩及天字碼頭)。
民國10年(1921年),香山首任民選縣長吳鐵城為改造縣城、發展商業,下令拆舊城修馬路並擴建石岐,開通、拓寬原有的幾條街,修建成馬路,並指揮進行首項工程——拆卸西門城樓。
民國12年(1923年)6月,朱卓文接任香山縣長,繼續完成吳鐵城任縣長時拆石岐城牆築孫文路馬路的未競計畫,將上述4條街道與石岐城內的永寧街、達德街及東門(又名啟秀門)外的文集坊、常豐街等石板街拓建成一條橫貫石岐中部並直達岐江天字碼頭的大馬路。
民國13年(1924年)8月至民國15年(1926年)4月,將原西門外路段拓建為三合土路面,初稱城西大道;因地處孫文路之西,改稱孫文西路。
民國14年(1925年)10月19日,中山縣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對逐步在開闢建設的縣城馬路,定名為孫文路、民生路、民族路、民權路、五權路,其中將原孫文中路、孫文東路(即今孫文中路東段)一起命名為孫文路。
民國15年(1926年)9月至民國16年(1927年)9月,拓寬原城內路段並鋪上花砂路面,孫文路改稱孫文中路。
民國16年(1927年)8月至民國17年(1928年)1月,拓建原縣治鐵城石岐東門外路段,稱孫文東路;並將原孫文東路(西自孫東郵電所起,東至市人民醫院路段)併入,統稱為孫文中路。
民國19年(1930年),孫文西路和孫文中路初鋪設為瀝青路面。
1985年,孫文西路和孫文中路改鋪設混凝土路面。
1988年9月,因改稱原岐濠路為孫文東路,將原孫文東路(西自孫東郵電所起,東至市人民醫院路段)併入,統稱孫文中路。
1997年8月,中山市投資600萬元將孫文西路改建為文化旅遊步行街,稱“老街新韻”,為中山市“新十景”之一。
1998年底,孫文西路步行街二期工程全面竣工。
1999年1月底,孫文西路步行街全面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
2019年12月10日,中山市人民政府批覆《孫文路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規劃》成果。
2020年4月13日,孫文東路拓寬工程開始施工;10月28日,孫文東路拓寬工程完成瀝青鋪設,實現雙向6車道通車。
線路設計
線路走向
孫文路呈東西走向,橫臥石岐城區,東起東區齊東村口,西至岐江橋,分東、中、西3段,分別名為孫文東路、孫文中路、孫文西路。
線路互通
線路參數
線路參數 |
---|
| 4.98千米(總長) 780米(孫文西路) 1.09千米(孫文中路) 3.48千米(孫文東路) |
| |
| |
|
運營情況
根據孫文西路步行街滿意度調查分析顯示,2020年,步行街訪客接待總人數約為153.8萬人次,81.24%的遊客在一年內多次遊覽本街區,且願意推薦街區給親戚、朋友。綜合總評分為96.77分,遊客對孫文西路步行街的滿意度也較高。
建設成果
2013年,中山市新建了南洋風情的興中廣場與原有的孫文西路步行街共同組成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後被列入“中山十大文化名片”。
2015年,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入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是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步行街。
文化特色
文化軼事
中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現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貨公司,由於經營店鋪之大和生意影響之廣,名噪一時,被時人統稱為“中國四大百貨公司”。令人稱奇的是,其創始者都是中山人。
文化保護
2020年4月,孫文西歷史文化街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北至光明路-山鳳街-蔞園中約,南至南基后街-石岐中街-泰安通衢-泰安路-悅來上街,西至鳳鳴路-南基路,東至湖濱路-太平路-悅來路,面積為29.15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面積16.65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12.50公頃。
沿線建築
中山市博物館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於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設有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中山華僑歷史博物館、中山收音機博物館等專題博物館。
思豪大酒店舊址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街道鳳鳴社區孫文西路150號,原為香山銀行,始建於民國13年(1924年),1948年改建為思豪大酒店。主體建築是一棟高四層具有南洋風格的磚混結構建築。酒店舊址坐東北向西南,面闊8.2米,縱深37米,占地面積約為303平方米。青磚牆,外表覆蓋粉紅色灰砂。第一層前半部分為騎樓式建築,騎柱兩側有兩根羅馬柱。第三層3個窗戶外各有陽台一個,中間的窗戶有兩根羅馬柱,上有拱券裝飾。第四層3個窗戶,中間一個有陽台,窗楣有灰塑裝飾。四層之上有一座兩層高的圓頂閣樓:第一層四角皆有羅馬柱裝飾,第二層有陽台,門上有圓洞裝飾。思豪大酒店是石岐區當時最豪華的酒店,是老石岐區商業繁榮的象徵和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迄今僅存的外貌保存基本完整的中山民國時期的旅遊業建築,更是中山市近現代商業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2009年公布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僑立中山公醫院舊址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民族社區孫文中路197號,坐南向北,包括主樓、附樓和花園(現已改為球場),分布面積約為2300平方米。主樓為高三層的磚混結構建築,於1932年奠基,1934年落成。附樓原為華僑住宅,建於1921年,是高兩層的磚混結構建築。二樓為木地板。
僑立中山公醫院於1932年由旅美華僑蕭悔塵創辦,海外華僑及各界人士捐資興建,1934年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山最早的西式醫院。新中國成立後,曾一度作為中山縣委所在地。
中山縣工人文化宮舊址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太平社區孫文西路44號,建於1955年。舊樓坐東北向西南,平面呈長方形,為高兩層的磚混結構的仿宮殿式建築,面闊19.79米,縱深17.33米,面積約343平方米。前廊有6根紅色石柱,檐下有木製牌匾一塊,上陽刻“工人文化宮”字樣。1953年12月文娛劇開業後,石岐市工會聯合會即籌建石岐工人文化宮,內設影劇場,1955年春節開幕。中山縣工人文化宮舊樓建築風格獨特,也是中山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紀念圖書館舊址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街道太平社區孫文中路242號,坐東北向西南,為高三層具有西式風格的磚混結構建築。其中一樓、二樓建於1936年,三樓則於1947年加建完成。面闊22.1米,縱深22.3米,面積約407平方米。圖書館於1937年2月開館,孫科與宋慶齡先後題寫“中山紀念圖書館”館名。2003年圖書館劃歸中山市佛教協會,現為中山市佛教協會辦公樓。中山紀念圖書館是中山地區政府撥款、華僑集資興建的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同時也是孫中山先生紀念建築物,是民國時期中山文化設施中的代表作之一。2009年公布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月山公園位於孫文中路100號附近一個山丘上,建於民國23年(1934年),占地面積2553平方米,為市屬重點公園,周邊有明代鐵城城牆遺址,根據對周邊地塊的詳細調查,初步具備建設條件的有宏盛、近月里、舊園、月山里四個地塊,總面積15685.8平方米。舊園內參天大樹鬱鬱蔥蔥,近月里包含十餘棟民居,宏盛和月山里地塊分布有部分建築。
文化賽事
價值意義
不管是看醉龍表演、聽鹹水歌、觀鶴舞展示,領略中山非遺等文化寶藏的風采;還是站在騎樓下,一邊看建築風景,一邊欣賞和騎樓融為一體的穿有民國風情服飾的模特,這裡有中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南方+ 評)
孫文路作為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貫穿了老城區,是我市歷史最為久遠的城市道路之一,見證了城市發展變遷過程。(中山市政協委員王旗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