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集鎮

孫家集鎮 轄41個行政村, 7100戶,總人口30132人。總面積42平方公里,耕地4.9萬畝。1995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2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家集鎮
  • 行政村:41個
  • 總人口:30132人
  • 總面積:42平方公里
壽光市孫家集鎮隸屬於著名的“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是壽光市的西南門戶,是中國大棚蔬菜第一鎮。
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9億元,比上年增長20%;財政收入133.1萬元,比上年增長19%;農村經濟總收入5.69億元,比上年增長24%;農民人均純收入3102元,比上年增長358元; 農村儲蓄餘額1.4億元,人均4600元。1995年跨入“全省綜合實力200強鄉鎮”行列。 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發展迅速。該鎮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祥地。以蔬菜支柱產業為主,逐漸形成了糧、菜、果、牧四大支柱產業。199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8億元,糧食平均畝產1285公斤,總產2560萬公斤;蔬菜大棚發展1.18萬個,年產各類鮮菜2.6億公斤,實現收入3.4億元;果園面積發展到4000畝,果品總產400萬公斤;新建大型養雞場2處,發展飼養大戶312個,肉雞出欄150萬隻,肥豬出欄1.8萬頭。 鎮村企業形成了以機械、汽車配件、鹽化工、印刷、建築安裝、日用化工、冷藏加工、 蔬菜深加工為主的61家企業,其中鎮辦企業16家,擁有固定資產1.2億元, 職工5100人。1995年鎮村企業實現利稅560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全鎮村及村以下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800萬元,新上和技改項目12個。特別是新上的濰坊綠鮮食品有限公司, 年加工蔬菜1.2萬噸,創利稅1000多萬元,被列為省農副產品加工百家龍頭企業, 實現了企業龍頭連基地、基地連農戶,帶動5萬畝蔬菜基地建設,向生產與加工一體化方面發展。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 設鎮醫院1處,設備比較齊全。全鎮41個村都建起了甲級衛生室,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中學生在校1510人,小學生在校3116人,擁有“省級規範化學校”2處,“濰坊市規範化學校”1處,“濰坊市一類園所”1個。1995年鎮教委被濰坊市授予“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稱號。
孫家集鎮自1991年以來,全鎮按照確立主導產業,實行橫抓區域,縱抓產業,依靠龍頭帶頭,發展規模經營的基本思路,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形成適合全鎮實際的糧、菜、果、牧四大支柱產業,並且進一步鞏固了農業的基礎地位。在糧食生產上,以“主攻單產,提高總產”為重點,狠抓科學種田和水利設施建設,努力搞好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通過實施六改措施,不斷加大科技水肥投入。1995年全鎮小麥單產578公斤,玉米單產720公斤,糧食畝產達到1248公斤,比1991年畝增140公斤,總產達到2546萬公斤,畝產連續6年過噸糧。 在蔬菜生產上,以創蔬菜名牌為支柱,不斷調整種植結構,糧經比例逐步調整為4∶6,建成百里大棚帶。以抓科技投入為重點,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聯合,成立了蔬菜研究所。設立了種子站、植物醫院、物資供應站等服務機構。先後引進推廣二氧化碳氣體施肥、韭菜強控早蓋、黑籽南瓜嫁接黃瓜、香椿密植等24項蔬菜種植新技術。引進日本早熟茄子、 圓葉菠菜、綠菜花、生菜、台灣洋香瓜、網紋瓜等46類150個蔬菜瓜果新品種。全面推廣套用日本酵素菌肥生產技術和K100活性菌肥,使蔬菜全部達到無公害標準。1995年全鎮蔬菜大棚達到1.28萬個,蔬菜面積2.5萬畝,總產2.5億公斤, 收入3.2億元。為了支援外地蔬菜生產,自1991年以來,全鎮每年外派蔬菜技術員1000多人次,分赴14個省、市、自治區幫助指導蔬菜生產,創造了極大的社會效益。黨和國家領導人宋平、李瑞環、田紀雲、尉建行、姜春雲等先後來該鎮視察,對冬暖式大棚蔬菜生產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果品生產上,以培植樣板園,最佳化品質為重點,積極推廣套用套袋和反光膜新技術, 果品質量有了明顯提高。1995年全鎮3000畝果園產量達到500萬公斤,收入450萬元,果品優質率達96%以上。 在畜牧業生產上,以扶持大戶,發展規模飼養為重點,以鎮獸醫綜合服務站為依託, 狠抓飼養小區建設和綜合服務工作,1995年全鎮建有飼養小區56個,建畜禽舍1670間, 發展飼養大戶500戶,蛋雞存欄10萬隻,大家畜存欄1300頭,肉雞出欄250萬隻,生豬出欄2萬頭,畜牧業收入達6000萬元。
鎮村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擴大規模,強化管理,使鎮村企業一年一個新台階。199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00萬元,鎮村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82億元,實現利稅600萬元,出口交貨值674萬元,分別比1991年增長180%、 250%和300%。其中鎮辦企業產值8777萬元,利稅245萬元,比1991年增長251%和210%。工業生產已形成了以機械、汽車配件、印刷、鹽、建材、建築安裝、日用化工、蔬菜加工、運銷、冷藏加工為重點的16家企業。同時注重培植支柱產業,建設加工龍頭企業,搞好蔬菜深加工,有力地帶動了全鎮蔬菜生產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第三產業蓬勃發展。1991年以來,按照功能分區,集中開發, 連片建設的原則,規劃出了鎮環路、工業區、商業區、生活區。幾年來投資1600多萬元新建了教學樓、 供電、郵電等18座大樓,並對原集貿市場進行了搬遷,建成了一個集蔬菜批發和物資貿易的大市場。同時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柏油硬化道路20公里, 建設商品房120多間,為進鎮務工經商,發展第三產業創造了條件。到1995年底, 鎮區個體工商戶發展到82家,從業人員500多人,發展個體、聯合體運銷專業戶(組) 400多個,從業人員3200多人。擁有運輸機動車輛1200餘輛。第三產業收入以年均30%的幅度遞增, 到1995年,第三產業收入達到6500萬元,使一、二、三產業趨向協調發展。
社會各項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教育。1991年以來,全鎮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完成一中教學樓的建設和7處聯辦國小的校舍改造二期工程, 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學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國中升學率均達到100%,被評為濰坊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鎮現有國中2處,國小38處,幼稚園26處。 郵電。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投資80萬元建起了高標準郵電大樓,鋪設了通訊線路10公里,裝機總容量達到3000門,全鎮已安裝程控電話1500多門。 衛生。 鎮醫院的內部設施進一步配套,投資60萬元建起了醫院大樓,上了B超機等先進醫療設備, 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村村建起了衛生室,甲級衛生室達到了90%以上, 並且加強了藥品市場管理, 實行了鎮辦合作醫療, 鎮醫院連續3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計畫生育。通過嚴格人口目標管理責任,狠抓基層基礎工作,對育齡婦女實行了微機管理, 提高了規模化管理水平。全鎮計畫生育率達到100%,晚婚率達到9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了9‰以下。 科技。鎮上投資60萬元建起了農技服務大樓,村村建起了科普夜校,每年舉辦農技培訓班36期,培訓1.6萬人次,使90%的農民掌握了2~3門農業實用技術。到1995年底,全鎮科技帶頭戶發展到6000戶。 民政。狠抓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0萬元建起了高標準敬老院,五保入院率達到70%, 被評為省級文明敬老院。全鎮80%的民眾辦理了養老保險,養老保險金達到200多萬元,解決了老有所養的問題。
孫家集鎮2000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3億元,比1999年增長13%;工農業總產值2.95億元,比1999年增長16%;財政收入729萬元,比1999年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4300元,比1999年增加330元;農村各類存款餘額3億元,人均存款5500元。先後獲得“山東省明星鄉鎮”、“山東省農村經濟綜合實力200強鄉鎮”、“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濰坊市實施產業化戰略先進鄉鎮”、“中國大棚蔬菜第一鎮”等榮譽稱號。 現代化農業呈現良好開端,糧經比例達到2∶8。先後投資1500萬元建成立足全市面向全國的綠色食品開發、機關幹部科技示範、大棚保健菜試驗、大棚果樹優質苗木繁育五大高科技示範基地,引進以色列櫻桃西紅柿、五彩椒、日本豐香草莓、美國庫拉索蘆薈、烏克蘭大櫻桃、台灣紅龍果、太空椒、江南芒果等36大類200多個名優稀特新品種,試驗推廣了SOD保健菜、大棚滴灌、微機控制、澆磁化水、立體種植、無土栽培等30多項新技術。先後建成三元朱大棚果樹苗木、牟家櫻桃西紅柿、達字劉無刺黃瓜、崔家大棚草莓、三甲苦瓜等特色蔬菜專業村30個,畝效益高達8萬元以上。其中以三元朱村為主,占地2000畝的綠色食品開發園被省政府命名為引進國外蔬菜新科技新成果示範園。三元朱、釣魚台被農業部、省政府命名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幾年來,該鎮運用四種模式,全力實行“一供二免四服務”,引導民眾投資1億元建成占地400畝的蔬菜加工冷藏園區,目前有企業50家,年加工能力4萬噸,利稅8000萬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儲存加工私營園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