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城遺址

孫家城遺址

孫家城遺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粟崗村,北臨大沙河,地處大沖河沖積平原的南側,海拔約28米。

孫家城遺址周邊有城址,大致呈圓角長方形,東、南、西面大體保存完好。孫家城遺址以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為主,包括早於薛家崗文化的遺存、薛家崗文化早期和晚期遺存、晚於薛家崗文化的張四墩類型遺存。孫家城遺址出土了有石斧、石鏟、環形石器、鼎足、陶片等文物,為研究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原始文化以及與黃河流域諸文化有重要作用,孫家城遺址還有很高的建築史價值。

2000年1月,孫家城遺址被懷寧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0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家城遺址
  • 所屬時代:新石器時代
  • 所處地區: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粟崗村
  • 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7-0191-1-191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科研成果,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孫家城遺址於1984年文物普查中被發現。
自2003年起,為了進一步探索薛家崗文化以及城垣的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孫家城遺址進行了多次調直和局部鑽探。
2007年秋至2008年秋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揭露面積計616平方米,確定了城址的年代,發現新石器時代、商周以及少量漢至六朝等時期的文化堆積和文化遺存,出土大批文化遺物。

遺址特點

孫家城遺址周邊有城址,城垣為土堆築,大致呈圓角長方形,東、南、西面大體保存完好,東北角、西北角及北面被毀,北部被大沙河沖毀。其外圍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300米,現存面積約25萬平方米。土垣與城內地表相比殘高1—3米,與外側相比殘高2—5米,底寬12—20米,頂寬5—10米。在南、西兩側外圍大部分地段有自然窪地,寬度一般為70—100米,深數十厘米至兩米不等,土垣最高處與窪地最低處的高差為4—5米。
遺址地形地貌屬於小丘陵邊緣的大沙河南岸平畈地帶,海拔約28米,為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大沙河自西向東流經遺址北側,並沖毀了遺址的北部,城內外均有農田,沿河部位地表多為雜草樹木。整個孫家城遺址地形稍高於外圍。遺址中間部位有兩座一大一小水塘南北向分布,將遺址分為兩個大區域。遺址內現有孫城、費屋兩個村民組。
孫家城早期遺存可分為早晚兩期,二者之間有既有差別又有聯繫。這類文化遺存相當於該地的黃鱔嘴類型或太湖流域的馬家浜文化晚期到崧澤文化早中期,像盆缽類口沿和陶球表面飾有戳印的蓖點紋特徵也常見於漢東地區的油子嶺文化。

文物遺存

薛家崗文化時期前:石器有斧、錛、鑿。玉器有殘玉璜、墜飾。陶器以夾砂紅陶占絕對多數,泥質陶較少,還有少量的外紅內黑陶、夾粗砂白陶等;紋飾多見戳印、刻畫,另有極少量的菱形或回形紋、細繩紋。主要器型有鼎、盆、釜、甑、豆、缸、杯、器蓋、環形陶器等,還有紡輪、陶球以及少量人像、豬、鼠形動物等陶塑。鼎足形狀較多,有圓錐形足、扁平長條形足、近圓錐形彎曲足、麻花形足、凹面或凹槽足。在近圓錐形彎曲足的足根部常飾有1—3個圓按窩或小三角形戳印,在足根部加飾1—2道橫向凸棱。出土不少彩繪陶片,有斜線紋、波浪紋等。在地層中發現數十件平地置放呈直立、斜立或倒扣狀的釜鼎類陶器,但絕大多數或口、底局部殘缺,或足部分殘缺。
薛家崗文化時期薛家崗文化遺存遍布於遺址各區域,分為早晚兩期。早期發現薛家崗文化早期墓葬1座,隨葬品中,石器有鉞、錛等,陶器的組合為鼎、豆、碗、鬻、杯。晚期的文化層分布相對廣泛,在城內多個地點均有發現,但主要集中在城內偏東部位,在2008年發掘的葫蘆田地點、北河沿地點均分布有較厚的該時期文化層。陶器以夾砂紅陶和黑皮紅胎陶為主,流行鑿形及鴨嘴形鼎足罐形鼎、楓葉形和足盆形鼎、長頸實足鬻、敞口帶鏨碗等器型。石器中風字形石鉞和各種錛、鑿等較多。
張四墩文化時期:張四墩時期的遺存以孫家城城址和孫城點為主。牆體各層中包含少量相當於張四墩類型的陶片,未發現更晚時期的陶片,發現牆體北坡被張四墩時期文化層疊壓,並被同屬該時期的小坑打破。這一時期遺物以陶器、石器為主。陶器以籃紋鼎、側裝三角形足、扁腹壺形器、夾砂黑皮陶厚胎、矮圈足的盤、杯、簋為特點。石器有大量的箭鏃,有柳葉形、三棱形等,形制多樣。還出土較多數量的石器半成品、殘次品、廢料,玉器只發現少量的玉璜殘件。

研究價值

從孫家城遺址地層出土的早於薛家崗文化的遺存釜鼎類陶器的相對完整性和擺放特點看,這是屬於人的有意識行為,或許反映了某種習俗。從孫家城遺址出土的薛家崗文化的遺存石器中風字形石鉞和各種錛、鑿等較多,體現了其發達的石器工業。
孫家城遺址面積大、延續時間長、包含歷史信息多、文化內涵豐富,發現的距今6000—4000年間早於薛家崗文化的新文化、薛家崗文化、晚於薛家崗文化的張四墩類型等三個較完整的年代序列,為確立皖西南地區考古學文化譜系和年代框架,解決薛家崗文化的來源和去向,探討皖西南史前文化與周邊地區諸原始文化的關係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史前城址的發現,對探索長江中下游地區史前聚落變遷和社會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科研成果

2009年3月,《安徽懷寧孫家城新石器時代遺址與城垣》刊登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2008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上。

保護措施

2000年1月,孫家城遺址被懷寧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孫家城遺址保護範圍界樁孫家城遺址保護範圍界樁
2004年10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1月,懷寧縣政府依法劃定井公布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孫家城遺址的發掘成為入圍“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24個項目之一,併入選“2008年度全國重要考古發現”。
保護範圍:東,南,西至土城外牆腳,北至大沙河河沿。
建設控制地帶:東、南、西以城牆外腳為基點,各向外延伸30米,北至大沙河河沿。
懷寧縣文物管理所作為專業保護管理機構,對孫家城遺址進行全面保護,所在地鎮、村成立了文物保護小組,對其進行義務保護。遺址上安裝了保護標誌碑,建立了保護檔案,完善了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孫家城遺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粟崗村。
孫家城遺址

交通信息

從懷寧縣出發經X021到達孫家城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