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城戰國墓

孫家城戰國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孫家城村,是一處戰國時期的墓葬群。

孫家城戰國墓共發掘出戰國西漢墓葬3座,編號M1、M18、M19。M1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M18、M19為土洞墓。M1位於M18東北30米處。

孫家城戰國墓的髮型,豐富了晉南地區東周時期墓葬的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家城戰國墓
  • 地理位置: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孫家城村 
  • 所處時代:戰國
  • 類型:古墓葬
歷史沿革,墓葬格局,文物遺存,研究價值,旅遊信息,地理信息,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孫家城戰國墓共發掘出戰國至西漢墓葬3座。
2005年7月,為配合臨汾—河津輸氣管道工程建設,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委託對稷山縣孫家城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考古研究,孫家城戰國墓為戰國至西漢時期墓葬。
孫家城戰國墓
墓葬位置

墓葬格局

  • M1墓
M1墓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方向355°。墓口開於耕土層下,距地表0.4米,墓壙為長方形。四壁從口到底均斜直內收,呈口大底小狀。墓口南北長3.36米、東西寬2.44米、墓底長1.99米、寬0.68米、距地表4米。葬具為一棺,棺長2.17米、寬1.12米、高0.6米。棺蓋板兩端長出棺檔板0.1米,棺置於枕木槽內,枕木長1.1米、寬0.22米、枕木槽深0.4米。墓主葬式為仰身直肢,頭向北,手置腹前下。身長1.78米,為一成年男性。墓中棺內發現隨葬一銅帶鉤,放置在骨架左側。
孫家城戰國墓
M1墓平、剖面圖
M18墓為土洞墓,由墓道和墓室組成。墓道為口大底小長方形豎穴式,方向173°。葬具為單棺。單人葬,葬式為仰身直肢。墓口位於耕土層下,距地表0.4米,墓口南北長2.6、東西寬1.6米,墓道底部長2.18米、寬1.18~1.3米,平面呈梯形。墓底距地表4.6米。墓室為長方形土洞,位於墓道南端,用木板封門。墓室門寬1.3米、高1.9米,拱形頂。墓室長3.08米、寬1.3米。墓道底與墓室底為一平面。葬具為一棺,棺板灰長2.4米、寬0.85米、高0.1~0.3米。骨架保存較差。墓主葬式為折肢葬,頭向南,面向上,死者為一成年男性。
孫家城戰國墓
M18墓平、剖面圖
M19墓位於M18西1米,方向173°。墓口位於耕土層下,距地表0.4米。墓道為口大底小長方形豎穴式,墓道口南北長2.6米、東西寬1.9米,墓道底部長2.5米、寬1.5米,墓底距地表5.3米。墓室位於墓道南部,平面呈長方形,拱形頂。墓門寬1.3米、高1.68米,墓室長3米、寬1.3米、高1.32~1.68米。墓室底與墓道底為一平面。葬具為一棺,棺板灰長2.7米、寬1.18米、高0.1~0.3米。骨架保存較差。墓主葬式為仰身直肢,頭向南,面向上,死者為一成年男性。
孫家城戰國墓
M19墓平、剖面圖

文物遺存

孫家城戰國墓隨葬器物主要出土於M18、M19內,M1僅見銅帶鉤1件。隨葬品多為陶器,器形有壺、罐、鼎、盒、繭形壺等,另有少量鐵器、骨器、銅錢等。其中M1墓出土銅帶鉤1件。M18墓出土陶鼎1件、陶罐2件、陶綺1套、繭形壺1件、骨器1件、銅錢6枚。M19墓出土陶鼎1件、陶罐1件、彩繪壺1件、盒1件、陶綺1套、繭形壺2件、鐵器2件、銅錢8枚。
孫家城戰國墓
出土文物
孫家城戰國墓出土鐵器2件,其中鐵釜1件。鐵釜為敞口,尖唇溜肩,肩部有對稱圓形環兩個。口徑15.2厘米、腹徑20厘米、高20厘米。鐵削1件,殘損,圓形環首,殘長15.2厘米、寬2.2厘米。
孫家城戰國墓出土銅錢14枚,錢文為“半兩”。M18墓6枚,圓形方孔,孔徑1厘米、直徑3.2厘米。M19墓8枚,圓形方孔,孔徑0.6厘米、直徑2厘米。
孫家城戰國墓出土鐵陶鼎2件,M18、M19各1件。M18墓出土的蓋鼎,蓋面有圓形提手,腹壁較直,圜底,無耳,蓋與腹壁繪白色弦帶紋,弦帶紋間繪金黃色波浪紋,矮獸蹄形足。通高12厘米、口徑3.6厘米、腹徑15.5厘米。M19墓出土的蓋鼎,器形較小,蓋面上矮方唇較直,足跟內收。蓋面上有黑、黃、白色捲雲紋三組,周邊和器身用白色繪兩道弦紋,腹徑15.5厘米、通高9.6厘米。

研究價值

晉南地區東周時期墓葬遺存較多,這次發掘的3座墓葬再次豐富了這個時期墓葬的資料。出土的彩繪繭形壺、彩繪陶罐、陶銷等已經有西漢時期的因素,這為研究戰國至西漢之間的墓葬形制、隨葬品等提供一定的參考。

旅遊信息

地理信息

孫家城戰國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孫家城村。
孫家城村

交通信息

駕車自稷山縣人民政府出發,經稷峰東街、京昆線到達孫家城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