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建設沿革,景區規劃,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景點介紹,孫子書院,孫子塑像,孫子兵法城,武聖府,
簡介
中國孫子兵法城位於山東省惠民縣的西北隅,是孫子故里人民為了紀念偉大的軍事家孫武,充分挖掘弘揚孫子文化而修建的秦漢式大型園林建築群。它以具有千年歷史的宋代古城牆遺址為依託,以“和平、戰爭、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博大精深、享譽中外的《孫子兵法》兵家智慧。景區有15座大殿和224間廂房組成。整組建築古色古香,漢韻十足,樓台亭軒,古井湧泉,交相輝映,曲徑翠竹,古柏垂柳,搖曳生姿。它是繼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之後我國第三大庭院式人文景觀,是山東省“一山一水兩聖人”旅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花壇兩側有兩個噴泉,每到傍晚,它就會噴出水柱像一位美麗的公主在翩翩起舞,為人們跳著歡快的舞蹈。
每一個人看到這噴泉都會把一天的煩惱拋到腦後。它為惠民縣城增添了一條美麗的風景線。這就是美麗的孫子故圓。
孫子故園前身之孫武祠始建於北宋崇寧元年,孫子故園以原有古建築為基礎,利用現有地貌,採用傳統布孫子故園局手法設計。園內以孫子塑像為中心,兩側為孫子書院和孫子博物館,塑像背面是《孫子兵法》殘簡影壁,把塑像與後面的水隔開,有放有收,空間適度。
園內還設計了起伏的地形,以豐富空間的變化,增加景色層次。並利用1萬餘平方米的天然水面,疏浚砌控後建為樂安湖,於心建樂安亭,以三條曲橋與岸相接,將水面分割成三區,東區以孫子塑像為背景,南區划船與孫子閣相呼應,西區植荷,以增加湖面景色。體現了有動有靜,有花有影的不同景色,為遊人提供了多景色的活動空間。
建設沿革
孫子故園第一期工程於1992年4月竣工並對外開放。主要建築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嘗樂安湖等。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撥款及當地人民民眾捐助興建,總投資2500萬元人民幣。
景區規劃
第一部分
建設規劃第一部分為孫子兵法文化展示區。由武聖府、武聖演兵場、八陣館、古代兵器館等景點組成。
占地238畝的武聖府景點為一組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秦漢式建築群,運用聲、光、電、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現《孫子兵法》的兵家智慧及相關軍事文化;武聖演兵場景點含營軍帳、演兵場、點將台和武聖壇,以獨特的古典形式主要再現2500年前大型古裝樂舞和戰陣演示;八陣館創意為全國首次,該館為多維立體建築,根據孫子創製的八陣,展現古代陣法及當代信息戰思想,集中體現《孫子兵法》中的戰爭法則;古代兵器館集古代冷兵器、火器、戰車、戰船等戰爭用具之大成,包括白刃類、遠射類、火器類、戰車類、戰艦類、防護類等。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為宋代城鎮觀光區。主要包括宋城牆及北城門、護城河等景點。縣城內宋城牆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牆現存1500m,高10m,底寬22m。該景區將在現有遺址上恢復北宋棣州古城的北城牆、北城門、護城河等景點。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為休閒娛樂區,由古城公園、民俗文化街組成。主要展示當地民俗風貌和配套各種服務設施。
景點介紹
高大宏偉的孫武塑像為孫子故園內最為引人注目的建築。它位於故園廣場正中,塑像背後為殘簡影壁和樂安湖。塑像西側為孫子書院。孫子書院內共有七個展室:藏書室、研究活動室、孫子系列畫展室、根藝展室、兵聖殿、旅遊紀念品服務部、禮品室。主要建築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等。
孫子書院
孫子書院為主體建築之一,占地面積2843平方米,整體建築風格為仿明清木框台梁結構軸線對稱組群樣式建築,建有正殿、東西配殿和側殿、左右南殿共7座主體建築,計35間。四周有迴廊相通,雕樑畫棟、古樸典雅,中院中央蓮花圖案圍繞的漢白玉基座上樹立有銅質院標,為整個書院的總標識。院標以禮兵器殳為首,盾為體,春秋時期長兵器戈、戟、矛、鈹、弓為兩翼,組合成一個左右交叉的整體,形似展翅欲飛的吉祥鳥,象徵戰爭與和平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及攻守、進退的戰爭謀略,準確體現了《孫子兵法》主題思想。書院正殿兵聖殿居中安置有高2.3米,重2.5噸的銅質孫武坐像;正面及兩側牆壁陳列張掛有大型木質浮雕“孫子聖跡圖”。聖跡圖由賜姓封采、敬獻兵書、吳宮教戰、經國治軍、破楚入郢、飄然高隱六部分組成,場面宏大,形象生動地繪述了孫武家世及其非凡的一生。東配殿為《孫子兵法》石刻篆書拓片展室,室內在高1.07米,寬1.03至2米不等的14塊拓片上,有《孫子兵法》十三篇原文,製作精良,字跡清晰。西配殿為孫子形象系列國畫展室,西院南殿為孫子研究活動圖片展室,東院南殿為藏書室。中院西側殿為禮品室,東側殿為名優旅遊紀念品展室。
孫子塑像
孫子兵法城
孫子兵法城是以具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棣州古城牆、護城河遺址為依託而投資新建的省內大型人文旅遊景觀。此創舉始於濱州市和惠民縣領導與專家率先倡導的“開發、弘揚孫子兵法文化,在惠民縣再現兵聖孫子故里”,“積極慎重、高起點、遠規劃、大手筆”開發孫子兵法文化旅遊園區的宏大構思,同時結合當地人文背景、歷史文化和現代建築與園林技術,以《孫子兵法》為靈魂,以民族化、多元化、國際化的全新理念為旨歸。通過項目建設,開發孫子文化,推進地方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該項目是山東省“一山一水兩聖人”旅遊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全省13個重點旅遊扶持項目之一。 十五大殿共形成十五個院落,各院落中均有標誌性景觀和個性化綠化特色。第一進院中間安放重30噸的石雕孫子像,從第二至第十五進院,大殿兩側設東西配殿(廂房),以互動性、參與性強烈的娛樂形式展示三十六計。各單體建築通過造型和比例尺變化,創造出豐富的內外空間,同時又通過門廊、道路、橋樑的分隔和聯接,實現各單體間有機結合,使群體空間即富於變化,又和諧統一。整個建築群疏密有致,擺布均勻,布局嚴謹,中貫軸線,左右對稱。
孫子兵法城南北兩側分別設有主次廣場。正門外的南廣場尤其突顯兵家對陣格調,南廣場面積9180m2,花崗石鋪面,整體對稱布局,廣場中心是象徵兩軍對壘的中國象棋棋盤,以楚河、漢界為廣場到遊覽區主通道,兩邊縱向布置棋子狀噴泉,棋子東西各九隻,依陣式排列。廣場東西邊界以綠化灌木植物修剪成城垛狀綠籬,綠籬內側坡面上種植草型盾牌。廣場前方東北角和西北角各設一組“兵器架”式照明燈,十八個燈柱仿十八般兵器形狀而制,廣場南部東西方各設形似編鐘架的高架裝飾燈。廣場南部正中置一座臥碑,正面用中、英文刻“中國孫子兵法城”,背面刻有惠民縣人民政府撰寫的城碑碑文,背部底部設定一個大型盾牌池,池內由各色花草覆面。
武聖府
武聖府內部總計陳列實物1000餘件,展示戰例200餘例,為了真實再現兵學文化的豐富內涵,內部陳列打破傳統陳列模式,各殿各廂運用大量聲、光、電組成三維動畫多媒體、全景模型、大型全景畫、半景畫、壁畫、雕塑、彩繪、電影資料、特型布景建築和大量實物、圖片、文字,給遊人以多層次、多角度的審美感受。陳列體系以《孫子兵法》為經線,以《孫子兵法》在各個時期的戰例為緯線,用直觀易見的文物為史證,縱橫交錯,編織出一幅生動鮮活的戰爭史畫卷,給人以生動直觀的兵學文化薰陶。同時,布展陳列空間與燈光色彩諧調運用,燈光上配合各殿內容及形式,營造出即莊重嚴肅又可親可近的藝術氛圍。十五大殿兩側224間廂房除部分用於服務及商務用途外,著重展示三十六計內容,布展及遊覽順序則反向由北向南進行。與十五大殿靜態的風格形成對比,廂內三十六計陳列以動態的形式為主。運用電動顯示、焰火螢光、變形鏡、西洋景故事,虛幻成像、走馬燈、木偶戲、玻璃櫃卡通、皮影戲等組成一個個活潑生動而又令人刺激的遊戲,使遊人在遊樂戲耍中體會三十六計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