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2(共3冊)

孫子兵法2(共3冊)

孫子兵法2(共3冊)是上海人美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孫子|繪畫

基本介紹

  • 作者:孫子|繪畫
  • ISBN:9787532261734
  • 頁數:432
  • 定價:15.00元
  • 出版社:上海人美
  • 出版時間:2009-7
  • 副標題:孫子兵法2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孫子兵法2(共3冊)》包括:《九變篇》、《行軍篇》和《地形篇》。《九變篇》內容簡介:《九變篇》中孫子主要論述了在作戰過程中,如何根據特殊的情況變化,靈活機動變換戰術以贏得戰爭的勝利。它集中體現了孫子作戰指導思想的基本特徵。孫子明確主張將帥應根據五種不同的地理條件實施靈活的指揮,並提出了以“途有所不由”等“五不”措施為內容的作戰基本準則。孫子要求將帥們儘可能做到全面辯證地觀察問題,見利思害,見害思利,從而趨利避害,防患於未然。
在本篇中,孫子還深刻地闡述了有備無患的備戰思想,指出不能寄希望於敵人“不來”、“不攻”,而要立足於自己做好充分準備,擁有強大的實力,震懾住敵人。為了真正貫徹“九變”的靈活作戰指導原則,孫子特別重視將吏隊伍的建設,因此他語重心長地叮囑那些身為將帥的人:要克服自己性格上“必死”、“必生”、“忿速”、“廉潔”、“愛民”等五種缺陷,以避免導致“覆軍殺將”的悲劇。
《行軍篇》內容簡介:《行軍篇》的主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軍”,即軍隊在不同地形條件下如何行軍作戰和駐紮宿營;二是“相敵”,即怎樣仔細觀察和判斷敵情。
孫子指出,凡行軍作戰,如何“處軍”事關勝負大局,必須認真對待,妥善處置。其總的原則是:要善於利用有利的地形,避開不利的地形。為此,孫子詳盡列舉了山地、江河、沼澤、平原等四種地形下的不同的“處軍”方法。並且進而把利用地形的基本特點歸納為“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這是孫子對前人和當時戰爭中如何利用地形的科學總結。
在“處軍”得宜的前提下,孫子強調“相敵”的重要性。他主張仔細觀察敵情,在對敵情做出縝密分析、判斷的基礎上,採取正確的措施打擊敵人。他從實戰經驗中概括出三十餘種偵察判斷敵情的方法,其要旨就是提倡透過現象看本質,體現了孫子兵學的樸素辯證特徵。
孫子在本篇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作戰指導思想:主張“併力”(集中兵力),“料敵”(正確判斷敵情),“取人”(爭取人心),反對少謀無慮,輕敵冒進。在治軍上,孫子提倡“合之以文,齊之以武”,賞罰並用,寬嚴結合,以實現“與眾相得”(上下一致)的目的。
《地形篇》內容簡介:本篇是我國最早的有關軍事地形學的精闢論述。孫子在這裡集中探討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提出了在不同地形條件下軍隊作戰的若干基本原則,辯證地揭示了敵情與軍事地理的相互關係。
孫子根據當時實戰的具體要求,具體列舉了軍隊在作戰中可能遇到的六種地形,並就此提出了詳盡、適宜的用兵方法。基於“地形者,兵之助也”這一精闢論斷,孫子主張將9巾要重視對地形的觀察和利用,並且將判斷敵情同利用地形兩者密切地聯繫起來,這就是所謂:“料敵制勝,計險易、遠近,上將之道也。”
孫子進而討論了由於將帥指揮失當而導致軍隊失敗的六種情況——“六敗”。他細緻剖析了“六敗”的原因,指出這緣於人事,而非天意:“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他對將帥提出了嚴肅的道德要求:“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這一識見,是封建時代那些唯主上之命是從的庸人所無法望其項背的。
在本篇中,孫子還闡述了官兵關係的基本準則,主張將領既要愛護關心士卒,又要嚴格治軍紀律,做到“愛”、“嚴”結合,獎懲適宜。這一治軍理論,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性。

作品目錄

九變篇 馬援誤擇險道致兵敗 岑彭長驅入蜀擊公孫 李淵不攻河東入關中 夫差強爭中原險遭亡 岳飛君命不受進中原 宋軍按圖布陣失鬥志 李懷光覓利忘害敗魏州行軍篇 裘甫半濟決壅擊唐軍 錢傳瑾水戰奪上流 龐師古窪地立營遭水淹 周亞夫繞道避險地 夏侯悼大意中伏擊 鄭莊公恃險挑進擊北戎 趙元昊卑辭誘進擊契丹 陸遜欲退先攻不失一兵地形篇 李泌居隘設伏擊叛軍 郭進據險待敵擊遼師 蒙哥勞師遠伐奉喪還 吳漢攻蜀先敗後勝 田布無力御軍兵散身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