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天牧是書法家
孫墨佛長子,自幼受家庭影響,酷愛書畫。1927年入
開封兩河中學讀書,兩年後轉入
開封河南藝術學校。1930年就讀於北平華北大學藝術系,攻
國畫,1953年加入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先後應聘為
瀋陽博物館、
北京榮寶齋、故宮博物院等單位複製古畫,1958年到
太原山西藝術學院任教,不久因病辭職。1960年到
吉林省藝術學院
國畫系任教,1975年退休。1985年11月被聘任為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是濟南
孫墨佛孫天牧父子書畫館名譽館長。
主要經歷
建國前
1927年入
開封兩河中學讀書,兩年後轉入
開封河南藝術學校。 1930年,就讀並畢業於北平華北大學藝術系,攻
國畫,受業於
於非闇、
趙夢朱、
李苦禪等教授。
1933年畢業後回原籍。
1938年,在天津從師
陳少梅先生學習繪畫藝術並確立北宗山水的繪畫風格。
解放後
1953年,參加解放後首屆全國美展。作品《
山居圖》、《南山翠屏》等,經
齊白石先生介紹,同年參加中
國畫研究會。
1954年,應聘
瀋陽故宮博物館、
北京榮寶齋、北京故宮博物院臨摹唐、 宋、元、明歷代繪畫作品。至今這些作品在上述單位仍替代原作向公眾展出。
1960年,任教於
吉林省藝術學院
國畫系,其間系統總結北宗
山水畫論並完成新技法在作品中的實際套用。
退休生活
1975年退休。
1985年11月,任聘中央文史館館員,父子同為中央文史館館員至今只有
孫墨佛、孫天牧先生。
1986年,出版《孫天牧北派
山水畫譜》,開北宗山水技法論述之先河。
1987年,
孫墨佛、孫天牧書畫館在濟南成立,孫天牧先生任名譽館長。
1992年3月,在
青島舉辦了孫天牧北派
山水畫展,其中既有他的近期作品,又有部分早年仿古之作,從中可以欣賞到北派山水各種不同的風格。這些優良的傳統技法今天已鮮為人知,幸而在孫天牧筆下得到繼承和發揚,這是他對我國繪畫藝術的一大貢獻。
出版展覽
2003年,孫天牧先生的作品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發行。著名書法家、文物鑑賞家、國學大師
啟功先生親自為此書作序,並題寫書名《孫天牧畫集》。8月《光明日報》以整版圖片文字報導《
國畫家孫天牧》。11月份中央電視台《星光燦爛》專題報導《北宗
山水畫大師孫天牧》。
2004年,由中央文史館、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孫天牧先生繪畫生涯80周年作品展》於2004年8月3日至9日在北京
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行。人大副委員長何魯麗及首都各界人士1000多人參加開幕式並向親臨現場的94歲孫天牧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和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華夏掠影》均對此作了追蹤報導和專題節目。
2005年,由
中央文史研究館、政協天津市委員會於2005年7月23日至28日共同主辦的《
國畫大師陳少梅暨弟子孫天牧、馮忠蓮、張慎言作品展》,在天津市“周、鄧紀念館”隆重開幕。95歲的孫天牧先生親臨現場並發表講話。7月24日
吉林衛視《回家》播放孫天牧先生專題。
2006年,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孫天牧中
國畫作品選》。
2006年,
山東電視台公共頻道9月24日在《大師》欄目里分兩集報導了《
國畫家孫天牧》。2006年,繼捐贈國家文物局《
孫墨佛、孫天牧父子》書畫精品之後,孫天牧先生又向
中華慈善總會捐贈《孫墨佛、孫天牧父子》書畫精品參加義拍。
中華慈善總會9月授予孫天牧先生首批《慈善美術家》稱號。
2007年,9月
新華出版社出版王景山著《畫壇名家》對北宗傳人孫天牧先生作了全面的介紹。同月,
中央文史館出版《
孫墨佛、孫天牧父子書畫館藏品集》和《孫墨佛書法作品集》。
2007年,10月10日山東省文聯、省文史館聯合主辦《
孫墨佛、孫天牧父子書畫館》建館20周年紀念活動。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吳澤浩先生主持,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
陳鶴良先生和97歲中央文史館館員孫天牧先生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全國文史研究館抗震救災書畫捐贈98歲高齡的孫天牧館員捐獻自己的作品。
2008年參展北京奧組委主辦“古韻新風”全國文史研究館迎奧運書畫展。
學習經歷
拜師學藝
1927年天牧隨父赴豫,進入河南藝校學習繪畫。三年後,又考入華北大學藝術系繼續深造。1937年後,天牧移居天津,從學清代“四王”山水,轉向專攻明代沈周和
董其昌畫法,同時,對北宗山水名家
唐寅、仇英格外喜歡,他和很多學藝術的一樣常常會眼高手低,天牧雖終日苦練,仍不得要領,盼有人為自己指點迷津。孫天牧的岳父是盧之美,也是山東萊陽人,盧先生早年留學德國,隨醫學博士容克學西醫,且精通
德語。天牧遍覽這些平生難得一見的古代名跡,一看就是兩三個鐘頭,興奮、激動,真是難以言表。主人招待也極周至,還常常講述畫的來歷和優劣以及各位畫家的“絕妙”處,天牧眼界大開,見識猛增。後來熟了,還去臨摹,如宋人畫的《雪窗觀梅圖》、《望月圖》、《聽泉圖》;如明人畫的《樹蔭聯吟圖》、《溪山行旅圖》等等。這期間他的畫技又大大長進。岳父本人也愛書畫,還是個收藏家,曾收藏有元代趙子昂的《仕人騎馬圖》、八大山人、
石濤、
劉墉等人的作品,以及近代黎元洪、徐世昌等名人手跡。
名人指點
天牧還得到過許多前輩名家的鼓勵和指點。1953年,他把自己畫好的三幅山水,放在琉璃廠桐煥閣托裱,年逾90的
齊白石先生正巧去店辦事時,看到了掛在壁上的這三幅畫,說畫得不錯。店主孫桂桐就問:“您老看看這人有多大歲數?”白石老人沉吟道:“功力不淺,估計歲數不小。”張說:“這人才40上下。”老人臉上頓現驚愕,連連誇讚,說,“大有宋人之風”!而並不知道此一節的墨佛公,幾天后領著天牧去拜望白石老人,帶去的正是這三幅畫,想請老人指教,白石大師高興地說“見過”,然後給天牧講畫,臨別時鼓勵說:“天牧學宋,必成大器。”不久,白石老人又推薦他加入中
國畫學研究會,他的畫被送去參加第一屆全國國畫展覽。
臨摹高手
1953年,瀋陽故宮博物館到北京延攬人才,天牧又為沈博臨摹複製了
宋代郭熙的《溪山行旅圖》、
李成的《寒鴉圖》和《寒林圖》、
劉松年的《松窗讀易圖》等10幅古代名跡。沈博對天牧先生的工作非常滿意。
1956年,天牧在
北京榮寶齋工作。當時的經理
侯凱、王仁山和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仲超商議複製故宮所藏部分古畫的事。經歷了三個春秋寒暑,他為故宮複製了
宋代王晉卿的《漁村小雪圖》、
王詵的《玉樓春思圖》、
馬遠的《梅石溪鳧圖》、
陳居中的《四羊圖》、元代趙子昂的《秋郊飲馬圖》和《雪江買魚圖》、趙忠穆的《寒江澄月圖》、惠崇的《沙汀煙樹圖》和
蕭照的《紅山秋樹圖》。牧老回憶說:“故宮那時沒食堂,我每天揣著兩個饅頭或包子,從家(住菜市口)步行到故宮,坐下來,喘口氣,就全身心地畫起來。忘了喝水、吃飯,也忘了上廁所,故宮房子高大厚實,夏天不算太熱,冬天沒有火爐(為了保護古建築),很冷,但我都不在意,和國寶挨得這么近,我屏著呼吸,一點一點地看,一筆一筆地臨,滿心都是敬畏和虔誠。屋裡靜極了,入耳是自己的心跳聲,還有窗外落雪的簌簌聲。”
執教經歷
1960年,孫天牧應聘往吉林藝術學院任教。為給國家培養藝術人才,他極為盡責,深受學生們尊敬。他邊教學、邊創作,到林區去寫生、體驗生活,還去內蒙哲里木盟庫倫旗去考察壁畫。這些積累,使他後期創作的《林海朝暉》、《層林盡染》、《吉林汪清秋光圖》等力作,令人耳目一新,筆墨色彩、構圖、意境等等都證明了它是以傳統技法為根柢,以現實生活為依託,從而取得一種嶄新的飛躍,學古而不泥古,承前不忘啟後,耄耋之年的牧老在藝術上不服老的精神和成果,讓同輩稱道,後學欽佩。
啟功先生後來為《孫天牧畫集》作序,稱讚天牧先生是:“壽登九十有一,而筆力堅卓,設色大方,無絲毫暮年風貌。”
作品成就
孫天牧對傳統
山水畫法具有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功力,尤精於北派山水;他臨摹的古畫,幾可亂真。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王晉卿《漁村小雪圖》、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
李成《寒鴉圖》、元趙子昂《秋郊飲馬圖》以及唐宋元各名家
山水畫冊等都有他的複製品,分別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及
瀋陽博物館收藏,並替代原畫展出。他雖屆耄耋之年,仍繼續揮筆,其作品工細瀟灑,清麗典雅,能為祖國絢麗多姿的大好河山傳神。
中央文史研究館出版的《全國文史館館員書畫作品選》、《全國文史研究館書畫藏品選》、《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作品選集》和《詩書畫》叢刊等均有刊載。
文革時期
牧老除有著別人沒有過的運氣和機緣,也有著“文革”時難忘的苦難:孫家過去算是箇舊式家庭,在“橫掃一切”的年代裡,
紅衛兵把大字報貼到他家的院裡、屋裡,年邁的墨佛公雖沒遭批鬥遊街,但也“不能亂說亂動”,被關在屋裡抄“語錄”。天牧先生身為教師,自然是首當其衝,先被趕下講台,不能再教課。又因查不出“歷史問題”,且無“現行活動”,於是被勒令去看傳達室,前後近10年之久。天牧先生為人一向忠厚正派,心懷坦蕩,對同時被批被改造的同事們常常表示關心,像
張伯駒、
潘素夫婦就得到他不少開導和友愛。那時他非常牽掛北京家裡,連連寫信給妻子盧氏,說趕緊把家裡的“四舊”——字畫、古書、古瓷等等處理掉,以保老小平安。妻子回信說處理了,他才放心。“文革”結束時,盧夫人才告訴他,她把那些字畫都疊成信封大小的紙塊兒,有幾百個,然後偷偷藏好。牧老知道後,忍不住流下眼淚,大聲向妻子說:“我真不知怎么感謝你呀!”
1973年,
北京飯店接到周總理指示,召集老畫家為賓館布置作畫,天牧老也從吉林趕回北京,被壓制和迫害多年的畫壇高手們一時來了精神,大家興致勃勃地畫了一批作品,不料還沒展出,就遭到“
四人幫”的壓制,老畫家們都被審查批判。牧老一怒之下,撕碎了自己的畫。視若生命的藝術被踐踏扼殺,身心家小處於危境,加上單位人際關係險惡,“批黑畫”過後,他就向學院革委會辭了職。1976年,牧老回到北京之後,隱居息影,在家侍奉年已望百的老父。他相信,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不會消亡。他躲進小樓,重整筆硯,皴皴染染,或整理舊稿,或構思新作。直到1985年,恢復了的
中央文史研究館聘他為館員時,年過七旬的牧老這時才仿佛又回到了青年。當時墨佛公尚健,父子同為文史館員,兩代都是藝術大家,一時傳為佳話。
作品風格
孫天牧的畫仿佛從很久遠的年代走來,能感到古樸之風和清雅之氣,蒼勁的悲涼之中身懷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境界。孫天牧的畫給人留下的第二印象是:風格獨特,卓然不群。他不愧為陳少梅之後北宗山水第一人,他的畫神氣自然,有北宗山水最為原始的真實自然和純正無暇,原汁原味的筆墨技法,巧奪天空的鬼斧神工,讓我們置身於北國山水的雄秀綿延的氛圍里,感受她那空靈閒適、清淨淡然的高深莫測的境界。孫天牧先生既循古法,又創新意,是自然本體和心靈本體的完美展示。由此,
啟功先生在為孫天牧作序的文中評價孫天牧的藝術成就:“畫承陳先生(少梅)嫡乳,深得宋賢遣矩,筆力堅卓,設色大方,雖壽登九十無絲毫暮年風貌。”
縱觀孫天牧先生的繪畫之路,不難發現它有著堅強執著的信念。十年寒窗,潮起潮落,而他依然手不釋筆,把繪畫當成生命的傾訴和靈魂的居所。天牧老人從摹寫到創作,藝術的態度十分嚴謹。他對南宗、北宗的區別歸納為“積墨法”、“潑墨法”道破“玄機”。這不只是理論上的判斷和分析,天牧老人的畫集許多力作都是一氣呵成,《泉聲危石》、《臨流賦詩》、《古柏高士圖》中畫面,反覆印證了老人對傳統筆墨的諳熟,其整合、發揮、創造的意境令人嘆為觀止。尤其《山居圖》,墨色濃淡清雅,山川秀麗清新,亭台樓榭寂靜無聲,其構圖既像天上美景,又似人間仙境,令人想起“世外桃源”,或許就是老人一生的夢想和心境。 孫天牧無疑是“人間的巨獎”,他的繪畫藝術功力深厚,內外兼收。這種畫在目前中
國畫壇絕無僅有,是一座年代積累起來的豐碑。這座豐碑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光彩奪目。
藝術人生
近代畫家得宋賢
山水人物遺傳者,首推衡山
陳少梅先生,然承陳先生嫡乳者,首推孫天牧先生。孫先牧先生的繪畫深得宋賢遺矩,今年壽登九十有九,誠如
啟功先生所評價的那樣,“筆力堅卓,設色大方,無絲毫暮年面貌”。
孫天牧老人從摹寫到創造的多年臨池經驗,基於自我獨到的藝術感情,每一幅畫的用筆用墨都是乾濕濃淡一遍完成的“潑墨法”。這個被老人一語道破的“玄機”,雖然看起來似乎只涉及繪畫技法的層面,但它卻是解讀包括老人作品在內的宋賢
山水畫法的一把鑰匙。另一種
山水畫法則是“三皴九染”的“
積墨”法。縱觀
陳少梅先生和孫天牧先生的畫都是一遍畫就、一氣呵成之作,沒有充沛的傳統功力是無法實現的,那些揮灑自如的筆線和富於節奏感的墨點、墨塊都反覆印證了老人對傳統筆墨的諳熟。其整合、發揮傳統技法的能力令人拍案叫絕。對此我們從《家聲危石》、《古柏高士圖》等作品可以領略一二。
上世紀50年代他的十幾幅仿古作品一鳴驚人,在繪畫界和博物館學界獲得極高的讚譽,至今這些作品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
瀋陽故宮博物館均代替原作展出。在表現現代題材方面,孫先生運用傳統筆墨對
山水畫注入了新的意境,技法自如嫻熟,北骨南風,充滿著生活情趣,使我們得以欣賞到自然本體和精神理念的完美結合,領略大師筆下的縱橫吞吐、逶迤連綿的北國風光,以及閒適空靈、散淡無為的江南詩意。循古法而出新意,這是孫先生對中國繪畫的傑出貢獻。
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孫天牧先生的藝術人生,與吉林也有很深的淵源。他在吉林工作生活達10年之久,在此期間系統總結完成了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北派
山水畫論,並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進行實際套用,將理論付諸實踐,對自己提出的北派山水畫論身體力行地進行了探索和套用,對我省畫壇產生過特別而深遠的影響。
百歲畫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致信祝賀著名無黨派愛國人士孫天牧先生百歲壽辰及畫展,並祝願健康長壽。杜青林在賀信中說,“欣聞先生畫展於百歲壽辰之際開幕,令人欣喜!” 杜青林高度評價了孫天牧先生的藝術成就,指出:“先生作品展現了傳統
山水畫的博大精深,飽含著對祖國壯麗山河的摯愛情深,令人敬佩!”
孫天牧先生師從
陳少梅先生,多年研習自唐、宋以來傳統
山水畫名家的技法和風格,並潛心研究北派山水畫,其山水畫工細瀟灑,清麗典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人物評價
溫家寶總理高度評價了孫天牧先生的藝術成就,“循古法而出新是先生對中華繪畫的重要貢獻”,“看了先生題畫,如見其人。”
百歲逝世
2010年9月26日,北派
山水畫家孫天牧永失畫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100歲。孫天牧的家屬表示,其追悼會將於2010年10月11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而其遺願是將自己的遺作捐贈給國家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