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2016年2月,他從省城來到了該村。兩年來,他帶領鄉親們擼起袖子加油乾,在村中建起35個蔬菜大棚和60畝明地蔬菜園區,為鄉親們精準脫貧、過上好日子找到了一條新路子。近日,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授予孫國亮“燕趙楷模·時代新人”榮譽稱號。
荒涼的貧困村來了第一書記
四十畝灘村位於張家口市陽原縣辛堡鄉,全村132戶中有63戶是貧困戶,在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人均不到2畝地,一年一季種玉米,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年人均收入不到兩千元。
“在孫書記來到我們村之前,村裡的景象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荒涼。”在錄製現場,四十畝灘村黨支部書記楊兆秀說,“那會兒但凡有點勞動能力的,都跑出去打工賺錢了,白天的時候,路上幾乎看不到人,守著村里那點玉米地,根本就不能維持正常生活,作為村幹部的我除了種玉米之外也要打點零工才能勉強維持家裡的生活。”
2016年2月,孫國亮來到四十畝灘村,開始了他的駐村扶貧工作。到村裡的第二天,孫國亮就在村書記楊兆秀的陪同下,走訪貧困戶,並組織村兩委、黨員、村民見面會。
“他剛來的時候,就讓我列印村民的戶口底冊,每天我就看他翻戶口底冊,不到一個月,他在路上看到村民家的小孩兒就能叫出名字了。”楊兆秀說。
兩個月時間,孫國亮和村裡的兩委班子走遍了村裡的每家每戶。為了尋找好的脫貧項目,孫國亮從生活費中擠出錢,帶著村幹部到保定、邯鄲的十一個縣參觀學習。經過考察,孫國亮確定了建設大棚產業、實現生態旅遊規劃,實現村民“土地流轉得租金、大棚打工掙薪金、產業盈利分股金”的脫貧“三金”夢想。
在四十畝灘村安了家
孫國亮的妻子董曉婭下崗多年,前兩年剛做過手術,身體很弱。2016年春節前,他們兒子考上全額獎學金留學走了,他到陽原縣扶貧,家裡就剩妻子一個人。
2016年秋天,孫國亮對妻子說:“要不你也過來吧,咱倆有個照應。就是村里條件有些艱苦,怕你受不了……”
然而,令孫國亮沒有想到的是,董曉婭當時就同意了,她說:“你能受得了,我就能受得了!”然後,董曉婭鎖了家門從省城石家莊來到陽原縣四十畝灘村。
從此,孫國亮多了一個幫手。
孫國亮跟著鄉親們下地到大棚里幹活,董曉婭操持著家務,她有時也到大棚里幫忙。就這樣,孫國亮兩口子在四十畝灘安了家。
人生中第一次開口借錢
目標定下了,可是大棚的建設資金卻讓孫國亮犯了難。一期建20個大棚,總投入得70萬元,除去政府的扶貧專項資金,還有20萬的缺口,可四十畝灘村是貧困村,賬上一分錢沒有。
“招標公告貼出去一個多月,沒一家施工企業願意墊資乾!眼瞅著趕不上最後一季種植了,我當時急得大把大把的掉頭髮。”孫國亮心急如焚,到處找人,四處碰壁。
為了儘早將大棚建成,半輩子沒有借過錢的孫國亮開始打電話向人借錢。
“我是個特別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更別說張口借錢了。打第一個電話借錢之前我打了腹稿,但是電話接通之後嗓子就跟噎了棉花似的,就是發不出聲來,最終結結巴巴才說出來借錢的事。”孫國亮回憶起他第一次借錢的經歷,依然記憶猶新。
不僅如此,為了村裡的大棚建設,他還把給孩子上大學的6萬塊錢給拿了出來。“我當時跟我媳婦說這個事情的時候,她當時就急哭了,問我這錢拿出來孩子上學怎么辦,不過抱怨歸抱怨,最後她還是把錢拿出來了。”談起這段經歷,孫國亮說他到現在依然覺得愧疚,非常感謝妻子和兒子。
努力最終換來了收穫。2016年5月6日,大棚開工了!大棚建成後,孫國亮一頭扎了進去,跟村民們一起在大棚里勞動。夏天的大棚,溫度高達40℃,孫國亮一待就是一天,駐村扶貧兩年,孫國亮瘦了四十斤。
“9月30號,我們開園賣出了第一批菜,楊書記從菜商手裡接過錢,嘩嘩在那兒點的時候,他招呼了一聲,說這是咱們合作社第一筆錢……”談起合作社掙到的第一筆錢,孫國亮紅了眼眶。
2017年1月25日,四十畝灘村響起了鞭炮聲,成立不到一年的蔬菜合作社第一次分紅。79戶貧困戶每戶分得200元紅利,還有23戶貧困戶共拿到土地流轉金30979元,27戶貧困戶中的38人在合作社掙得薪金69831元。看著鄉親們個個高興地數著鈔票,孫國亮再也抑制不住,回到住處,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
帶著村民繼續乾
2017年春節前,孫國亮所在學院黨委收到四十畝灘村18名黨員和村民代表的聯名感謝信。信的結尾寫道:“2017年,村裡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很繁重,如果在此時更換第一書記有可能影響到村里工作的連續性,希望能將孫國亮這樣的好書記多留一段時間,讓全村百姓順順利利奔小康。”
與其說是感謝信,不如說是挽留信。看著18個紅手印,孫國亮決定留下來,繼續扶貧工作。
“看到挽留信的時候,我很感動,兩年的相處,我們跟百姓也積累了深厚的感情,我想為村里做點什麼,為百姓做點什麼,這也激發了我的熱情。”孫國亮說。
再次回村的孫國亮以更大的熱情謀劃全村的發展大計:村里大棚蔬菜搞起來了,緊接著向無公害生產邁進;改善生活環境,全村街巷道路硬化;村民啟發教育,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要建立保障機制……
2018年蔬菜豐收,大棚菜收益達70多萬元,除了給村民分紅、還借款之外,盈餘20萬元。截至2018年年底,全村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掉了“貧困帽”,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上升到8000多元。
“脫貧只是開始,鞏固脫貧任重道遠,接下來的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貧困人口脫貧不返貧。”說起未來的規劃,孫國亮充滿了激情,仿佛身上有用不完的勁兒,“我們計畫繼續擴建蔬菜大棚至65個,柴雞養殖、光伏電能等多產業模式同步發展,開展生態旅遊,還要給四十畝灘村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人物榮譽
榮登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