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危,中國考古學家,教授。
鄭州大學轉評為副教授,2013年評為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危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日期:1973年
- 職業:考古學家,教授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北京大學
- 代表作品:《內蒙古地區鮮卑墓葬的發現與研究》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學術成果,專著,譯著,論文,譯文,
個人經歷
1991—1995年在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並獲得學士學位;
1995—2005年就職於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期間於1997—2004年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就學,師從晁華山教授學習中西亞考古,先後獲得碩士(2000年)和博士(2004年)學位。
2005年調至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工作,同年晉升為文博系列副研究館員;
2013年評為教授。
研究方向
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北方民族考古、中西文化交流考古,還兼顧文化遺產保護及研究。
學術成果
專著
1、《內蒙古地區鮮卑墓葬的發現與研究》,副主編之一,2004年,科學出版社。
2、《鮮卑考古學文化研究》,獨著,2007年,科學出版社。
2、《鮮卑考古學文化研究》,獨著,2007年,科學出版社。
譯著
1、《匈奴文化與諾彥烏拉巨冢》,獨譯,2012年,中華書局。(本書系200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最終成果,還獲得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特等獎。)
2、《伊犁河流域塞人和烏孫的古代文明》,獨譯,2013年,蘭州大學出版社。(本書系“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歐亞歷史文化文庫》入選圖書。)
2、《伊犁河流域塞人和烏孫的古代文明》,獨譯,2013年,蘭州大學出版社。(本書系“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歐亞歷史文化文庫》入選圖書。)
論文
1、《內蒙古地區鮮卑墓葬的初步研究》,《內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
2、《大宛考古學文化初探》,《考古與文物》2004年第4期。
3、《內蒙古阿拉善邊塞碑銘調查記》,《北方文物》2006年第3期。
4、《中國早期冶鐵相關問題小考》,《考古與文物》2009年第1期。
5、《引導專業興趣與培養研究能力並舉——以鄭州大學考古專業為例》,《文教資料》2010年2月號中旬刊(總第493期)。
6、《鮮卑“毀器”葬俗研究》,《邊疆考古研究》第8輯,2009年。
7、《匈奴族人口研究的再思考》,《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8、《文化素質課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以鄭州大學〈世界遺產〉課程為例》,《文教資料》2011年3月號下旬刊(總第533期)。
9、《中原文化薪盡火傳——評<中原歷史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原文物》2011年第2期。
10、《鮮卑花與鮮卑魂》,《大眾考古》2013年7月刊(創刊號)。
11、《我國文物監督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北方文物》2013第3期。(本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2、《匈奴的生物武器》,《中華遺產》2014年第1期。
13、《一枚大夏國錢幣》,《中華遺產》2014年第3期。
2、《大宛考古學文化初探》,《考古與文物》2004年第4期。
3、《內蒙古阿拉善邊塞碑銘調查記》,《北方文物》2006年第3期。
4、《中國早期冶鐵相關問題小考》,《考古與文物》2009年第1期。
5、《引導專業興趣與培養研究能力並舉——以鄭州大學考古專業為例》,《文教資料》2010年2月號中旬刊(總第493期)。
6、《鮮卑“毀器”葬俗研究》,《邊疆考古研究》第8輯,2009年。
7、《匈奴族人口研究的再思考》,《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8、《文化素質課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辦法——以鄭州大學〈世界遺產〉課程為例》,《文教資料》2011年3月號下旬刊(總第533期)。
9、《中原文化薪盡火傳——評<中原歷史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原文物》2011年第2期。
10、《鮮卑花與鮮卑魂》,《大眾考古》2013年7月刊(創刊號)。
11、《我國文物監督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北方文物》2013第3期。(本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歷史學》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2、《匈奴的生物武器》,《中華遺產》2014年第1期。
13、《一枚大夏國錢幣》,《中華遺產》2014年第3期。
14、《國號瑣議——兼論“商”、“宋”兩國號之淵源》,《朔方論叢》第四輯,2015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15、《榆樹老河深遺址中層墓地文化屬性再思考》,《北方民族考古》第2輯,2015年,科學出版社。
16、《兩漢時期內蒙古中南部地區人口構成研究》,《博物館研究》2015年第4期。
17、《工業遺產保護之培育型主體研究——以鄭州市為例》,《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年第3期。
18、《遼中京建立原因探析》,《史志學刊》2016年第3期(總第9期)。
譯文
1、《烏蘇里斯克地區新發現的銘文材料》,《北方文物》2007年第1期。
2、《蘇聯濱海地區出土的陶鏡》,《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
3、《金上京城址出土的銅魚和銅鹿角的用途》,《東方考古》第8集,2011年。
2、《蘇聯濱海地區出土的陶鏡》,《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
3、《金上京城址出土的銅魚和銅鹿角的用途》,《東方考古》第8集,2011年。
4、《俄羅斯濱海地區切勒尼雅季納5號墓地2003—2004年考古發掘報告》,《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8),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14年。
5、《德如尼灌溉渠中發現的古墓》,《歐亞譯叢》第一輯,2015年,商務印書館。
6、《中亞文明的歷史地位》,《飛翔的中國鳳凰:中西文化交流史譯文集萃》,201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7、《希臘化時代恰卡尼安的築城方法》,《飛翔的中國鳳凰:中西文化交流史譯文集萃》,201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8、《研究拜占庭和中亞關係的新材料》,《飛翔的中國鳳凰:中西文化交流史譯文集萃》,201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9、《關於匈奴在鄂爾多斯地區出現的年代問題》,《西北民族論叢》(第十三輯),2016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