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俄村

孫俄村

孫俄村,位於內黃縣城西20公里,高堤鄉境內,東界老塔坡,西臨衛河湯陰縣任固鎮相望,南界張俄村、袁莊村,北與王俄村為鄰。人口2000人,400戶,農民人均耕地1.6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孫俄村
  • 外文名稱:sun e cun
  • 別名:孫鵝鴨村或孫鵝村
  • 行政區類別:河南省
  • 所屬地區:安陽市
  • 下轄地區:內黃縣
  • 政府駐地:高堤鄉
  • 電話區號:0372
  • 郵政區碼:456000
  • 人口:2000人
  • 方言:河南話
  • 氣候條件:溫帶
  • 著名景點:梨花山
  • 機場:豫東北機場(在建中)
  • 火車站:安陽火車站
  • 人均耕地:1.6畝
概況:,交通:,通訊:,農林牧業:,生活:,教育:,行政:,地圖信息,

概況:

孫俄村又名孫鵝鴨村或孫鵝村
孫俄村,位於內黃縣城西20公里,高堤鄉境內,東界老塔坡,西臨衛河湯陰縣任固鎮相望,南界張俄村、袁莊村,北與王俄村為鄰。人口2000人,350戶,農民人均耕地1.6畝。
孫俄,處於豫北平原,黃河故道。明代曾置孫鵝村至今 ,相傳在500年前左右,幾家姓孫的從遙遠的山西洪洞大槐樹被政府所迫至此久居。因創村時水多,養鵝鴨的比較多,孫姓的比較多故名孫鵝鴨,久而久止簡稱孫鵝村,又稱孫俄村。
村莊由來
孫俄村位於高堤鄉東北方,高堤鄉位於內黃縣以西,其由來與古黃河有關。高堤古時候是黃河西岸無人居住地,後因黃河東移,留下大片黃河水域,又因黃河連年泛濫黃河水不減,秦漢時期便以水為名,劃為黃池郡。當時黃河中下游西北部有一條發源於太行山南麓的大清河的一條排水溝渠,流入衛國叫衛水,下游入河北叫永濟渠,後改為永濟河,再往下經白溝注入天津渤海。兩晉末期,由於物阜水豐,河兩岸已經有人居住。當時除了時常有黃水泛濫外,還經常遭遇永濟河漲水成災。先民為了防洪,沿河修築防洪大堤。又因從冉村到韋草坡一帶地勢低洼,所築大堤很高,在此安家的先民便以堤防地勢為名,給本村取名“高堤”。在南端河西居住的稱“南高堤”;北端河東居住的稱“北高堤”。這便是現在“南寨村”的最早身影。到了隋朝,隋煬帝在修築京杭大運河的同時,也將衛水上下疏通拓寬修成了西線運河,下通天津衛,便取名叫“衛運河”(意為以衛水為主的運河),唐宋時期叫“御河”,元朝時期叫“衛河”,是一條從天津到洛陽的主要水運河道。“北高堤”擺渡口也成了衛河邊上重要的漕運碼頭之一,北高堤成了內黃縣貫通南北的西部重鎮。
高堤鄉不但是一個和衛河有很深淵源的鄉鎮,還是一個深深打上移民烙印的鄉鎮。在當地流傳的一順口溜“七鵝鴨,八渡村,一溜草坡沒好人”,說衛河沿岸有七個鵝鴨村八個渡村,32個草坡村,這些村莊因衛河水時常泛濫成災,莊稼地里不長莊稼光長蘆葦,人們缺吃少穿,生活艱難,所以當土匪劫路的壞人多。
據說明代大規模的遷民,從山西洪洞而來的移民遷居高堤一帶臨水而居,由於水多,常有大片積水,蘆葦叢生,周圍一帶百姓便以養鵝鴨為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鵝鴨代表地名的“鵝鴨莊”。養鵝鴨的農戶每當在市場交易時,交易市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有時繁忙的交易員竟出現弄不清養鵝鴨的來源於什麼地方,於是就有人提議,把鵝鴨莊一片一片分開,村莊就以遷來時哪一姓氏人多就以哪一姓命名,從南往北分別為張鵝鴨、孫鵝鴨、王鵝鴨、胡鵝鴨、韓鵝鴨、董鵝鴨、楊鵝鴨。長期以來,“鵝鴨、鵝鴨”叫得眾村民一致反映不文雅,紛紛要求改名字,於是開始是先去掉一個“鴨”字叫 “張鵝、孫鵝、王鵝、胡鵝、韓鵝、董鵝、楊鵝”,再後來感覺自己的村莊和動物攪在一起還是不舒心,就改稱現在的什麼什麼“俄”。隨著時代的變遷,也許幾個環境不適宜居住的村莊就慢慢消失了,七個“俄”家就變成了張俄、王俄、韓俄、楊俄、孫俄五個俄家。
此外,順口溜中的“八渡村”更能形象直觀地說明高堤與衛河的親密關係。一個一個渡口密密地分布於高堤境內衛河的各處,只是隨著時光的變遷,有些渡村慢慢地從高堤的地圖中消失了,只留下僅有的幾個渡村地名。
順口溜中的三十二草坡也是和衛河、移民有關。因為移民遷來時,因為緊鄰衛河,高堤一帶水豐草旺,蘆葦叢生,哪一姓落戶當地就稱為什麼草坡,姓韋的稱韋草坡,姓李的稱李草坡等等這樣下來一共有三十二草坡,只是隨著年代的久遠,不適宜人們居住的草坡就消失了,只留下了現在幾個為數不多的草坡。受當地環境的影響,當地莊稼也時常欠收,百姓生活困苦艱難,無奈只好當土匪劫路,這就是“一溜草坡沒好人”的來歷。
北高堤鎮在唐宋時期一直為北京大名府內黃縣北高堤鎮,到元朝末年才因戰亂而蕭條,全鎮只剩下十戶人家。明朝大遷民後又慢慢發展起來,成為高堤集。清朝時被改為大名府內黃縣北高堤地方。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被劃成彰德府內黃縣北高堤地方。
到清朝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衛河又發大水,因當時本地河床走向是由西向東直衝到村莊邊上,然後向北急轉流去。村莊與河流之間只隔一條大堤。當大水漫出河床,與大堤漲平後便從村西決開大堤,橫衝高堤大街,將原來的北高堤攔腰沖為兩段。洪水退後,被水沖開的村子有了兩個名字,南邊的叫南頭,北邊的叫北頭。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捻軍回響太平天國在北方造反,村村築寨防亂。時因村落被沖開的地方近半里還多,一時不好取土恢復,正副寨主便各自負責一段,將原來的一個北高堤築成了兩個寨子,其中南段由李耀先寨主負責。築寨時富人出糧,窮人出力,靠肩挑筐抬,用了不到兩個月,便運土上萬立方,築起了高、闊各九尺,周長二里零33步(約1055米)的寨圍,寨內總面積176.3畝。其中,位於南半部的便成了現在的“南寨”, 北半部自然也成了現在的“北寨”,於是就有了“高堤怪、高堤怪,一個高堤打倆寨”的順口溜。從此,北高堤成了南、北寨兩個村的合稱。到民國時期,高堤由地方改為鄉,成為河南省內黃縣高堤鄉南寨村。
過去的高堤南寨,東臨黃泛積水,西有衛河纏繞。地勢西高東低。宋朝時縣城設在今舊縣村,距離本村不到10公里。全村的土地呈扇形分布在寨子東南、正南和西南三個方位,高高的衛河大堤象巨蟒一樣由南及北橫臥村西,“高堤衛河衛堤高,南寨聚寶聚寨南”是對當地地理形勝的最好的詮釋。r> 高堤鄉村民自古民風純樸,民心向善,熱愛和平,但也從不接受外辱。
1937年7月7日,日本公然發動侵華戰爭,並迅速占領了我國華北大片國土。高堤鄉也隨國家命運進入抗日戰爭的大劫難時期。各村自發組織起了當時的民間進步組織——紅槍會,為反抗外辱,防禦土匪騷擾,護衛村民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交通:

村北離東西橫穿高堤鄉境北部省道312線(鶴、台、前)和田(氏)二(安)鄉間公路縱貫南北一公里。2004年實現了村村公路相通,西距京珠高速,京廣線30公里,東距哈深高速25公里、106國道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地理區位優越。

通訊:

2000年,全村開通了程控電話,截至2004年裝機320部,離鄉境內的移動通訊塔2座、聯通通訊塔1座教近,通訊設施齊全暢通。

農林牧業:

孫俄村是一個農業大村,2004年全村糧食總產量47.9 萬公斤;花生總產18萬公斤,在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孫俄村加快優質高效農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形成種植花生、辣椒主導產業,生產基地。2003年被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委員會、河南省農業廳評為“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2004年,全村棗林面積1000畝,年產紅棗20萬公斤,森林覆蓋率達到9%。
畜牧業是孫俄村的傳統優勢產業,連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畜牧業特色村”,通過“公司+農戶”的帶動發展,2009年各類規模養殖場達15個,其中飼養量在50頭以上的養豬場有3家,全村當年生豬出欄200頭,年末存欄100頭;山羊出欄5000隻,年末存欄3000隻;牛出欄5頭,年末存欄3頭;家禽出欄2萬隻,年末存欄1萬隻;肉類總產量3000公斤,蛋類總產量2000公斤。

生活:

村西頭有保順菸酒飯店,藍三菜場,國強五金,順林農藥化肥門市部,東希家電維修部,孫俄超市,饃房,油條小吃等等商業一條街,非常方便居

教育:

國小:離村不遠村北1000米處有高堤鄉第六國小,
國中:離村不遠村西1000米處有高堤鄉第一初級中學。

行政:

大隊院在村中央
孫俄村

地圖信息

地址:安陽市內黃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