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井泉

孫井泉

孫井泉--滕州市官橋鎮原文化站長,在文化站長的位置上一乾就是30年。他當過村裡的團支書、大隊長,被評為市青年突擊手;參加韓莊擴建閘工程,並當選為建閘標兵;任張汪鎮文化站長期間,曾獲全市文化站長綜合考評最高分;任官橋鎮文化站長期間,官橋鎮先後獲全省先進文化中心、全國先進文化站。他退而不休,編撰完成了15萬字的《走近官橋看歷史文化》一書,為古薛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深挖棗莊地方特色歷史文化,為棗莊二日游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井泉
  • 國籍:中國
  • 職業:文化站站長
  • 主要成就:市青年突擊手
    棗莊市十大新聞人物提名獎
  • 代表作品:《走近官橋看歷史文化》《棗莊民俗》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個人作品,書,論文,

個人履歷

孫井泉當村裡的團支部書記、大隊長,曾被評為市青年突擊手;乾過工,扒過河,參加過高崖、北嶺會戰和韓莊擴建閘工程,曾當選為建閘標兵。
1980年,孫井泉任張汪鎮文化站站長。
1988年,孫井泉任官橋鎮文化站站長。
2008年,孫井泉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山東省民俗學會理事、棗莊市攝影家協會會員、棗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滕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2010年3月31日,孫井泉退而不休的老文化站長,

人物生平

孫井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198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拾遺補缺地當上了文化站長,這一乾就是30個年頭。古薛這塊文化底蘊深厚的沃土,鍛鍊了他,鑄造了他、也成就了他,他把古薛傳統文化發揮到了極致,注入了活力,也譜寫了新篇。2010年3月31日,記者來到官橋文化站,採訪了這位退而不休的老文化站長,他講述了他30年如一日在古薛大地上所做的基層文化工作,我被他多年對古薛文化的執著和付出所深深的打動。
時代和機遇選擇了我,要乾就要乾一流
1980年春節前夕,經人推薦和領導考察,孫井泉走馬上任張汪鎮文化站站長。上任伊始,他面臨的是馬上安排好春節期間文化站及影劇院的各種宣傳和文化活動。這一年春節,他是在站上過的。
孫井泉在毛遂墓前孫井泉在毛遂墓前
當時的張汪鎮文化站,是“一個人,一間房,一張桌子一張床”、“文化站長沒事幹,蹲點包隊是模範”。第一年,他向領導爭取,把原來的劇場和電影隊都收歸文化站,使文化站有了實體,有了陣地,有了隊伍;第二年,他成立了業餘文藝宣傳隊和圖書閱覽室;第三年,他建成了張汪鎮文化中心,組建起電影管理隊。1986年,孫井泉又建成集文化、體育、科技於一體的新型文化中心,並開辦起多種經營文化產業。1988年,孫井泉以全市文化站長考核最高分,被文化局調到官橋鎮文化站任站長。
官橋鎮文化站當時號稱全國北方地區鄉鎮級第一流,這裡有容納1100座的影劇院,有三層的文化大樓,有15間經營實體,有占地50畝的文化活動中心,每年都有10多起全國各地文化系統的同行前來參 觀學習。孫井泉一來到,感到這裡有幹頭、有奔頭,他充分發揮文化中心的功能,廣泛組織開展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文體娛樂活動。經過多年的打拚,官橋鎮的特色文化和優勢文化亮點紛呈。官橋鎮文化站先後被評為全省先進文化中心,全國先進文化站。
文化站長要有文化,乾一行,愛一行,懂一行,鑽一行,成為內行
鄉鎮文化站主管的是農村基層文化,主抓的是社會文化、民眾文化,包括電影放映、戲劇演出、文娛活動、體育競技、民間藝人管理、文化市場監督、文物保護、圖書管理、文化設施管理、民間文化遺產的發掘與整理。這就要求文化站長不僅要通曉各種業務,達到一專多能,還要有組織管理能力。孫井泉自幼愛好美術、文學、書法,當初張汪鎮的領導就是發現他善於寫美術字、自辦豐富多彩的黑板報和經常往廣播電台投稿才選中他乾文化站長的。上任之後,孫井泉在崗位上乾中學、學中乾,通過自己的勤奮和用心,掌握了大量的民眾文化知識。他收集整理了100多篇民間故事,300多首歌謠,各種民 間諺語、歇後語、俗語、俚語等有幾千條,被棗莊市三集成領導小組評為先進個人。在戲劇行當,他能演會唱;在書法方面,他的隸書多次參加省市級展覽並多次獲獎;各種宣傳畫、美術字,他手到擒來;在攝影方面,他的作品多次被書報雜誌刊用,山東省齊魯文化系列叢書《人生禮儀》中光他的照片用了近40張;在民俗研究方面。
豐厚的古薛文化吸引著他,他一半精力用在了文物保護上
官橋鎮既是文化名鎮,也是文物大鎮,這裡是北辛文化發祥地、薛國故城所在地,也是歷史名人毛遂的故鄉、孟嘗君的封地。全鎮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有30多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2處。特別是前掌大遺址,1994年考古發掘出土了三千年前的酒和精美的青銅禮器,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5年後又相繼出土了五座西周早期車馬坑,一時轟動考古界。
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物,使孫井泉倍感驕傲和自豪,也使這個地方文化的守護者感到身上的壓力和責任重大。1984—1986年山東省古薛考古隊兩年的勘探發掘,他都參與過;1989—2001年前掌大遺址的近20次的考古發掘,他都配合過。對古薛一帶的歷史,他了如指掌;談起官橋出土的文物,他如數家珍;隨便從地上撿起一個陶片,他能鑑定出是哪個年代。無論是哪級領導和外地參觀團來視察和旅遊觀光,都是他當嚮導、做解說員。他走到哪裡,就把文物保護宣傳到哪裡。為此,他辦過文物講座,印發過宣傳材料,寫過宣傳牆標。無論冬夏,他騎著腳踏車到各個遺址巡迴檢查。
說起對文物保護的貢獻,遠不止這些。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從1991年開始,他奔走呼號,發動社會各界廣泛集資,首先重修了毛遂墓,並專程去天津,請王學仲先生題寫了“毛遂之墓”碑文,設計建造了“脫穎而出”冒尖碑;繼而,重修了孟嘗君陵園,建立起五間“禮賢館”;先後又相繼建立起北辛遺址紀念館雙檐碑亭;豐山烈士陵園的10多座烈士碑群。先後修 復了“孟嘗君養士處”、“古驛歇馬亭”、“敬德勒馬看古槐”、“大康留唐槐”、“元代禮部尚書任居敬祖塋”等碑刻。每一處景點,都是他親自規劃;每一塊碑石,都是他親自設計;每一項資金,都是他親手籌措。為更好地展示官橋的歷史文化,孫井泉又和我市著名藝術家陳漢民先生研究設計了兩座大型雕塑:“古薛車正”和“北辛蓋鼎”,在鎮領導的支持下,於2003年冬建成後矗立在街心花園和文化廣場上。
退而不休,編撰完成《走進官橋看歷史文化》
孫井泉在文化站長的位置上一乾就是30個年頭,按他的話說是“從一而終”。為了把豐厚的古薛文化宣傳出去,把前人創造的歷史文明傳承下來,2009年,他用一年的時間編撰完成《走進官橋看歷史文化》一書,在2010年3月31日前該書已出版印刷,全書15萬字,200餘幅精美的圖片,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官橋的歷史古蹟、古薛名人、文物遺存、古薛詩文、文史稽考等古薛大地上的人文風情。在談到編寫這本書的體會時,他十分謙虛地說:感謝古薛大地這個地方,感謝文化站長這個位置,這個崗位成就了我。只有這樣豐厚的文化環境,乾民眾文化才有用武之地;只有這樣的氛圍,研究古薛文化才有可能;只有這樣的執著才能夠有所積累,只有這樣的積累,才能編撰完成這本帶著濃厚鄉土氣息的書。
孫井泉對名和利看得很淡,追求的是人生的閃光、精神的富有。他常說:“人生在世,要有一番作為,乾一番事業,留一點痕跡。”他乾工作,靠的是拼勁;學業務,靠的是韌勁。他刻苦自學,見賢思齊,不甘落後。在記者即將離開時,他向記者展示了他用隸書書寫的一句名言:“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為自己的既定目標去奮鬥,奮鬥需要紮實的行動,行動取決於大腦的支配,大腦需要知識充實,知識需要學習積累,學習依靠恆心和毅力。”30年,彈指一揮間,這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然而對一個人來說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黃金時期,孫井泉作為一個鄉鎮文化站長,在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崗位上,通過30年的奮鬥,為理想而追求不懈,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不僅是古薛文化保護者,也是繼承創新者和發揚光大者。

成就及榮譽

孫井泉對文化工作的熱愛和付出,使孫井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光輝的成績,獲得了無數的榮譽,也贏得了無比的尊敬。孫井泉從乾文化站長那年起,年年被評為滕州市文化系統先進個人,1991年被滕州市委、市政府記大功一次,1997年被省人事廳、文化廳評為“農村先進文化工作者”並記三等功。
1995年,《棗莊日報》“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欄目介紹過他的事跡,還請他進報社開座談會。
1997年,棗莊電視台“今日棗莊”欄目為他製作過專題。可是,當有人說他吃過國宴,是全國先進,他擺擺手說“那是集體榮譽”。

個人作品

2005年,孫井泉推出了《棗莊民俗》一書。
2007年,孫井泉協助有關部門,編寫了《古薛文化》一書;
2009年,孫井泉主編完成了《走進官橋看歷史文化》一書。

論文

孫井泉有6篇論文被省民俗學會評為優秀獎,其中《魯南村婦的哭》被載入《民俗研究》,《南陶莊竹木玩具》被山東電視台拍成民俗專題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