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喜愛的作家自選集:菊花娃娃》中童年就像一片水,看起來單純、安寧、風平浪靜。不過,在陽光下,水也有絢麗的七彩,風雨來時,這片水也會盪起漣漪,甚至是驚濤駭浪。水是有力量的,一片一片地連在一起,也會浩瀚,那底下,也許會藏著神秘的城,唯美而動人。 《孩子最喜愛的作家自選集:菊花娃娃》講述的這些故事和情感大多與水有關,與童年有關,與成長有關。它們並非全都風平浪靜,裡面藏著的古老而結實的心靈航船,掩映著的一片片永恆的風景——你找到了嗎?
基本介紹
- 書名:孩子最喜愛的作家自選集:菊花娃娃
- 出版社: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230頁
- 開本:16
- 定價:23.80
- 作者:曹文軒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541873, 9787539541877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作者簡介
曹文軒,江蘇鹽城人,當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曾榮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主要作品有《草房子》《紅瓦》《山羊不吃天堂草》《根烏》《青銅葵花》《我的兒子皮卡》等。作品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國家圖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冰心獎,被譯成英、德、法、日、韓、希臘文等多種語言出版。《草房子》超百次印刷,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經典。
圖書目錄
最後一隻豹子
菊花娃娃
馬和馬
羅圈腿的小獵狗
痴雞
烏鴉
童年
魚鷹
水下有座城
甜橙樹
青銅葵花(節選)
山羊不吃天堂草(節選)
媽媽是棵樹
祖父
阿雛
板鬥神
田螺
守夜
誅犬
後記
菊花娃娃
馬和馬
羅圈腿的小獵狗
痴雞
烏鴉
童年
魚鷹
水下有座城
甜橙樹
青銅葵花(節選)
山羊不吃天堂草(節選)
媽媽是棵樹
祖父
阿雛
板鬥神
田螺
守夜
誅犬
後記
後記
我已在北京生活多年,我的靈魂、我的文字大多數時間卻在故鄉,在水鄉。
跟水有關。因水而生。
我想起我在第六屆德國柏林文化節上的一段發言:
我的作品的長處與短處,大概都在水。因為水——河流之水而不是大海之水,我與我的作品,似乎缺少足夠的冷峻與悲壯的氣質,缺乏嚴峻的山一樣的沉重。容易傷感,容易軟弱,不能長久地仇恨。水的功能之一,就是將具有濃度的東西進行稀釋,將許多東西流走,或是洗刷掉。大約在四十歲之前,我還一直沒有覺得世界上有壞人、很壞很壞的壞人。我對人只是生氣,而很難達到仇恨的程度。即使生氣,也絕不會生氣很久,就更談不上生氣一輩子了。時間一久,那個被我生氣的人或事,就會慢慢地模糊起來,一切都會慢慢地變得光溜溜起來。一個人沒有仇恨,不能記仇,這對於創作是十分有害的,它影響到了他對人性的認識深度與作品的深度。仇恨是文學的力量,不能仇恨與不能愛一樣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由仇恨而上升至人道主義的愛,才是有分量的。我一直不滿意我的悲憫情懷的重量。但,一個人做人做事都必須要限定自己。不能為了取消自己的短處而同時也犧牲了自己的長處。換一種角度來看, “短處”之說也未必準確。
作為生命,在我理解,原本應該是水的構成。。
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濕潤的空間。現如今,我雖然生活在都市,但那個空間卻永恆地留存在了我的記憶中。每當我開始寫作,我的幻覺就立即被激活:或波光粼粼,或流水淙淙,一片水光。我必須在這樣的情景中寫作,一旦這樣的情景不再,我就成了一條岸上的魚。水養育著我的靈魂,也養育著我的文字。
回頭再看這段文字,關於作品的“深度”,我還想表達一點我的不滿。
西方文學走到今天,作家和讀者大多是痴迷於“思想深刻”,而在古老的東方文學的血脈里,有一宗從《詩經》《離騷》到當下而綿延不絕的氣質,它講究的是“意境”。有誰令人信服地向世人證明過西方文學的“深刻”就一定比東方文學的
“意境”在價值上來得更高明呢?沒有任何人做過任何證明。現實是,我們可以理解“深刻”,但他們卻不一定能讀懂“意境”。那么,我們自己能讀懂自己嗎?我們的文學就真的經不起“經典”一詞的考量嗎?我們對舶來品難道不存在誇大解讀的事實嗎?怕是一邊是對他者的無限誇大,一邊又是對自己作品的無限縮小。
源源不斷的著作權買入之後的遍地開花的翻譯作品,不應該是少年兒童閱讀的壓倒性選擇。我想用這些我所珍愛的篇目,讓心裡波光粼粼的水,映照自己的靈魂——往大里說,就有些奢侈:希望用這些文字,來向“意境”致敬,向母語致敬。
這個集子跨越的時間並不短,希望有心的讀者能讀到其中的變與不變。
曹文軒
2011年6月
跟水有關。因水而生。
我想起我在第六屆德國柏林文化節上的一段發言:
我的作品的長處與短處,大概都在水。因為水——河流之水而不是大海之水,我與我的作品,似乎缺少足夠的冷峻與悲壯的氣質,缺乏嚴峻的山一樣的沉重。容易傷感,容易軟弱,不能長久地仇恨。水的功能之一,就是將具有濃度的東西進行稀釋,將許多東西流走,或是洗刷掉。大約在四十歲之前,我還一直沒有覺得世界上有壞人、很壞很壞的壞人。我對人只是生氣,而很難達到仇恨的程度。即使生氣,也絕不會生氣很久,就更談不上生氣一輩子了。時間一久,那個被我生氣的人或事,就會慢慢地模糊起來,一切都會慢慢地變得光溜溜起來。一個人沒有仇恨,不能記仇,這對於創作是十分有害的,它影響到了他對人性的認識深度與作品的深度。仇恨是文學的力量,不能仇恨與不能愛一樣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由仇恨而上升至人道主義的愛,才是有分量的。我一直不滿意我的悲憫情懷的重量。但,一個人做人做事都必須要限定自己。不能為了取消自己的短處而同時也犧牲了自己的長處。換一種角度來看, “短處”之說也未必準確。
作為生命,在我理解,原本應該是水的構成。。
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濕潤的空間。現如今,我雖然生活在都市,但那個空間卻永恆地留存在了我的記憶中。每當我開始寫作,我的幻覺就立即被激活:或波光粼粼,或流水淙淙,一片水光。我必須在這樣的情景中寫作,一旦這樣的情景不再,我就成了一條岸上的魚。水養育著我的靈魂,也養育著我的文字。
回頭再看這段文字,關於作品的“深度”,我還想表達一點我的不滿。
西方文學走到今天,作家和讀者大多是痴迷於“思想深刻”,而在古老的東方文學的血脈里,有一宗從《詩經》《離騷》到當下而綿延不絕的氣質,它講究的是“意境”。有誰令人信服地向世人證明過西方文學的“深刻”就一定比東方文學的
“意境”在價值上來得更高明呢?沒有任何人做過任何證明。現實是,我們可以理解“深刻”,但他們卻不一定能讀懂“意境”。那么,我們自己能讀懂自己嗎?我們的文學就真的經不起“經典”一詞的考量嗎?我們對舶來品難道不存在誇大解讀的事實嗎?怕是一邊是對他者的無限誇大,一邊又是對自己作品的無限縮小。
源源不斷的著作權買入之後的遍地開花的翻譯作品,不應該是少年兒童閱讀的壓倒性選擇。我想用這些我所珍愛的篇目,讓心裡波光粼粼的水,映照自己的靈魂——往大里說,就有些奢侈:希望用這些文字,來向“意境”致敬,向母語致敬。
這個集子跨越的時間並不短,希望有心的讀者能讀到其中的變與不變。
曹文軒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