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試驗計畫

季風試驗計畫

在全球大氣研究計畫中 ,為了對全球幾個主要季風區的大氣狀況進行集中的觀測研究, 專門把季風觀測研究列為一項分計畫,稱為全球天氣研究計畫的季風試驗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風試驗計畫
  • 外文名:Monsoon experiment plan
  • 實施時間:1978年
  • 組成:冬季季風試驗和夏季季風試驗
  • 背景:全球大氣研究計畫
  • 目的:改進海洋一大氣耦合模式
產生背景,試驗組成,主要目的,實施計畫,

產生背景

亞一歐一非大陸的加熱和冷卻作用是造成大氣環流季節性變化的一個重要因子,這是大氣環流的最基本問題之一, 但目前對此所知甚少,季風降雨開始日期的早晚和市量多寡有很大的年際變化,直接影響到亞洲南部和西非許多國家的農業豐歉。另一方面,大範圍的季風環流本身也是全球大氣運動場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在大氣環流模式中,如果不把造成大範圍季風的各種物理過程考慮進去,就不能成功地模擬全球大氣的特徵。因此, 在全球大氣研究計畫中,為了對全球幾個主要季風區的大氣狀況進行集中的觀測研究,專門把季風觀測研究列為一項分計畫, 稱為全球天氣研究計畫的季風分計畫。

試驗組成

季風分計畫主要由兩次試驗所組成。其一是在全球大氣研究計畫第一次全球試驗,其英文縮寫為FGGE期間對西非地區的季節性環流和產生降水的天氣系統進行集中觀側試驗,稱之為西非季風試驗,其英文縮寫為“WAMEX” ,另一是在上述時期內對阿拉伯海、印度洋、孟加拉灣和東南亞地區進行觀測試驗,稱之為季風試驗, 其英文縮寫為“MONEX” 。
此外,1977年5月26日一8月15日有一些國家曾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進行過集中觀測,稱之為年季風試驗, 它是這次較大規模的季風試驗的前驅, 為這次試驗打下了基礎。

主要目的

整個季風試驗分為冬季季風試驗和夏季季風試驗兩部分,它們的主要目的在於對亞洲季風的地區性和季節性變化及其對全球大氣環流的影響進行綜合的觀測和研究,觀測研究對象按其空間尺度分為全球尺度和地區尺度兩類。
在季風的全球尺度間題中所要研究的是亞一歐一非大陸對大氣季節變化的能量特徵和大尺度特徵的影響。由於季風試驗是和第一次全球試驗同時進行的,所以這方面的觀測資料主要將由第一次全球試驗的觀測系統提供。其中將特別著重獲取以下資料海面溫度、風的垂直分布特別是在赤道地區、海洋地區和大陸上的降水量、熱量和水份收支、輻射收支。在季風的地區尺度問題中所要研究的是疊加在全球季風年變化上的各種較小尺度的現象,如孟加拉灣上的季風低壓、阿拉伯海上的低空風場、季風開始和結束的機制、赤道東風波、中國南海和周圍地區的冷空氣活動等等。
預計通過季風試驗,將有助於進一步改進海洋一大氣耦合模式,使之反映出季風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的影響, 從而提高季風長期預報的準確性。我國是盛行季風氣候的國家,特別是夏季風活動的早晚、盛衰, 對我國廣大地區的早澇和降水量的時空分布影響很大。因此, 季風試驗活動對研究我國天氣和氣候有爽切的關係,受到各方面的關注。

實施計畫

1978年2月21一24日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召開了季風試驗第四次計畫會議,對實施計畫作了安排,並確定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和印度的新德里分別作為冬季季風試驗和夏季季風試驗的國際季風試驗管理中心,它們的任務是對試驗進行具體安排、在現場試驗期間進行業務指導並對各國之間一致議定的資料收集和加工計畫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參加季風試驗的有澳大利亞、中國、法國、香港、印度、日本、美國、蘇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所使用的觀測工具除常規的地面和高空觀測網外, 還有衛星、船舶、飛機以及定高氣球、機載下投探空儀等。
冬季季風試驗已從1978年12月1日開始,參加者有澳大利亞、緬甸、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美國和蘇聯等。
在季風試驗期間所收集的資料分兩種, 一種是季風試驗專用觀測系統的資料另一種是延遲資料如飛機報告、移動船舶資料等,它們由各國自行收集和加工。此外,還將與第一次全球試驗的區域副中心英國、蘇聯和日本緊密合作以獲得第一次全球試驗的有關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