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林紅

季林紅

季林紅,湖北枝江人,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設計工程研究所教授,系副主任,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主任。1980年宜昌地區高考狀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林紅
  • 外文名:Linhong J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枝江
  • 出生日期:1962年4月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東京大學
  • 主要成就: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主任
    1980年宜昌地區高考狀元
教育背景,工作履歷,學術兼職,社會兼職,研究領域,研究概況,

教育背景

1980.09—1985.07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本科,獲學士學位
1985.09—1988.07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機械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1.10—1992.08 東北師範大學留日預備學校進修日語
1992.10—1996.03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科精密機械專攻博士課程,獲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履歷

1988.07—1991.12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助教
1992.01—1992.09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講師
1996.04—1997.09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精密機械工學專科研究助理教授、博士後研究員(日本文部省)
1998.01—2003.11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設計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2003.12—2012.12 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設計工程研究所教授
2013.1—現在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設計工程研究所教授,系副主任,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學術兼職

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型與生物機械實驗分室主任
清華大學機械、光學及儀器分學位委員會委員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清華大學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康復醫學學會常務理事、康復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常務理事、康復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雜誌社董事
國家殘疾人康復輔具研究中心董事
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康復輔具產業技術子聯盟副理事長

研究領域

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性能分析及系統最佳化設計)
康復醫學工程(人體運動協調檢測與評價、神經康復訓練技術與裝備、運動輔助技術及裝備)

研究概況

主要研究內容是將機械設計理論和方法套用到以機械為基礎的機械系統,研究對象包括複雜機械系統和人-機組成的系統,在設計中通過對設計對象的特徵抽取、參數建模、性能分析以及最佳化設計使得設計對象在功能、性能以及可靠性等各方面達到系統最佳化。
1、機械設計及理論研究方向(機械性能設計與分析以及機械系統最佳化設計技術):
負責並承擔了國家經貿部重點技術攻關項目“自走式三行玉米收割機”的研製和試驗任務,通過參數建模分析實現了機械系統的最佳化、產生了國內性能最佳的自走式玉米收穫機,順利獲得驗收並在企業推廣生產;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並完成了教育部985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擬人機器人”的研究工作,在靜態與動態行走尤其是準動態行走的穩定控制機理研究方面獲得較多進展;
參加了由李錫培院士為首席專家的973項目“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作為結構總體設計與動力學分析子課題項目負責人完成了射線望遠鏡的設計、動力學分析和環境模擬實驗的工作,在設計建模、可靠性分析與預測以及機械動態特性最佳化等技術上形成了特色,以此為基礎,負責或參加了多項少阻力系統或動態特性顯著的機械系統的動力學研究與設計工作,如“空間站大型伸展機構動力學研究”(863項目,2002-03,含副間隙的建模和動力學仿真),“複雜太空飛行器動力學分析與實驗技術”(**預研項目,2001-04),“車載**系統的設計與分析”(國防項目,2004-07),“KT- 1PS小衛星分析、評價和最佳化”,“衛星多功能結構多學科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航天基金項目,2004-06)等,課題研究成果均已在相關係統上獲得較好的套用。
負責並承擔了“大型水輪機組葉片修磨技術的研究”,研製可以到坑內修磨維修的機器人技術,(三峽總公司,2005-07),該項目已經通過三峽公司驗收並得到國家支撐計畫立項。
向科技部提出了研製“遠洋船舶壓載水物理淨化處理技術”的立項建議,並最終獲得科技部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立項,最後作為課題第二負責人(總體技術負責)(課題負責人是中遠運輸集團常務副總裁),該課題在交通部組織領導下,經過3年多的努力,所研發的系統技術方案成為我國政府提交國際海事組織的首個技術提案,並獲得IMO型式認可,成功進行了實船測試。2010年10月在山東威海項目驗收,科技部副部長、交通部副部長親臨現場出席了驗收會。該課題成果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為我國船舶核心技術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在設計和仿真最佳化分析方面、主要從事開發滿足特殊環境和功能需要的特殊機械系統,負責承擔的項目包括: “IC裝備工藝模擬與多領域建模工藝仿真設計平台”(國家科技專項項目,2010-,項目負責、首席科學家);“海水生物成分快速檢測技術及其裝備”(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部校合作專項,企業合作項目,2010-,項目負責)
2、生物機械系統與康復工程技術:
研究主要包括人體運動協調規律及其套用、神經康復、生物機械技術及其臨床套用等。研究課題包括神經康復與康復輔助機器人技術、人體運動協調的評價方法、高水平運動員專項能力檢測與輔助訓練設備的研究。負責並承擔的項目包括:人體運動平衡機理及其在智慧型下肢假肢控制中的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結題),人體步態分析與動態仿真(985重點項目“擬人機器人”子項負責人,已驗收),肌電反饋康復訓練設備的關鍵技術研究(摩托羅拉總公司國際合作,參加,已驗收),腦電波控制機器人的關鍵技術(863項目,2001-03,參加,已驗收),神經康復機器人的關鍵技術(863項目2002-05,負責人,已驗收), 跳水技術訓練手段研究(北京市攻關項目、科技部奧運攻關項目2002-05,子項負責,已驗收),優秀速滑運動員力量訓練的研究(體育總局2004-06,負責,已驗收),偏癱患者神經康復運動再學習系統設計與生物反饋控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加,已驗收),賽艇技術動作視覺生物反饋系統的研製與套用(體育總局奧運攻關項目,2006-09,負責,已結題)。
在此方向上負責承擔的項目包括:國家支撐計畫課題“偏癱患者下肢多關節運動康復訓練系統的研發”(2009BAI71B03),主要解決偏癱患者軟癱期及痙攣期的下肢肌肉協調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訓練的方法和設備問題。科技支疆項目“體表刺激儀對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合作負責),將中醫經絡理論與體外刺激相結合以提高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項目“智慧型化康復機器人設計技術及產業化開發”,深入研究上肢康復訓練技術和臨床評價方法以及中西醫結合的康複方法。
獎勵與榮譽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主任):國家教育部優秀基地(2004);
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國家教育部示範中心(2008);
機械設計基礎理論與實踐課程(負責人):北京市精品課程(2003);
北京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1項(2005)
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04);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
清華大學實驗技術成果一等獎4項;
清華大學實驗技術成果二等獎3項.
清華大學實驗技術成果三等獎3項
學術成果98年以來國內外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其中SCI收錄30餘篇,EI收錄50餘篇;已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已公開的發明專利7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