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連土司府

孟連土司府

孟連土司府又稱孟連宣撫司署,位於雲南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城西門外,始建於1406年,是傣族土司刀氏的衙署。從明朝到民國五百多年間,共有28代世襲土司在此行使統治權。

孟連宣撫司署,傣語稱“賀罕”,意為金色的王宮,土司被稱為“召賀罕”,意為金色王宮之王,在傣族封建領主制社會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和聲譽。2006年05月25日,孟連宣撫司署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結構,刀氏土司,景觀,議事廳,後花園,

結構

孟連宣撫司署是雲南唯一由漢、傣兩族建築合壁的古代建築群,占地1.2萬多平方米,有正廳、議事廳、後廳、廂房、門堂等其他附屬建築。外有2米多高的圍牆,四周有4道側門。主體建築議事廳是1座三重檐歇山頂乾欄式房屋。整組建築群系木結構,其斗拱、飛檐等構件是漢族建築形式,其乾欄式樓房、廳堂又是傣族建築的風格。孟連宣撫司署是雲南邊境民族地區18個土司衙門中保存較完整的1座,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5年省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孟連土司府
孟連土司府

刀氏土司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土司刀派鼎貢象入京,受封宣撫司世職。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將地處極邊的孟連宣撫司定為“經制宣撫司”,光緒二十年(1894年),改屬鎮邊直隸廳(即今瀾滄)轄治,頒給“雲南鎮邊直隸廳世襲孟連宣撫司印”,到了民國,始稱瀾滄縣孟連宣撫司。從第一代土司罕罷法到1949年末代土司刀派洪,二十八代土司相沿承襲。自明至清,刀氏土司在南壘河西岸金山東麓為世族構建規模宏大的“內城”,也就是現在的娜允。依傣族舊制,山城娜允被嚴格劃分為上城、中城、下城以及芒方崗、芒方冒兩個寨子。如今保存下來的有上城區的宣撫司署、上城佛寺和中城區的中城佛寺。

景觀

議事廳

走進議事廳登上二樓,這裡是王司議事的地方,端立於屋子最前方一人多高的龕台就是土司的“寶座”。寶座兩旁高豎旗幟和儀仗,其中兩柄鑲嵌寶石的金傘尤其引人注目。遙想當年,刀氏土司召集傣族、拉祜族、佤族的頭人們在此議事,問應之聲如在耳畔,而時光已悠悠走過幾百年。這裡光線昏暗,特別地顯出森嚴和古舊來。

後花園

穿過議事廳便到了後花園,此處遍植多種熱帶植物花卉,陽光下,綻放著熱烈的花朵。大片的紅色三角梅攀爬在壁間,樹番茄則悄悄地從牆頭垂掛下粒粒火紅的、橙黃的果子,將灰褐的牆面裝點得燦爛鮮活。正廳通過小拱橋與議事廳相連。這座一樓一底重檐硬山頂式建築為刀氏土司及其夫人們的居室,左右廂房也是一樓一底硬山頂建築,採取沿廊式對稱,與正廳渾然一體。同議事廳相比,正廳顯然華麗許多,無數根金柱與檐下精雕細刻、繁複瑰麗的金色斗拱相互輝映,襯著褐紅色的木樓,使得“金色王宮”的稱號名副其實。在廂房的玻璃櫥窗里,陳列著清代朝廷賞賜的青藍色底繡蟒袍和黑色絲緞六品朝官朝服,還有印信、傣文典籍、土司家居用品等物,深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為研究地方民族史提供了珍貴的文物史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