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遺址

孟良崮戰役遺址

孟良崮戰役遺址,位於蒙陰縣城東南28公里的蒙陰、沂南兩縣交界處。孟良崮山勢峻峭,主峰與大崮頂、蘆山大頂成鼎足之勢,突兀於群山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孟良崮戰役遺址
  • 所屬地區:蒙陰縣
  • 地理位置:蒙陰、沂南兩縣交界處
  • 面積:610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 戰役時間:1947年5月
  • 英雄:陳毅、粟裕
孟良崮戰役遺址,簡介,歷史,英雄,陳毅,粟裕,景點,交通,

孟良崮戰役遺址

孟良崮戰役遺址,位於蒙陰縣城東南28公里的蒙陰、沂南兩縣交界處。孟良崮山勢峻峭,主峰與大崮頂、蘆山大頂成鼎足之勢,突兀於群山之上。1947年5月,為粉碎國民黨對山東解放區之重點進攻,我華東野戰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集中主力,猛攻敵中部突擊部隊,於14日將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分割包圍在孟良崮山區。激戰兩天三夜,全殲敵之“五大主力”之一裝備精良的整編七十四師及援軍一部,共32000餘人,擊斃敵中將師長張靈甫。這一勝利,使國民党進攻山東的計畫遭到嚴重挫折,對扭轉華東戰局起了重大作用。現戰役指揮所、防空洞、擊斃張靈甫處等舊址猶存。1954年,國務院撥款修建了孟良崮烈士陵園。後在陵園中部修建了乳白色的廳式建築“孟良崮戰役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包括正廳、展廳及輔助建築,陳列孟良崮戰役的文物史料。

簡介

蒙山孟良崮戰役遺址旅遊景區地處沂蒙山區腹地,位於山東省蒙陰縣東南部的垛莊鎮泉橋村北側。京滬高速公路、205國道橫貫其中。景區總面積610平方公里,區域內山峻峰險,植被茂密,既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又是全國著名的革命傳統、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還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景區分為孟良崮紀念展館區和孟良崮戰役遺址展館區兩部分。孟良崮紀念展館區由孟良崮烈士陵園、孟良崮醫院、孟良崮完小三部分組成;孟良崮烈士陵園內有為陳毅粟裕大型雕像,碑廊,戰役紀念館和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栗裕將軍骨灰撒放處,英烈亭,英烈亭內建有烈士塔,鐫刻著2859名孟良崮戰役犧牲的烈士;英烈亭後埋葬著山東早期的革命領導人。孟良崮因宋朝名將孟良駐紮於此而得名。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栗裕的指揮下,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英雄氣概,一舉殲滅號稱“五大主力之首”的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擊斃國民黨中將師長張靈甫、少將副師長蔡仁傑,斃傷、俘敵三萬二千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粉碎了蔣介石對山東省的重點進攻的戰略計畫,創造了人民解放戰爭史上山地運動戰、速決戰的範例。扭轉了華東戰局,在全國解放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孟良崮由此名揚海內外,被譽為“英雄孟良崮”。1984年蒙陰縣人民政府在孟良崮山區大崮頂上修建了一座高30米孟良崮戰役紀念碑,正面鐫刻著胡耀邦同志題寫的“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東西兩面分別鐫刻著陳毅元帥的《蔣軍必敗》詩詞和粟裕大將的“英雄孟良崮”手跡。2005年孟良崮被國家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目前孟良崮戰役遺址,正在緊張地進行規劃和建設,按照規劃設計,2010年孟良崮戰役遺址將建設成為集傳統教育、戰例研究、娛樂休閒、旅遊觀光、住宿購物於一體的現代化的大型綜合場所。
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遺址
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遺址

歷史

1947年3月,蔣介石眼見其有生力量被我軍一點點消滅,轉而對我山東和陝北解放區實施了重點進攻。蔣介石調集了24個整編師、60個旅,共約45萬人,組成3個兵團,由顧祝同任總司令坐鎮指揮,採取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紮穩打、步步推進的戰法,氣勢洶洶地向我山東根據地撲來。粟裕、陳毅率領我華東野戰軍靈活機動,忽打忽停,尋機殲敵,但因敵軍高度集中,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便於5月上旬率主力轉至蒙陰、新泰、萊蕪以東隱蔽集結,尋找戰機。敵軍司令顧祝同見我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並特命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率領整編74師以及25師和83師,進軍沂水。於是,我軍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遺址
整編74師原為國民黨軍74軍。該師全系美械裝備,為甲種裝備師,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是蔣介石指定的典範部隊。師長張靈甫畢業於黃埔軍校第4期,在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受過培訓,抗日戰爭時期,曾被譽為模範軍人,在湘西會戰中,又因戰功卓著而榮獲自由勳章,因此深受蔣介石青睞。在江西高安戰役中張靈甫一條腿被炸斷,送往香港治療後安上了橡皮假腿。此人仗著蔣介石的器重,驕橫異常,出發前口吐狂言:“把陳毅趕進東海里餵魚去!”華東野戰軍領導全面分析了敵我態勢後認為,我主力正位於坦埠及其兩側地區,可出其不意集結數倍於敵的兵力 加以圍殲,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5月13日黃昏,華東野戰軍領導指揮第1、第8縱隊利用地形掩護,穿插揳入74師縱深,割斷了74師與其他蔣軍的聯繫。經過了一天的激戰,到15日拂曉,第1、第6、第8縱隊分別攻占了垛莊和萬泉山,完全截斷了74師的退路,將其合圍於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狹小地區內。得知74師被圍,蔣介石急令各部齊頭並進,拚死也要解張靈甫之圍。遂一方面命令張靈甫堅守陣地,吸引共軍主力,另一方面嚴令孟良崮周圍的10個整編師,特別是李天霞、黃百韜的部隊盡力支援整編74師,以期內外夾擊,聚殲華東人民解放軍於孟良崮地區。陳毅命令各阻擊部隊堅決擋住援敵,同時根據戰場情況,重新調整部署,1縱從西,4縱從北,6縱從南,8縱從東,9縱從東北,5個縱隊同時對74師發起了總攻。敵人負隅頑抗。李天霞與張靈甫素有矛盾,所以,在蔣介石的催逼下,他的整編83師只派出一個團的兵力弛援。而黃百韜的整編25師則是不遺餘力地執行了蔣的命令。憑藉武器之利,到14日上午他們已將戰線推到了黃崖山、狼虎山一線。黃崖山距孟良崮6公里,兩地隔一段開闊地帶而相望,這道山巒自然成了整編25師通往孟良崮的最後障礙,甚至可以說,誰占有了黃崖山,誰就把握了這次大戰的主動權。此時,華東野戰軍6縱16師晝夜行軍,開始了奪取黃崖山的行動。48團作為其前鋒部隊,克服疲累、飢餓之苦,一邊行軍,一邊睡覺(這是在特殊環境下培養出來的特殊能力);一邊跑步,一邊嚼炒米,終於在15日的拂曉搶到了黃崖山主峰的山腳下,這時候,黃百韜的一支先遣部隊也剛好開到了西面山腳下。勝敗就在毫釐之間展開了比拼!“沖!”3營9連連長翟祖光毫不猶豫地帶人從東坡攀援而上,敵人則從西坡匍匐而進!比速度!比耐力!比毅力!50分鐘後,當翟祖光他們登上峰頂,搶占了制高點時,這股敵人離山頂僅有30米,1分鐘的行程!“打!”翟祖光一聲令下,百十支湯姆槍、步槍一齊朝敵群掃去,敵人哭喊不迭,丟下屍體,倉惶滾下山去。黃崖山主峰因此控制在了48團手裡,16師的其餘部隊則相繼占據了黃崖山附近的猛虎山,萬泉山等要點,儘管黃百韜隨後出動營、團級的集團衝鋒,企圖奪回這些陣地,但地形上的劣勢使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徒勞,他只能聽著整編74師在槍炮聲中淪入滅亡而“愛”莫能助!32年後,當年的6縱司令員王必成在武漢回憶這一段歷史時,對搶奪黃崖山之戰仍然感慨不已:倘使敵人先我1分鐘到達山頂,阻擊25師的戰鬥,乃至整個孟良崮戰鬥恐怕就是另一番場景了。孟良崮上雙方展開了爭奪戰,戰況非常激烈。我華東野戰軍23師奪取萬泉山後,立即向74師中心陣地猛撲。副師長戴文賢從師警衛排和部分連隊中,抽調精幹人員組成了突擊小組。時任23師69團1營2連班長的葛兆田有幸入選,並擔任主攻。每個突擊小組7人,輪番衝鋒,猛攻張靈甫的指揮部。不料,前幾個小組都失敗了。葛兆田一挽袖子,跟著副連長沖了上去。張靈甫的指揮部是在一座山崖根兒里,前面用石頭壘了道石牆以防流彈。等葛兆田衝上來,只剩下他、副連長和一名戰士。葛兆田持槍高喊:“1營在東,2營在西,3營堵正面,告訴他們繳槍不殺,誰動打死誰!”這時聽見敵軍指揮部里有人喊:“別開槍,我們投降!”一群官兵隨即從指揮部里走了出來。走在最前頭的一個軍官見只有3名解放軍戰士,端起衝鋒鎗就掃。這時副連長受了重傷。葛兆田一下子火了,也抱起衝鋒鎗“嘟嘟嘟”一梭子。這名軍官和一串敵軍士兵應聲倒地,餘下的敵人趕緊高喊:“別打別打,我們真投降!”葛兆田厲聲命令:“一個一個地出來,把槍扔在門口!”待敵人全部走出後他數了數,一共83人。這時,葛兆田走過去看那個被打死的軍官,身材高大,肩上有兩顆將星,胸前還綴滿了勳章。當山風掀起他的褲管時,葛兆田發現他的一條腿是橡皮假腿。當時葛兆田也鬧不清他是誰,心想反正這個官兒小不了。正在這時,副師長戴文賢率領後續部隊沖了上來,一見躺在地上的敵軍官,問道:“這個軍官是誰打死的?”葛兆田還以為要受表揚,便得意地回答說:“我打死的。”不料,戴副師長發了火:“你為什麼打死他?我要處分你!”葛兆田也來了犟脾氣,一擰脖子說:“他打我,我不打他?蔣介石打我,我也敢開槍!”戴副師長也不好再說什麼,對他說:“那好,你先把俘虜押下去吧!”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了。國民黨整編第74師及整編第83師一個團共3萬餘人全部被殲!蔣介石痛失虎將,哀嘆74師被殲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陳毅司令員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詩篇:“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遺址
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遺址
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遺址

英雄

陳毅

陳毅(1901~1972年),名世俊,字仲弘。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1901年8月26日,陳毅在四川省樂至縣勞動鎮出生,曾任八一南昌起義起義軍第25師73團黨代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紅四軍軍委書記、江西軍區司令員、新四軍軍長、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上海市市長、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他於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校擔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義部隊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參加領導了湘南起義。
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遺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二師黨代表、師長,紅四軍政治部主任、軍委書記,紅六軍、紅三軍政治委員,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紅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紅軍長征後,留在江西蘇區,領導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蘇北指揮部指揮,新四軍代軍長、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陳毅陳毅
建國後,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長。還曾任國務院外事辦主任,外交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2年1月6日,因患腸癌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陳毅兼資文武,博學多才。有多種軍事、政治論著和詩詞著作,編為《陳毅軍事文選》、《陳毅詩詞選集》和《陳毅詩稿》等。

粟裕

粟裕1907年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伏龍鄉(今坪村鎮)楓木樹腳村,1918年,由家鄉的私塾轉入縣城的“洋學堂”上學,開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進入常德二師附國小習。1925年春,考上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範,與騰代遠系同學。不久,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常德二師的進步校長被害,粟裕等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到武昌。他被黨組織安排到葉挺的24師教導大隊,任班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1日,他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贛粵湘邊,開始了戎馬生涯,贛南三整中任連黨代表。1928年1月,參加湖南起義後到了井岡山。在井岡山時,工作多次調整,時而任連黨代表,時而任連長,都是為加強政治工作的需要。
1929年後,因屢立戰功,粟裕相繼升任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創建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粉碎了敵人四次大規模的“圍剿”戰爭,在戰鬥中總是身先士卒,奮勇向前,多次受傷,左臂中彈成殘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嶺戰鬥中,粟裕趁敵人午後疲憊鬆懈之時發起攻擊,突破敵軍防線。留下6人堅守山頂,僅帶3人追擊逃敵,俘虜一百多敵人。戰後,粟裕得到朱德“青年戰術家”的美譽。
1934年7月,粟裕率紅七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赴閩浙贛根據地,成立紅十軍團,任參謀長。後又赴皖浙贛邊區創建革命根據地。由於敵人重兵圍攻、堵截,紅十軍團損失慘重。1935年1月,組建紅軍挺進師,他任師長。同年10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臨時省軍區相繼成立,粟裕任省委組織部長兼軍區司令員,開創了浙南革命根據地。打退敵人多次“圍剿”,堅持3年游擊戰爭。
粟裕粟裕
抗日戰爭爆發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挺進江南敵後。1938年6月17日,在韋崗伏擊敵人,擊滅日軍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擊毀汽車5輛,繳獲槍枝20餘支,這次戰役首戰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開闢了江南抗戰的新局面。
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7000多人,挺進蘇北。9月,創建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粟裕任副 總指揮。10月4日,黃橋戰役打響,雖敵眾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膽識和智慧排兵布陣,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突然襲擊的戰法,在運動中殲敵,以極少的兵力取得輝煌戰績。殲敵11000多人,繳獲大批軍需物資、槍枝彈藥。黃橋決戰的勝利完成了開闢蘇北的戰略任務,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粟裕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2年3月,兼蘇中區黨委書記,重視建設地方武裝。1943年3月,在他指揮的車橋戰役中,殲滅日軍三澤大佐以下官兵460餘人,摧毀敵碉堡50座。在全國率先進入戰略反攻態勢。1945年2月,率一師主力渡江南下,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指揮浙西三次反頑戰役,殲敵13000人。1945年6月,在黨的“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景點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位於孟良崮烈士陵園內,座北朝南,占地面積8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40平方米。館內共分5個展廳,分別為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門廳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的題詞和孟良崮戰役大型沙盤。戰役廳以時間先後為序,展示了戰役經過及華東野戰軍戰鬥序列表和參戰部隊的進攻、阻援情況。支前廳展示了沂蒙人民踴躍支前的情況。英烈廳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戰鬥英雄的事跡情況。雙擁廳介紹了蒙陰縣走出山門,開展異地擁軍,獲得全國擁軍優屬模範縣的情況。
紀念館前面是陳毅元帥、粟裕將軍侍馬而立的大型花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紅色花崗石上鐫刻著陳毅元帥的《孟良崮戰役》長詩,兩位將帥雕象栩栩如生,再現了當年作為孟良崮戰役主要指揮者的光輝形象。
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後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鐫刻著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 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區內掩埋著2,800多名烈士的遺骨。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為山東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孟良崮戰役紀念碑位於孟良崮旅遊區內孟良崮山頂,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1984年為紀念著名的“孟良崮戰役”而建。紀念碑碑高30米,由三塊狀如刺刀的灰色花崗石築成,象徵著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的武裝力量體制。底座為邊長20米、高1.6米的正三稜體,組成一個槍托,象徵著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槍托的周圍是紅色圍牆,象徵著高山下的花環。紀念碑的上下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象徵著軍民團結必勝,人民戰爭必勝。碑中部正面鐫刻著胡耀邦同志親筆題寫的“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碑東面鐫刻著陳毅元帥《蔣軍必敗》詩詞和粟裕將軍的題詞,碑西鐫刻著劉少奇朱德、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
孟良崮孟良崮

交通

孟良崮在蒙陰和沂南兩縣交界之處,從蒙陰和臨沂過來,都要先坐車到泉橋下,游過紀念館再進山。紀念館的人能幫你叫到去孟良崮的車。蒙陰至垛莊或者泉橋,車票4~5元。蒙山森林公園和孟良崮之間不通車,只能返回蒙陰縣城倒車。205國道垛莊這段路況很差,勉強平整的路面只夠一輛車通過,不過此道不久政府將會修繕。京滬高速公路和國道並行,但當地中巴都不走高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