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慧

孟慶慧是天津表演藝術交流輔導中心(原京劇二團)的一名美工師,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民間藝術家。由他獨創的金彩藝偶曾經在首屆中華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慶慧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職業:藝術 民間藝術家
  • 畢業院校:天津美院
簡介,經典描述,藝術歷程,主要經歷,人物特點,藝術風格,藝術觀點,個人成就,精品欣賞,

簡介

孟慶慧
孟慶慧的工作室里,擺滿了他的作品。看著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金彩藝偶,先是叫人讚嘆,然後就想“據為己有”。孟慶慧說,製作一尊一尺多高的金彩藝偶,不僅需要泥塑藝術,還涉及裁剪工藝和縫紉工藝。另外,彩繪藝術、道具藝術都缺一不可。藝偶的頭部和露出來的雙手都是用泥製成的,身上的服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時代背景,綾羅綢緞和金線盤縫技術的結合,就是一套艷麗絕倫的服裝。所佩帶的飾物和手中的物件則是孟慶慧挖空心思搜羅來的。

經典描述

“金線遊走綾羅間,彩繪舞出玲瓏面;藝苑遊刃不輕狂,偶然天成美人間。”這四句話精闢地概括出了孟慶慧金彩藝術人偶的藝術風格和他本人“無為而為”的豁達心態。

藝術歷程

1965年,19歲的孟慶慧參軍,成為一名文藝兵。1970年復員後,他進入天津美院學習陶瓷製作,畢業後進入天津京劇院,成為一名舞美設計人員。
1995年,孟慶慧開始嘗試創作戲劇人偶,用這種方式讓戲劇中的人物“復活”。孟慶慧創作的人偶至少有20道工序,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孟慶慧創作的第一個人偶——鐘馗誕生了,凡是看到孟慶慧創作的作品的人,都不禁為栩栩如生的戲劇人偶感到驚嘆。
1996年,天津市文學藝術家聯合會主持召開了“孟慶慧藝術鑑定會”,到會的國內藝術界和京劇界的社會名流,對孟慶慧的藝術創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授予他“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孟慶慧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了“金彩藝術人偶”創作中,他希望有人能和他合作。他說:“我所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夥伴,前提是一定要熱愛藝術和京劇。我要製作的是純手工藝品,而不是通過機器批量生產的大眾工藝品,那樣就違背了我的初衷。”孟慶慧說,一旦事業能夠開展起來,他將招募100名下崗職工,解決他們的再就業問題。

主要經歷

孟慶慧
孟慶慧從20多歲就開始從事美術方面的工作,1972年的時候他在天津美院的陶瓷廠學習,上世紀80年代進入專業京劇院團擔任道具和舞美工作,一乾就是幾十年。孟慶慧親身感受到京劇作為國粹的魅力。他說:“京劇本身包括很多藝術形式,如音樂、武術、舞蹈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娛樂大眾的藝術形式也在逐漸增多,京劇的受關注度雖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京劇如果就此低靡下去的話,非常可惜。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把京劇用藝偶的形式做出來,把京劇藝術延續下去。”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孟慶慧就產生了做京劇人偶的想法,1995年開始著手進行創作。到現在他已經做了10年的時間。孟慶慧說:“當初是以京劇人物為創作內容的,所以開始就叫京劇人偶。後來馮驥才認為這個名字有局限性,今後還有可能創作出不同題材、類型的作品,未必都是京劇人物。於是他給我的作品改名為金彩藝偶,顧名思義就是用金線縫製、流金異彩的藝術人偶。這樣一改,我的創作範圍就擴展了,作品的特點也更加鮮明了。”
編、匝、刻、、捏,這些都是道具製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各種繪畫藝術包括國畫、油畫,戲曲中各色人物的服裝,旗、鑼、散、扇,儀仗隊用的東西,這些孟慶慧在擔任美工的時候都做過。孟慶慧是京劇圈裡的人,舞台上京劇演員一亮相,一招一式都刻在他的腦子裡。這使得他在搞創作的時候根本不用提前打草稿,人物的造型、神態早已成竹在胸,服裝的裁剪、配飾的選擇、人物的動作設計,一氣呵成,做出來就是一件惟妙惟肖的作品。

人物特點

2009年64歲的孟慶慧曾在天津京劇院擔任道具和舞美工作,十多年前,迷上了一種從未嘗試過的藝術門類——戲劇人偶。沒見過孟慶慧的“人偶”,很難想像它有多精彩,顏色璀璨卻不浮華,造型簡潔卻不簡單,做工精細卻不繁縟,表情生動卻不過分。更重要的是,他把幾十年來對戲劇人物的深層感悟,傳導給每一個從他手中問世的“人偶”上,使這些沒有生命的“人偶”就像“活了”一樣。

藝術風格

孟慶慧創作的金彩藝偶,不僅人物表情逼真,而且衣服的褶皺也充滿了動感,給人一種飄逸的感覺。為了將人物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他在衣服的邊角上用鐵絲做了處理,衣服就會有一種飄逸感,這樣看起來人物就“活”了。藝偶的頭和身體的比例為1:7,這樣比較符合黃金分割原理,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孟慶慧說:“在創作上,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要把人物活靈活現展現出來,就靠表情和動作來支撐了。特別是表情,要賦予人物一個環境和故事背景,讓旁人看我的作品時感覺它‘有話要說’,達到一種呼之欲出的視覺效果。”
10年的時間,孟慶慧一共做了100多個京劇藝偶,現在在廣東會館展出。他的理想是用藝偶把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典型人物還原再現,特別想把中國歷史傳說中的300位神仙都創作出來,以後在文化街或是鼓樓辦一個展覽室免費展出。

藝術觀點

孟慶慧
孟慶慧認為,這300位神仙是中國人對美好願望的一種憧憬:“在我多年的創作過程中,越發覺得,從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情況看,佛教給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多素材。寺廟裡的雕塑藝術、壁畫藝術、彩繪藝術、建築藝術等等,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偉大的力量和智慧。如果我們對於中國民俗和民間文化藝術的信仰不了解的話,根本就不會了解中國。現在我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挖掘得還不夠。如果把中國的文化遺產扔掉確實非常可惜,所以現在我國設立了文化遺產日,提倡保護文化遺產。”
在孟慶慧看來,藝術就是藝術,來不得半點雜質,如果出於商業目的進行創作,那根本就不可能有上乘的藝術作品,只能是應付。他說:“我不贊成把藝術品看為商品。因為如果一件作品是朝著商業目的去做的話,那么它的形、神都會欠缺。以經濟利益為主,那么在創作上就不易達到完美。現在我始終是處於一種藝術的創作狀態,完全沒有壓力。”有些藝術作品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會有人想去收藏。孟慶慧認為,這樣的藝術品是唯一的,進入商業渠道也是另外的問題,與作者按照藝術規律自發完成創作的情形是兩回事。
金線遊走綾羅間,彩繪舞出玲瓏面;藝苑遊刃不輕狂,偶然天成美人間。孟慶慧的作品和人品使記者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一個好的藝術家必須是一個通曉各種知識的“雜家”。孟慶慧多年來一直是這么實踐的。在他的金彩藝偶世界裡,戲劇、曲藝、建築甚至幾何學等等學科知識都為他所用。因為他認為,藝術要吸取各種學科的知識,要廣泛地涉獵各種門類,當一個藝術家掌握了這些門類的知識後,他再從事藝術創作,這樣的藝術才會是真正的藝術。

個人成就

孟慶慧也是一位有名的“人偶大師”,他所製作的人偶是將刺繡與泥塑結合在一起,獨創出的一門新的藝術形式——“金彩藝術人偶”。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授予孟慶慧“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孟慶慧的人偶完成周期平均要一個月,從骨架編扎、服裝設計、圖案搭配到面部刺繡、絨球貼上前前後後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由於孟慶慧是京劇圈裡的人,舞台上京劇演員的一招一式都刻在他的腦子裡。這使得他在搞創作的時候根本不用提前打草稿,人物的造型、神態早已成竹在胸,服裝的裁剪、配飾的選擇、人物的動作設計,也都一氣呵成,做出來就是一件惟妙惟肖的作品。仕女的慈眉善目、金剛的怒目圓睜,反映了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盔頭背靠、蟒袍玉帶、高靴襯服、鳳冠霞帔在金絲繡線和五彩繡線的呼應下,更使人物顯得熠熠生輝。“金彩藝術人偶”的名稱代替了先前的“京劇藝術人偶”。
孟慶慧從事人偶創作已經10餘年,平均每個月完成一個,共塑造了200多個藝術形象。他作品的範圍也由以前的京劇人物擴展到歷史、神話、宗教人物範圍。

精品欣賞

孟慶慧
孟慶慧
孟慶慧
孟慶慧
孟慶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