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區域位置,資源環境,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農業,林產業,畜牧業,社會事業,醫療衛生,教育事業,文化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民族文化,
建制沿革
清代屬他郎定南里,民國21年(1932)屬墨江縣第三區,民國28年屬白連鄉。1949年屬白連區,1966年白連區分為兩個公社,設孟弄公社,1984年改稱孟弄區,1988年改稱孟弄彝族鄉,系彝族、哈尼族等雜居。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孟弄鄉位於墨江縣城西北部,地處東經101°25′—101°46′、北緯23°27′—23°47′之間,最高海拔2203.9米,最低海拔824米,東北部與玉溪市新平縣建興、平掌兩鄉接壤,南與新安鄉相連,西與新撫鄉隔江相望,有國土面積201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距離縣城58公里。
資源環境
有國土面積20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6350畝,人均有耕地2.5畝,林地面積167590.2畝,主要種植水稻作物。鄉內擁有小型水庫2座,,有河流2條,有豐富的森林資源。自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農村能源工程。全鄉完成退耕還林面積4658.57畝,封山育林面積343955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3.48%。通過綜合治理,人居環境、生產環境得到全面改善。使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共有2882戶10237人,其中農業戶2287戶、農業人口9800人。
民族
居住著彝、哈尼、漢、傣、拉祜五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2%,其中彝族占總人口的33%,是全縣唯一的民族鄉。
經濟概況
主要產業以農業為主,其次是畜牧業。2007年孟弄鄉播種糧食作物21437畝,推廣優質水稻3100畝、雜交玉米8500畝,糧食產量預計4164噸。畜牧業方面主要以良種繁育體系和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為重點,加速畜禽品種改良力度,調整畜禽品種結構。
2015年,全鄉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0015萬元,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8905萬元,完成農業總產值5612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115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0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930.2萬元,地方財政支出692.78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農業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逐步形成了以甘蔗、林產、畜牧業、烤菸、茶葉等產業為支柱的農業產業群。
甘蔗
2006年-2007年榨季入榨甘蔗10019.81噸,實現產值173萬元,同時完成696畝的甘蔗定植任務。
烤菸
全鄉6個村委會52個小組適宜種植烤菸,宜煙面積1.2萬畝,主要規劃在勝利、富東、孟弄、半坡、石龍、阿苦六個村。2010年種植烤悃1344畝,完成收購菸葉4000擔,實現產值316萬元。鄉黨委、政府順勢而謀,乘勢而上,調動各方力量,強勢推進烤悃產業,把烤菸產業做強做大做優,培植成全鄉經濟成長的最大殼點,用最短的時間將烤菸產業培植成為我鄉的經濟支柱,便農民靠煙致富,鄉財政靠煙增收,農村經濟靠煙快速發展。加強種菸農屍培訓,提高種植、烘烤技術。到2015年全鄉烤菸發展到5000畝,產量15萬擔,年均增長15%,實現產值1275萬元。
茶產業
在阿洛、石龍、半坡、孟弄、丙曼五個村開種植1500畝的標準化茶園,在石龍、半坡村完成2000畝的茶樹林種植任務,茶葉產業的發展勢頭良好。全鄉現有茶園面積3600畝,投產茶園1600畝,茶葉新品種以雲抗10號為主,2010年茶葉產量110噸,實現產值187萬元。今後要繼續加強茶園管理,注重綜合防治,提高鮮葉產量。同時,要接照現代企業的管理要求,完善產、供、銷運營體制,要引進加工企業,實現產、銷分離,重點建設好阿苦茶葉加工廠,提高效益。到2015年達到6000畝,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400畝,實現產值300萬元。
林產業
全鄉現有林地16.8萬畝,活立木蓄量8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6.2%。全鄉境內實現林權確權改革後,隨著退耕還林工程和生態公益林補償機制的進步開展,水土流失減少,鄉內的生態環境得到了進步改善。2010年產出松脂598.2噸,產值592萬元。今後繼續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成果,加強林政管理,規範林木林地流轉,依法保護林農利益和合理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經濟林,如核桃、竹子等,堅持生態建設為基礎,經濟效益為中心,社會效益為目的,抓產業促生態。到2015年,林地面積達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實現林業綜合產值達1220萬元。
孟弄鄉的林產主要是松脂生產,主要以變潛在優勢為現實生產力為主,不斷提升松脂生產效益,全鄉生產松脂350噸,農民增收約175萬元。
畜牧業
畜牧業是我鄉一大傳統產業,主要以家庭養殖為主,以良種繁育體系和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為重點,加速畜禽品種改良力度,調整畜禽品種結構。2010年全鄉大牲畜存欄5539頭,生豬存欄12230頭,山羊存欄3052隻,家禽存欄41744隻,肉蛋產量532噸,實現總產值900萬元。畜牧業已成為孟弄鄉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農民對畜牧業有了定的認識,養殖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正在逐步興起。孟弄鄉是州際接邊鄉,公路四通八達,具有廣闊的消費市場,飼養畜禽的糧食、青飼料也豐富,畜牧業的發展在提高產品質量和數量上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發展後勁大,前景廣闊,大力發展肉牛、黑山羊養殖,切實解決畜牧業在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政策、資金、技術、法規等之間的配套融合,全面提高畜牧業的整體素質和水平,賦予畜牧業更強大、更活躍的生命力。到2015年,大牲畜存欄量28600頭,出欄32000頭,實現總產值800萬元。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全鄉7個村民委員會,全鄉基礎免疫接種率達99.54%,強化免疫接種率達100%,經過大力宣傳,廣大人民民眾積極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有2173戶9455人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累計集資9.6萬元,參合率達95.43%。
教育事業
2006年末,全鄉有中學1所,教師33人,學生488人,我鄉國小共有5所,中心完小1所,村級國小4所,全校教職工59人,學生788人,國小入學率達99.9%,鞏固率達99.9%,中學入學率達99.08%,鞏固率達99.08%,舉辦農村業餘文藝匯演,觀看演出民眾達5000餘人次。全鎮20個村民小組有了文化活動室,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
孟弄中學前稱孟弄鄉完小附設國中班,創辦於1969年,到1996年3月獨立建制了孟弄鄉初級中學,位於墨江縣城北回歸線標誌園西北方向,離縣城有50公里。學校占地面積14.2畝,建築面積3791平方米。現有1幢12個教室的教學樓(包括多媒體教室、資源接收室、計算機教室擁有30台微機),籃球場2塊,學生宿舍樓2幢,綜合辦公樓1幢,教師住宿樓1幢。學校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副高級4人、中級10人在校生258人。
文化事業
立足孟弄鄉彝族文化資源和良好的地理優勢,圍繞建設彝族文化名鄉的戰略目標,通過點燃一把火(火把節)、唱響首歌(孟弄好地方)、跳好一曲舞(彝族四弦舞)等形式把我鄉建設成墨江縣彝族文化大觀園,集中展示孟弄彝族的服飾、音樂、歌舞、飲食、民俗等文化,成為墨江聞名的彝族文化展示中心。做好彝族風情體驗基地,以彝族宗教文化、畢摩文化、民居建築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禮儀文化、歌舞文化、節慶文化、語言文字、彝藥、彝文典籍與口碑文獻為主,精心規劃彝族文化大觀園和彝族文化生態村、彝族歌舞專業隊、建設彝族風青體驗基地。策劃大力發展彝族民間文藝展演業、民間工藝品產銷業、民俗文化旅遊業,進行“村品”的專業化、規模化開發。並制定相關保障措施·認真落實有關的優惠政策,並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整合資源,培育市場主體,建立健全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加強彝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文化資源的保護,開展"傳幫帶”工作,幫助老藝人將彝族民間藝術絕技傳給後代。在勝利村、阿苦村,充分利用好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全面挖掘開發以彝族文化為代表的八文資源和其它旅遊資源,到2015年吸引遊客7000人次,實現旅遊產業收入65萬元。
社會保障
孟弄鄉動員社會力量關心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嚴格執行《雲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切實抓好城鎮困難民眾低保工作。2006年末,全鎮共有182戶184人享受城鎮低保待遇,累計支出低保金183586元;積極開展農村特困民眾生活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特困戶91戶110人,發放生活、醫療救助款21600元;全面啟動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制定了《正興鎮農村五保供養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全鄉共有五保戶62人,每人每月享受60元的五保供養金,全年共撥付五保供養資金22350元;發放現役軍人家屬優待金3700元;並對待特困優撫對象解決醫藥難19戶91人,14800元,住房難14戶,90人14000元,對享受定期定量補助的復員軍人、三屬、在職傷殘軍人按季度發放。積極開展“助老愛心行動”,對農村90歲以上高齡老人進行走訪慰問。
基礎設施
全鄉7個村基本村村通公路,72個村民小組通路率86%,通電率97.2%,通水率72%。
民族文化
彝族是孟弄鄉的主要少數民族之一,占全鄉總人口33%,是個還完整保留獨特民族習俗的少數民族。孟弄鄉保留的有彝族獨特文化包括:文字、語言、書卷、服飾、音樂等。
在長期的生產和社會實踐中,彝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獨具本民族特色特徵的文學藝術樣式,文學都以口頭流傳的形式代代相傳,有傳說、故事、民歌等,其內容有教育後代的,歌頌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的,反映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願望的,多在喜慶日子講述、傳播。彝族有自己的文字,但保存的非常少,有部分老人還能書寫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