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中韓儒學》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聚友、石永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子與中韓儒學
- 作者:孫聚友、石永之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36154
《孟子與中韓儒學》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聚友、石永之。
《孟子與中韓儒學》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聚友、石永之。內容簡介《孟子與中韓儒學》為山東社科院與韓國國立安東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五次中韓儒學大會的論文集。大會的主題是“孟子與中韓儒學”,設有四個分選...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子居),與孔子並稱“孔孟”,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26-27] 孟子自幼父親早逝,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了給他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孟母曾三次搬家,這也成為一時佳話...
孟子研究院的成立為傳承弘揚孟子思想、創新儒家文化傳承搭建了新載體。發展 孟子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先後舉辦“四書”解讀活動、國際青年儒學論壇、國際孟學組織聯席會、世界哲學大會孟子論壇、中韓儒學交流大會、陸港文化交流之孟子文化當代意義論壇、海外華文媒體孟子故里行等高端學術會議與經典詮釋活動,創新實施了“準博士...
儒家本有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
節 現代韓國社會對儒學的認識 第二節 成均館的歷史傳承及現代作用 第三節 韓國學界儒學研究述略 第九章 韓國儒學對中國儒學的貢獻與發展 節 道德與義理的重視 第二節 性理學概念的創新 第三節 民族主體性的弘揚 附錄 (一)韓國儒學“理”概念的發展演變 (二)朝鮮時期儒者對孟子“四端說”的闡釋 (三)...
商代的湯也“執中,立賢無方”(《孟子·離婁下》)。孔子把“允執其中”稱作中庸,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以為“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只有舜那樣大智的人才能“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禮記·中庸》)。中庸之“庸”字古人或訓常或訓用...
儒學世界觀基本上以對天的理解以及天人關係的各種型態的可能性之優劣比較與選擇等兩個問題為出發點,作為其建立世界觀的主要脈絡。而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與創造,得與天地的存在意義同其偉大。孔子教導"為仁"的原理;孟子則提出"養浩然之氣"、"求放心"、"盡心"的功夫論;荀子提出"化性起偽"...
到戰國時代,處士橫議,諸子蜂起,百家爭鳴趨於高潮,儒家的地位似乎進一步受到了墨、道各家的衝擊,所謂“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便反映了這一歷史狀況。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儒學不能不作出理論上的回應。這種歷史的需要,在某種意義上將孟子推向了時代的前沿。孟子在戰國時代有好...
孔孟,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和孟子的並稱。 在儒家的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既有《論語》,則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史記》說: “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李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