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節目簡介,分集劇情,
節目簡介
節目邀請到傅佩榮教授來講述一下孟子的思想,他的思想可以給我們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第一集講述孟子這個人,先從孔孟之道講起,從孔子本身的遺憾開始說起,而孟子卻解開了孔子的遺憾。傳世經典《論語》中,便可看出這點。百年之後,孔子思想完整化。《孟子》里完整的思想已成系統化,善、惡以及過去與未來都被一一列出。所有的價值觀,都以真誠的力量表達了出來。
分集劇情
快樂度人生
每個人的一生都希望追求快樂,孟子卻說快樂和危險連在一起,人們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強調人應該有一種憂患意識,要能夠居安思危。孟子強調,應該以堯舜之道為樂,而堯舜之道就是以人為善,別人做了善事,自己也要來做,大家一起做善事就會非常快樂。人生中有許多我們自己無法把握的因素,我們學習儒家思想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本期節目台灣大學哲學系傅佩榮教授,為我們講解孟子的智慧:人生的快樂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快樂,又應該怎樣追求快樂人生。
人性的善惡
孟子對於人性的出發點是非常精緻,非常準確的,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智慧,孟子的理論是任何人明白什麼是善才能夠生存,才能夠真誠。傅佩榮教授繼續為我們講述孟子的智慧-人性的善惡。
辯論的目的
提到辯論,孟子在辯論方面表現了高超的技巧,被本期節目講述了孟子辯論的目的,如開導國君,來辯護自己的行為,和揭示正確的觀點。而且孟子擅長比喻,以強有力的比喻來說服國君,使國君得到啟發。在辯論方面,孟子有自己的變通原則,如真誠、明理。在他評價歷史人物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辯論才華。孟子辯論技巧很好,但是他的目的並未達成。因為在當時,雖然大臣都很接受,但很多國君並不是很相信他的理論。最後的效果出現並不是很明顯,所以孟子的辯論在當時國君那裡沒有實際的運用。
批判異端
在現代社會中,通常,自居正統的人把異己的觀點稱為異端。關於異端,孔子曾說過,“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就是說,孔子認為構建好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批判異端。在孔子身後一百多年,孟子繼承了他的思想,但是在對待異端的問題上,孟子卻和孔子的觀點完全相反。孟子主張堅決地批判異端。台灣大學著名學者傅佩榮教授將為我們講述其中的內涵。
仁政的理想
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發,百姓民不聊生。各諸侯國君主都試圖尋求一種更好的治國方法,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此時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仁學”和“德治”的理論,提出了以仁政治國的思想,認為行“仁”才是統一天下最好的辦法。在當時,孟子的主張得到了國君和大臣們的普遍認可。但奇怪的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沒有一位君主去真正實踐孟子的主張。
繼續看6-9集
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