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行

孟凡行

孟凡行,博士,山東壽光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研究基地(國家級智庫)主任助理、研究員,東南大學藝術人類學與社會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江蘇省社科優青人才;兼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會理事、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藝術人類學與文化遺產學、人類學與民俗學、藝術理論等領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等多項,出版《鄉民行動的物質呈現:一個關中村落的時空結構、日常生活與文化遺產(1930-2010)》(獨著,2019)、《器具:技藝與日常生活——貴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獨著,2015)、《隴戛寨人的生活變遷——梭戛生態博物館研究》(合著,2010)等專著3部,在《思想戰線》《學術研究》《民族藝術》《民俗研究》《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年報》等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多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全文轉載。曾獲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費孝通藝術人類學”獎等獎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凡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西安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博士研究生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藝術人類學、文化遺產學、人類學與民俗學等領域 
  • 籍貫:山東省壽光市
  • 任職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職稱:教授
個人經歷,科研項,代表性專著,代表性論文,出版圖書,

個人經歷

孟凡行教授長期從事藝術人類學、文化遺產學、人類學與民俗學等領域的田野調查、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最近亦關注民族視覺形象和文化認同問題。

科研項

1.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器物、手工藝遺產與關中文化研究”(批准號:14CG125)。
2.國家社科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課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研究”(批准號:21VMZ019)。
3.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傳統藝術的當代傳承研究”(批准號:19ZD01)子課題“中華傳統藝術當代傳承的實踐體系研究”。
4.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基於藝術學立場的藝術民族志理論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20SJZDA026)

代表性專著

1.《鄉民行動的物質呈現:一個關中村落的時空結構、日常生活與文化遺產》(獨著),東南大學出版社,2019年。
2.《器具:技藝與日常生活——貴州六枝梭戛苗族文化研究》(獨著),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

代表性論文

1.《遺產、疫情與虛擬世界:民族藝術的生態變革與認識論反思》,《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
2.《複雜實踐的簡單理論化——農民畫研究批判》,《學術研究》,2020年第5期。
3.《藝術人類學的基本問題與學科發展新方向》,《思想戰線》,2019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網2019年11月9日全文轉載。
4.《靈韻的發生:本雅明藝術理論新探》,《民族藝術》,2019年第1期。
5.《民具的概念與民具志的基本框架和研究路徑》,《貴州社會科學》,2018年第11期。
6.《地方性、地方感與藝術民族志創新》,《思想戰線》,2018年第1期。
7.《手工藝共同體的理論、意義及問題——以陝西鳳翔泥塑村為中心的討論》,《民族藝術》,2018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造型藝術》201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8.《物質關係和物質文化的四層結構》,《民俗研究》,2017年第4期。中國民俗學網2019年8月5日全文轉載。
9.《藝術的界限及其跨越:一個基於物及物性的探討 ——兼論中國藝術研究的缺層》,《民族藝術》,201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藝術學理論》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
10.《立體結構和行動實踐:費孝通差序格局理論新解》,《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孟凡行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5年2月
本書從藝術人類學、民具學的理論和視角切入,通過深度田野調查並輔以文獻研究方法,對貴州六枝特區梭戛鄉隴戛寨長角苗族群的民具進行研究,進而探討該族群的社會和文化。本書首先對民間器具研究進行了簡要的學術史梳理,提出要解決的問題。主體部分通過豐富完善使用民具群、民具組合等概念對該族群的民具進行了詳細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