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皮影戲史話

《孝義皮影戲史話》是2014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孝義皮影戲史話
  • 類別:民間藝術
  •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 出版時間:2014
  • 裝幀:仿古線裝本
我國首部全面反映山西孝義皮影的收藏、研究成果的巨著——三卷仿古線裝本、彩色印刷的《孝義皮影戲史話》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孝義皮影是我國四大皮影之一,作為珍貴的民間藝術,已經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孝義皮影戲史話》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孝義皮影戲的起源與流布,孝義皮腔紙窗影戲與孝義碗碗腔紗窗影戲的歷史、影人造型特點、音樂唱腔、劇目藝人傳承及與影戲相關的部分戲台題記、楹聯,介紹了皮影雕刻藝術及幾近失傳的孝義皮影戲班行話等。全書十萬餘字,共收入近千幅明清以來影戲文物圖片,是朱景義、朱文兩代人20多年潛心研究皮影這一民間瑰寶的結晶。《孝義皮影戲史話》一書中介紹的珍貴皮影文物,多數正是當年朱景義、朱文父子從鄉間爐灶前搶救出來、裝在麻袋裡用腳踏車運回來的皮影人子!
孝義是我國皮影戲發祥地之一,既有“土生土長”、源遠流長的皮腔紙窗影戲,又有從陝西傳入、吸收當地戲曲“營養”自成一體的碗碗腔紗窗影戲。據可考證的文物(1980年12月14日,在山西省孝義市驛馬鄉榆樹坪村南金代墓中出土皮影頭像壁畫,現殘片藏於孝義皮影木偶藝術館)證實,至遲在金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以前皮影在當地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備。在金元明清近千年間,皮影在孝義一直長盛不衰,深受當地百姓喜愛。一度時期,因其表演內容多為神怪故事而列入“四舊”被禁演,影戲藝人改行,用於表演的影戲人子被棄置角落,甚至當柴燒。深知這些民間文化遺產真正價值的朱景義,從1980年代開始,就自覺加入保護、搶救、收集皮影的行列。與一道從事文博工作的兒子朱文或騎上一輛腳踏車、或搭乘拉煤的便車,一身煤黑,一路風塵,穿行於山莊窩鋪之間,尋訪皮影世家或影戲台等遺蹟,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查、記錄,或用麻袋把收集到的皮影人子裝上運回來。
該書作者之一、省勞模、著名皮影戲研究專家朱景義生前已自籌部分資金打算出版,終因積勞成疾,於2002年抱憾而去。幾年來,朱文一邊整理父親的遺稿,一邊四處籌集資金,終於了卻了父親一生的夙願。
看到《孝義皮影戲史話》一書的大樣,並聽到這本書背後兩代人傳承皮影文化遺產的故事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國家文化部社文司司長張旭,山西省文化廳原副廳長、著名戲劇研究專家郭士星,山西省社科院人文研究中心主任馬志超等無不動容,或作序,或題跋,對朱景義、朱文兩代人為中國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所作的貢獻表示一分敬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