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義龍

孔義龍

孔義龍,男,1968年生於湖南平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音樂與舞蹈學學科召集人。

兼任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東亞音樂考古學會副會長、華南師範大學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科研評價與社會服務專門委員會委員及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義龍
  • 畢業院校:中國藝術研究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院長 
  • 專業方向:音樂史學、音樂考古學、傳統音樂形態學
  • 職務: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 
  • 任職院校: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主講課程,出版圖書,學術成果,榮譽獎勵,

個人經歷

2010年廣東省第六屆“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
2005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
現任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南越王墓博物館音樂顧問。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

研究方向

擔任院長助理以來,主要分擔學院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以及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教學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史學、音樂考古學、傳統音樂形態學。

主講課程

主講課程有中國音樂史學【本科、碩士】、音樂考古學【碩士】、音樂史學與方法【碩士】、嶺南音樂文化【碩士】等。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孔義龍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
《弦動樂懸:兩周編鐘音列研究》是一本孔義龍編寫,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在2008年出版的書籍。

學術成果

近年來致力於先秦編鐘禮樂文化、音樂考古學及嶺南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主要業績有:
(一)出版的著作
《弦動樂懸——兩周編鐘音列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廣東卷》(國家藝術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子項目。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紅土拾音——嶺南古代音樂研究》(教育部2006年人文社科項目成果。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與古樂對話》(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嶺南古代音樂研究》(“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
(二)主持的科研項目
《鐘上之樂 一弦之律》(05R-02,2005年廣東省哲學社科基金“十五”規劃項目,2006年12月結項)、《嶺南古代音樂研究》(06JA760008,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2009年3月結項)、《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廣東卷)》(97ZA01,2006年11月與廣東省文化廳合作完成的全國藝術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2009年12月出版)、《漢化進程中的嶺南音樂研究》(GD10CYS03,2010年廣東省哲學社科基金規劃項目,2013年完成)。
(三)代表性論文
有《西周早中期甬鐘的音列及其數理特徵》(《中國音樂學》2005.3)、《西周晚期甬鐘音列的定型及其設定規範》(《音樂研究》2007.1)、《論五弦取音法與東周編鐘正鼓音列》(《中國音樂學》2007.1)、《論嶺南三種碩形銅鼓的文化內涵》(《中國音樂學》2013.2)、《論兩周之際編鐘正鼓音列的轉制及其成因》(《黃鐘》2008.1)、《葉縣出土編鐘考察記》(《人民音樂》2007.2)、《嶺南俗樂舞台初探》(《人民音樂》2012.7)、《論一弦等分取音與編鐘四聲音列》(《中國音樂》2007.2)、《20世紀編鐘音列研究述評》(《交響》2006.4)、《從西漢南越王墓音樂器物看南越國宮廷禮樂的興衰》(《交響》2010.1)、《勤越二十載 勵溶後學心——從<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看中國音樂史學學科建設》(《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3.1)等30餘篇。

榮譽獎勵

2006年5月博士學位論文《兩周編鐘音列研究》獲第四屆全國高校學生中國音樂史學術論文評選博士組特等獎——“傑出論文獎”。2007年獲教育部全國百篇優秀論文提名。2009年6月論文《西周早中期甬鐘的音列及其數理特徵》(《中國音樂學》(2005 年第3 期))獲教育部第五屆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09年11月論文《昔日禮樂奇葩與當代樂苑百花——從南越國宮廷樂透析當代嶺南音樂的融合與彰顯》獲廣東省社會科學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二等獎。2010年12月專著《弦動樂懸——兩周編鐘音列研究》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1月獲華南師範大學二00七年度優秀科研工作者稱號。2012年12月獲西藏大學優秀工作者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