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236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作者:孔維勤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053713, 97875060537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編輯推薦:作者孔維勤博士是孔子第78代孫,台灣孔子協會理事長、孔子學院院長,這種身份無疑會增加這本書的市場效應。孔維勤在新浪微博有一定的冬粉群,另外,孔經常到大陸講學,東方出版社也將安排他在大陸做電視講座,這些都有利於《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的銷售。
孔維勤博士曾在台灣出版過十多部書,其文字極具個人風格,對經典的解讀親切、日常,卻又優美無比。因此,這本《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解讀就文字本身便能給人極大的審美享受。
近幾年,隨著傳統文化的日益復興,佛家的參禪悟道之風也暗合了當前人們注重心靈修煉的潮流,所以,《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內容正是通過解析禪詩說明心靈修煉之道,符合當前的文化與生活潮流。 這是一本讀完之後令人深深歡喜、深深感動的書。
科技與物質的發達,換來的不是人心愈來愈深的幸福感,反而是更深的迷茫、焦慮與無所歸依。如何找到心靈棲息的淨土,讓生命回歸本原的透徹美好,讓人生變得踏實、安寧,不再彷徨無著? 孔維勤博士以難以言說的美麗又深情的文字,解讀了70多首著名禪詩中蘊含的人生修行之道,讓我們在禪師們充滿機趣又明心見性的故事與文字中,輕輕拂去心靈的塵埃,回到一個明澈通透的世界和明澈通透的自我。
孔維勤博士曾在台灣出版過十多部書,其文字極具個人風格,對經典的解讀親切、日常,卻又優美無比。因此,這本《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解讀就文字本身便能給人極大的審美享受。
近幾年,隨著傳統文化的日益復興,佛家的參禪悟道之風也暗合了當前人們注重心靈修煉的潮流,所以,《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內容正是通過解析禪詩說明心靈修煉之道,符合當前的文化與生活潮流。 這是一本讀完之後令人深深歡喜、深深感動的書。
科技與物質的發達,換來的不是人心愈來愈深的幸福感,反而是更深的迷茫、焦慮與無所歸依。如何找到心靈棲息的淨土,讓生命回歸本原的透徹美好,讓人生變得踏實、安寧,不再彷徨無著? 孔維勤博士以難以言說的美麗又深情的文字,解讀了70多首著名禪詩中蘊含的人生修行之道,讓我們在禪師們充滿機趣又明心見性的故事與文字中,輕輕拂去心靈的塵埃,回到一個明澈通透的世界和明澈通透的自我。
作者簡介
孔維勤,台灣孔子協會理事長和孔子學院院長,孔子七十八代傳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台灣教育部頒授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曾經在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和文化大學哲學系任教,也曾任《台灣時報》與《聯合報》記者。精通《論語》、《孟子》、《中庸》、《老子》、《莊子》、《心經》、《金剛經》、“易經占卜”和“紫微斗數”,等等。
目前為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宗教人生哲學組召集人;台灣法鼓山農禪寺第一屆聖嚴法師指導禪修初級班、高級班師資,第一位實際教授民眾“禪四”之“禪宗靜坐”的老師,並於益生書院與益生文教基金會教授“禪修”課程逾二十年。近期於台灣孔子學院開始“儒門靜坐”靜省安心課程,融合大學之道“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與修身的“定、靜、安、慮、得”五種次第,建立儒家內省的實踐之路。
曾經出版著作十多部:《真空妙有》 《宋釋永明延壽宗教論》《木瑤禪話》《微笑人生禪》《新創易經入門》《拆解易經新招》《活用易經的人生》 《經子名著選讀--老子與莊子哲學思想篇 》 《西藏生死書》 (索甲仁波切著 鄭振煌譯,丁乃竺、孔維勤主述 )等。
目前為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宗教人生哲學組召集人;台灣法鼓山農禪寺第一屆聖嚴法師指導禪修初級班、高級班師資,第一位實際教授民眾“禪四”之“禪宗靜坐”的老師,並於益生書院與益生文教基金會教授“禪修”課程逾二十年。近期於台灣孔子學院開始“儒門靜坐”靜省安心課程,融合大學之道“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與修身的“定、靜、安、慮、得”五種次第,建立儒家內省的實踐之路。
曾經出版著作十多部:《真空妙有》 《宋釋永明延壽宗教論》《木瑤禪話》《微笑人生禪》《新創易經入門》《拆解易經新招》《活用易經的人生》 《經子名著選讀--老子與莊子哲學思想篇 》 《西藏生死書》 (索甲仁波切著 鄭振煌譯,丁乃竺、孔維勤主述 )等。
圖書目錄
孔維勤致東方出版社(代序)
大道在心
空則有,靜則慧
修行的“說”與“做”
不著文字相
桃花,悟道
生死雙美
寒山不寒
道不遠人
悟道如戀愛
調心
勿使惹塵埃
何處惹塵埃
名利也是禪趣
破“牢關”
活在當下
歸路、故鄉在當下
事皎人自迷
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的因緣
只欠清香畫中梅
“理入”與“行人”
為道莫還鄉
自性在心
隨它好,隨它壞
動火煮茶
一朵花的秘密
自由人
自性具足
去除分別之心
無情說給無情聽
隨時,任運
退步原來是向前
過去、現在、未來
騎馬與騎驢
貧富與生死
縱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貧
無、有
回到“閒情”
自在
白雲深處坐禪僧
“一湖水”的境界
發從今日白
佛法在世間
山前一片閒田地
一缽幹家飯
色身與法身
若無閒事掛心頭
桶底脫時大地闊
無事可商量
白雲深處擁雷峰
持戒與坐禪
一樹春風有兩般
知識、知見
無為
高淡清虛即是家
日用事無別
“看心石”與“出走雲”
先發望春台
卻把柴扉永夜開
月明非為夜行人
禪定
誰道夜人行道絕
無一事
拍手驚他不肯離
滯句者迷
清風樓上赴官齋
沔水江心喚一聲
逝水不復返
一擊忘所知
附錄一 觀自在——禪詩的禪味、禪境、詩味、禪理
附錄二 不同禪門宗風的禪詩分析
大道在心
空則有,靜則慧
修行的“說”與“做”
不著文字相
桃花,悟道
生死雙美
寒山不寒
道不遠人
悟道如戀愛
調心
勿使惹塵埃
何處惹塵埃
名利也是禪趣
破“牢關”
活在當下
歸路、故鄉在當下
事皎人自迷
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的因緣
只欠清香畫中梅
“理入”與“行人”
為道莫還鄉
自性在心
隨它好,隨它壞
動火煮茶
一朵花的秘密
自由人
自性具足
去除分別之心
無情說給無情聽
隨時,任運
退步原來是向前
過去、現在、未來
騎馬與騎驢
貧富與生死
縱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貧
無、有
回到“閒情”
自在
白雲深處坐禪僧
“一湖水”的境界
發從今日白
佛法在世間
山前一片閒田地
一缽幹家飯
色身與法身
若無閒事掛心頭
桶底脫時大地闊
無事可商量
白雲深處擁雷峰
持戒與坐禪
一樹春風有兩般
知識、知見
無為
高淡清虛即是家
日用事無別
“看心石”與“出走雲”
先發望春台
卻把柴扉永夜開
月明非為夜行人
禪定
誰道夜人行道絕
無一事
拍手驚他不肯離
滯句者迷
清風樓上赴官齋
沔水江心喚一聲
逝水不復返
一擊忘所知
附錄一 觀自在——禪詩的禪味、禪境、詩味、禪理
附錄二 不同禪門宗風的禪詩分析
序言
三流商人賣產品,重視商品管理;二流商人賣服務,重視知識管理;一流商人賣文化,重視文化經濟與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必須注意人性與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時推移,能解決與啟發現在人的智慧,了解社會各年齡層的困境,滿足其生活上迫切的需要。
中國社會一路發展至今,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傳統中國經典的經世致用與現代生活語言接軌,可以從兩個方向切入:年長者經過建國、“文革”與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苦難,生活的磨鍊是智慧的沃土,傳統中國文化的價值觀與精神力量可以“一語驚醒夢中人”,與古人為知己,可以幫助現代長者以陶淵明、蘇東坡自許,困而不窮。80後的新一代中國青年,面對日益開放的西方文化,容易在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與根基不深的情況下,崇洋媚外。加上海歸的留學生將更多的西方價值觀與概念元素引進中國,如同中國台灣一樣。中國台灣在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的時候,留學生學成歸來,立刻位居要津。在當時崇洋媚外的情況下,雖然蔣中正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卻仍然敵不過西洋文化,洋博士比土博士值錢多了,也更受重視,更能發揮所長。於是中國台灣社會有能力的家庭紛紛把孩子送出國,他們的下一代成了ABC的一代,八九十年代又回到台灣的文化界娛樂圈,成為媒體的寵兒與年輕人的偶像,他們形成的以西方文化為主導的文化觀與價值觀,蔚為主流。這個時候,傳統文化及其價值觀的介入顯得尤為迫切。
目前中華文化被台灣重視,皆因為大陸的強盛與現實利益。台灣社會日前是偶像劇一般的社會,軟弱無力,台灣新生的一代,在膚淺的文化中成了失根的蘭花與浮萍。目前台灣文化是典型殖民文化的縮影,一如現存台灣膚淺的偶像劇一樣,也一如香港文化的搞笑無思考的諧星喜劇,在文化自覺的惰性下,沒有文化生活與自信的80後,會在大眾流行文化的膚淺內容中迷失自己。
台灣雖然小,大陸雖然大,但是台灣的文化經驗是個實驗室,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都是警訊。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有能力的家庭紛紛把小孩送出國門,全球化的新時代東西文化交流是必然趨勢,但接受西化教育者沒有自己文化的根基,他們學了西洋的價值觀、信了基督教、成了海歸派後,不免挾洋自重,如果海歸的人才缺少中國文化底蘊,再回國時,必然成為黃皮白心的“香蕉”,與台灣的慘痛經驗一樣。
譬如中國新一代的大學學者,不得不以西方大學的學術成就評估的模武作為師資的評量,傳道授業解惑的師德被忽略,把耶路撒冷當聖城。中國的曲阜只是小縣城,中國傳統文化,多數停留在文獻文物與中國式的符號層面,等待西方發掘。
中國油畫創作大量模仿美國普普畫派的風格,成為拍賣界的天之驕子。
偏偏今日的中國已經躍居世界舞台的巔峰,中國文化的色彩必須是世界文化光譜中最重要的顏色,傳統中國文化的優良基因,必須內化又外現地活出來,成為有自信與21世紀融合的能體現現代中國人的價值觀的文化,成為新中國與新中國人的里程碑的文化。
於是,傳統中國文化的新瓶裝舊酒,取法於西方成功的文化典範,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有更多的文化創意,深入淺出,呈現為適合中國國情的文化教育產品,一如美國迪斯尼的精益求精,一如賈伯斯的融合科技與文化,也一如中國歷代的文史藝術家,如揚州八怪如李可染,將傳統中國文化,有生命實感、有計畫而深入淺出地拆解提煉。
東方出版社可以針對中國人一生各階段的課題與難題,據病與藥,很實際又很充滿吸引地通過具有文化創意的出版與製作,為中國當前社會新一代的開傲教育的偉大工程做實踐。
同時不能停留在故紙堆中,不能變成白開水的語譯,不必是學術論文,應該與現在的生活結合,與現代人的困境呼應。中國未來的教育必須從現在開始,讓國學像動畫與遊戲與搖滾樂一樣親切,才能深入人心。
北京的東方出版社在中國的關鍵年代興起,在它最年輕又最有影響力的此時此刻,為中國五百年後誕生的聖人,責無旁貸地做出準備,在文化上編織出一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大棉被,溫暖在貧富貴賤的輪迴中日益蕭條的人心。東方出版社可以成為東方智慧的迪斯尼。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神秘的年齡,有每一個年歲的花朵與果實,東方出版社可以寓教於樂,滿足人生每一個階段成長的學習需要,一如《禮記》的“生涯規劃”: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日老,而傳;八十九十日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頤。東方出版社把中國人每一個年齡,當做“夭命”一樣對待,歲月的生長,七情六慾的安頓,生命不同養分的汲取,都可以像大廚師一樣,調理出年齡的菜餚,像是儒道的養分變成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加上了佛,便成了蘇東坡的大江東去!
中國社會一路發展至今,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傳統中國經典的經世致用與現代生活語言接軌,可以從兩個方向切入:年長者經過建國、“文革”與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苦難,生活的磨鍊是智慧的沃土,傳統中國文化的價值觀與精神力量可以“一語驚醒夢中人”,與古人為知己,可以幫助現代長者以陶淵明、蘇東坡自許,困而不窮。80後的新一代中國青年,面對日益開放的西方文化,容易在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與根基不深的情況下,崇洋媚外。加上海歸的留學生將更多的西方價值觀與概念元素引進中國,如同中國台灣一樣。中國台灣在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的時候,留學生學成歸來,立刻位居要津。在當時崇洋媚外的情況下,雖然蔣中正提倡復興中華文化運動,卻仍然敵不過西洋文化,洋博士比土博士值錢多了,也更受重視,更能發揮所長。於是中國台灣社會有能力的家庭紛紛把孩子送出國,他們的下一代成了ABC的一代,八九十年代又回到台灣的文化界娛樂圈,成為媒體的寵兒與年輕人的偶像,他們形成的以西方文化為主導的文化觀與價值觀,蔚為主流。這個時候,傳統文化及其價值觀的介入顯得尤為迫切。
目前中華文化被台灣重視,皆因為大陸的強盛與現實利益。台灣社會日前是偶像劇一般的社會,軟弱無力,台灣新生的一代,在膚淺的文化中成了失根的蘭花與浮萍。目前台灣文化是典型殖民文化的縮影,一如現存台灣膚淺的偶像劇一樣,也一如香港文化的搞笑無思考的諧星喜劇,在文化自覺的惰性下,沒有文化生活與自信的80後,會在大眾流行文化的膚淺內容中迷失自己。
台灣雖然小,大陸雖然大,但是台灣的文化經驗是個實驗室,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都是警訊。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有能力的家庭紛紛把小孩送出國門,全球化的新時代東西文化交流是必然趨勢,但接受西化教育者沒有自己文化的根基,他們學了西洋的價值觀、信了基督教、成了海歸派後,不免挾洋自重,如果海歸的人才缺少中國文化底蘊,再回國時,必然成為黃皮白心的“香蕉”,與台灣的慘痛經驗一樣。
譬如中國新一代的大學學者,不得不以西方大學的學術成就評估的模武作為師資的評量,傳道授業解惑的師德被忽略,把耶路撒冷當聖城。中國的曲阜只是小縣城,中國傳統文化,多數停留在文獻文物與中國式的符號層面,等待西方發掘。
中國油畫創作大量模仿美國普普畫派的風格,成為拍賣界的天之驕子。
偏偏今日的中國已經躍居世界舞台的巔峰,中國文化的色彩必須是世界文化光譜中最重要的顏色,傳統中國文化的優良基因,必須內化又外現地活出來,成為有自信與21世紀融合的能體現現代中國人的價值觀的文化,成為新中國與新中國人的里程碑的文化。
於是,傳統中國文化的新瓶裝舊酒,取法於西方成功的文化典範,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有更多的文化創意,深入淺出,呈現為適合中國國情的文化教育產品,一如美國迪斯尼的精益求精,一如賈伯斯的融合科技與文化,也一如中國歷代的文史藝術家,如揚州八怪如李可染,將傳統中國文化,有生命實感、有計畫而深入淺出地拆解提煉。
東方出版社可以針對中國人一生各階段的課題與難題,據病與藥,很實際又很充滿吸引地通過具有文化創意的出版與製作,為中國當前社會新一代的開傲教育的偉大工程做實踐。
同時不能停留在故紙堆中,不能變成白開水的語譯,不必是學術論文,應該與現在的生活結合,與現代人的困境呼應。中國未來的教育必須從現在開始,讓國學像動畫與遊戲與搖滾樂一樣親切,才能深入人心。
北京的東方出版社在中國的關鍵年代興起,在它最年輕又最有影響力的此時此刻,為中國五百年後誕生的聖人,責無旁貸地做出準備,在文化上編織出一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大棉被,溫暖在貧富貴賤的輪迴中日益蕭條的人心。東方出版社可以成為東方智慧的迪斯尼。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神秘的年齡,有每一個年歲的花朵與果實,東方出版社可以寓教於樂,滿足人生每一個階段成長的學習需要,一如《禮記》的“生涯規劃”: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日老,而傳;八十九十日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頤。東方出版社把中國人每一個年齡,當做“夭命”一樣對待,歲月的生長,七情六慾的安頓,生命不同養分的汲取,都可以像大廚師一樣,調理出年齡的菜餚,像是儒道的養分變成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加上了佛,便成了蘇東坡的大江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