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甲養龍

孔甲養龍

孔甲養龍是中國歷史上傳說的典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甲養龍
  • 主角:孔甲
  • 性質:神話傳說
  • 地區:中國
歷史典故,生後之事,養龍傳說,事件真相,

歷史典故

卻說帝孔甲於壬寅年即位,專好鬼神之事,不正宮庭,不務德政,天下諸侯多叛,表雲片入奏,只當不知。眾臣諫之不聽。一日天降二龍,一雌一雄,落在朝門之外。近臣奏知,帝問於眾臣曰:“天降二龍,此何吉凶?”左部一臣名蔡史,出班奏曰:“天降二龍不升,乃祥瑞之兆。陛下出旨,有能養者,賜於養之,待其自升。”帝準奏,即出旨,召有能養龍者。右班部中閃一臣名鄧雲,上奏曰:“有劉累者,能善養之。”帝曰:“卿何得知?“鄧雲曰:“昔有晉叔安甚好龍,每求其嗜以飲食之,故龍多歸,柔馴易制。無帝賜其姓董氏,封宗川侯。後劉累學養於董氏,臣故知其能養也。”帝聞奏大悅,即遣使宣劉累入朝。劉累隨召拜伏階下,帝曰:“今天降二龍不升,必要養畜待其自去,朝臣薦汝能養,故召汝至此,領去果能養否?”劉累奏曰:“臣果能因其嗜而養之。”帝喜,命領去養。
孔甲養龍孔甲養龍
劉累隨即出朝,分付手下之人,扛龍到家嗜養。平日親自調和飲食。常進美味飲食於孔甲。孔甲甚喜,其賞賜甚厚。一日,其雌龍忽死,累潛醢此龍,調和烹進。孔甲食之,其味甘美,即封累為御龍侯。遂入朝謝恩。一日,孔甲思食前味,命使再著累雌雄龍醢進。累接旨大怖,自思死者可醢,生者何敢近去殺之。只得把兩句閒言支吾,使臣去了,遂連夜逃於魯縣河南魯山。
使臣見劉累逃走,回奏孔甲,言劉累逃走外國。孔甲大怒,命武士三百人,前去養龍池捉龍,殺而醢之。武士領旨,至養龍池,放乾池水。正欲下手捉龍,不知龍乃靈物,見水乾涸,翻身一搖,將三百武士,皆捲入池中。霎時間,天昏地暗,大雨滂沱,龍騰雲而去。三百武士,可憐死於非命。帝都亦滂沱大雨,雷電三日方息,漂去民房無數,平地水深丈余。
使臣奏三百武士,皆渰死於養龍池。孔甲聞奏大驚,因而得病不起,旬日而崩。在位三十一年,壽六十歲。

生後之事

傳子皋立,是為帝皋。癸酉年即位,享國十一年,壽四十二歲而崩。傳子發立,是為帝發,甲申年即位,享國十三年,壽四十歲而崩。傳子履癸立,即桀王也,暴虐無道。不知還是如何?

養龍傳說

在有關孔甲祭神拜鬼的故事中,還有一些關於龍的故事流傳下來。據說因為孔甲天天祭祀鬼神,順於天帝,天帝格外開恩,賜他“乘龍”。所謂“乘龍”,即駕車的龍,在黃河、漢水中各有雌雄兩條。孔甲命臣下把它們捉來,但沒有人能夠餵養。聽說古代養龍,有專門的人才,國家設立有“豢龍氏”和“御龍氏”的官職。豢龍氏是專門養龍的,御龍氏是專門駕馭龍的。傳說古代廖國國君叔安,有個後裔非常善於養龍。他知道龍的飲食愛好,便用龍喜歡吃的東西去餵養,因此龍都愛到他那裡。他以馴服龍的技藝長時期地眼事帝舜。舜很誇讚這個年輕人,讓他做“豢龍氏”的官,並賜他姓“董”。“董”是督察管理的意思,因為他善於督察管理馴龍的事,所以賜給他這個姓。後來他的名字叫“董父”,“父”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帝舜時有董父作豢龍氏,因而把養龍的事管理得很好。

事件真相

相傳堯的本家陶唐氏有個後代叫劉累,曾經在豢龍氏那裡學習過馴服龍的本領,這個人在孔甲時還活在民間。孔甲就傳令把他召來。這劉累果然名不虛傳,真的會餵養龍。孔甲就造了兩個大池,把從黃河、漢水中抓來的兩對龍放在裡面,讓它們自由地遊動。劉累餵養龍很有耐心,把龍餵養得體大力強,孔甲看了非常高興,就封他做“御龍氏”的官。這個官原來世代由彭姓的“豕韋氏”擔任的,現在豕韋氏衰落了,便由劉累繼任。龍這種神物是很難養的,劉累雖然受過專門訓練,但也難免有失誤。經過一段時間的餵養後,一條雌龍突然死去,這使劉累十分害怕。他偷偷地把這條雌龍的肉剁成肉醬,煮了給孔甲吃。孔甲吃了覺得味道鮮美,讚不絕口。過了幾天,孔甲又要吃這種肉,劉累怎么能再殺活龍給孔甲吃呢?他因害怕而逃跑了,一直逃到魯縣,即現今的河南魯山縣。
孔甲、劉累所養的龍,很可能是上古時期仍然存在的恐龍或巨型水獸。因為在當時的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範圍還很小,原始森林接天蔽日、綿延四方,水系橫流,四野沼澤,非常適於野獸的生長繁衍。從古籍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龍”和怪獸的描述。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當時還倖存著少量的水生或陸生恐龍,它們體形碩大,可泳可翔。由於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大,少數落入人手的恐龍被馴化,用以駕車負重戰爭。
從大禹治水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他當時治水的三大法寶是:河圖、應龍、巨龜。應龍的描述和後世的神龍有著很大的區別,而和水生恐龍非常相象:體形碩大、水中活動、力大無窮、頭生犄角。後來被馴服用以勞動,和先民們馴養野獸的行為非常符合。至於大禹所騎乘的巨龜,也應該是一種遠古時期真實存在的一種水生龜類。我們還可以看到記載,大禹在治水過程斬殺了一些不服調遣、興風作浪的惡龍。這應該是水中比較難以馴化的兇猛恐龍或水獸。我們不能把這些描述一味看作是神話故事中虛構出來的形象。
劉累的時代,既然有“豢龍氏”、“御龍官”的職務,就說明了當時設有專門的機構從事這類馴養活動,將人們在野外捕獲的野生“龍”--------恐龍、巨獸進行飼養、馴化,並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技術。所謂“天降二龍不升”,應該是這種動物在狂風暴雨中受傷不能滑翔飛騰,所以才會被人們捉獲。至於孔甲貪戀龍肉的味道,也可以理解,因為這種肉食非常難得,劉累又擅於烹飪,所以才使享慣珍饈的孔甲回味無窮。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這種動物雖然存在,但在當時數量已經不多了,屬於瀕危動物。做為一個貪圖享樂的君王,一遇美味,就忘掉了養龍以祈求國家祥瑞、風調雨順的初衷,以大快朵頤為重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