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大河、青泉、慶泉。1962年12月出生,內蒙古察右前旗人。美術師、青年農民畫家。中國書畫百傑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慶權
- 出生地:內蒙古察右前旗
- 出生日期:1962年12月
- 筆名::大河
人物信息,作品賞析,
人物信息
筆名:大河、青泉、慶泉。1962年12月出生,內蒙古察右前旗人。美術師、青年農民畫家。中國書畫百傑之一。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任內蒙古察右前旗第三中學美術教師,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研究員,中華當代藝術家畫廊美術師,烏盟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內蒙古察右前旗政協五屆委員。丹青路,充滿了坎坷與艱辛。出身於農家,高考落榜的他,多想再奮力拚搏一次,但艱難的家庭生活卻無力為他再造一次機會,他決心改弦易轍,圓那個童年編織的丹青夢。第二年,他從師中學時的美術教師蘇彪先生,租了房子,數九寒天,買不起煤,硯台結滿了冰花。臨摹作品時,手凍僵了,就伸進襖襟下暖和一會兒。每月除了房費,水電費及很少的筆墨紙開支外,他甚至無力花幾分錢買斤醋來滋味一日兩餐的莜麵片子。書店的書,對他無疑是望梅止渴。由於環境的艱苦,生活貧窮,遠離家鄉得不到父母的關懷,退卻的念頭多次閃現。可是,丹青夢最終牽引著他在布滿荊棘的路上奮進。孔慶權真誠作畫的精神和誠實做人的品行,感動了周圍的人。蘇老師的書任他挑,還常給他顏料和紙。時隔不久,篆刻家孫家譚先生(現調回天津市,中國當代青年十家之一)讓孔慶權住在他當時所在的單位——前旗文化館。他有了一個熱乎乎的棲身之處。然而,捉襟見肘的現實時時困擾著他。這個煙不抽、酒不喝、生性靦腆的人,“偷藝”學了一手油家具的本領,他油的家具分外水靈。1988年秋,終於靠自己的努力,經濟來源比較充足了,他報考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有幸得到著名畫家張軼凡、梁樹年、汪五可等先生的指導。更難忘的是1989年8月24日,他平生第一次到北京參加面授,登上長城時,心被震顫了,那蒼茫、遼遠的群山和蜿蜒而去的長城,使他領悟到空靈、博大、深沉的內涵。感嘆造物主與人的偉大,意識到人活在世上自有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無條件光顧名山大川,大量閱讀古今寫景詩文,學習各家各派技法,積累創作素材。心靈的深處的苦悶、嚮往、追求皆揮灑在畫面上,《攜琴訪友圖》、《月夜》、《秋到山區》等一幅幅充滿詩意的作品,都寄寓著他一腔熱情。一幅題為“願此花開遍天下所有貧苦人家”的工筆牡丹,心地善良的他,托物言志,多么希望貧苦人能富了起來。他為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們油家具分文不取,可有誰知道,當初想買一刀好宣紙幾年都未實現。如今,條件好了,又被前旗三中聘為美術教師。教學之餘堅持作畫。幾十年來,作品參加全國性大展賽有的獲二等獎、銅獎、優秀獎。作品被紀念館、畫院、日本等單位、國家收藏。發表作品30餘幅,論文一篇。1992年《烏蘭察布日報》和烏盟電台做了報導。1993年10月1日在農研會展覽部、書畫函大協助下在家鄉舉辦了個人畫展。作品與自傳選編於《中華當代國畫家》等十餘部辭書。任教幾年來,他輔導的學生有42人考入美術院校,先後被評為旗(縣)級優秀教師、旗級優秀教學能手、全盟第三屆美術優秀教學能手。今 年被推薦為全盟文學藝術聯合會代表。他慶幸娶了個好媳婦,成績的取得,深深地凝聚著賢妻的心血。“我只是登上了藝術的‘十八盤’,‘玉皇頂’還在召喚著我”。
此為其畫作明信片《桃李芬芳遍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