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養生與儒醫

孔子養生與儒醫

《孔子養生與儒醫》是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河,楊波。

基本介紹

  • 書名:孔子養生與儒醫
  • 作者:張河,楊波
  • ISBN:7-5308-2721-9
  •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條形碼: 9787530827215
前言,內容提要,出版信息,目錄,作者,

前言

中華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其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在整理與傳播傳統文化方面,孔子作出了舉世公認的巨大貢獻。以其為代表的儒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傳統的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的形成和發展曾產生過較大影響。本書作者本著對傳統文化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從傳統養生與中醫學兩大方面與孔子及儒學的聯繫進行了較系統的闡述。初步構建起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養生保健體系,並從多科學角度探討了“儒學”的實質內涵及中醫現代方向,從而也拓展了儒學的研究領域。
孔子平生重視修身養生,在當時人均壽命只有三十餘歲的情況下,孔子雖歷經坎坷確壽至73歲。他在生活中通過實踐積累了諸如體育鍛鍊、飲食調攝、音樂娛樂、勞逸結合、心理調養等養生方法,並將“中和”觀始終貫穿於養生諸法中,成為其指導思想。其中大部分對當今人類的健康具有借鑑價值。由於其歷史久遠,內容繁雜,且歷代儒家又有新的發展,故作者以孔子的養生理論與實踐為主線,並將其與歷代儒家一些正確的養生觀念與現代科學的新認識有機地相結合,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養生理論與實踐進行了較系統的整理和升華,使之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科普化。
中醫學是在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西安翠最早的中醫經典理論專著《黃帝內經》的出現,標誌著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成熟,是中醫學有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里程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對古代文化典籍進行了大規模整理,是儒學家說自成體系。而《黃帝內經》成書晚於孔子數百年,其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廣泛汲取了諸如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等內容,這些在當時堪稱為發達的多學科知識,儒家學說自然是其主要來源之一。如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整體觀念即受到了儒家“天人合一”天道觀的影響:陰陽五行學說則是直接從儒典《易經》、《尚書.洪範》及孔子所撰的《易傳》引入:中醫學對人體生理“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認識、《內經》“疏其血氣,而致和平”、“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的治療終極目標,《傷寒論》“凡病…...陰陽自和便自愈”的病癒機制,以及“氣血沖和,萬兵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的發病觀,無疑是孔子及儒學“中和觀”滲透的結果。正是由於中醫理論體系所體現出的這些儒家思想的突出特點,才有了後世的“儒醫”一說。因此,我們研究中醫或中醫現代化,不能不追溯其源,要重視從客觀的中醫學形成和發展的文化背景下去研究,不應脫離我國傳統歷史特點,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
誠然,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孔子、儒學不可避免的存在著某些不合理的成分。諸如忠君思想、封建等級觀念等是不可取的。比如在中醫髒象理論(“心者,君主之官:膻中者,臣使之官”)及方劑配伍組方原則(君、臣、佐、使)中引入了孔子、儒學的等級制形式,這僅是方便解釋醫理的一種比喻手法而已,讀者切莫將其擴大化,對此應予明確辨別。
為了便於展開論述及保證其系統性,在排除孔子及儒家思想不合理成分的基礎上,本書對孔子、儒家的理論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引證。至於現代新的科技理論及成果,也大膽的設計與運用。然,由於水平及見聞所限,穩重難免誤漏,誠祈讀者斧正。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曾受到當代中國醫史文獻權威、天津中醫學院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郭靄春前輩及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孔學專家駱承烈教授等學者的鼓勵與指導,於此謹致謝意。
張 河 楊 波
孔子誕辰2550年 於孔子故里曲阜

內容提要

本書上篇系統介紹了別具特色的孔子養生之道,分別從道德、心裡、音樂、體育、起居、勞逸、飲食、性、讀書、旅遊及階段養生十大方面進行了闡述。其對讀者提高生存質量及壽命有重要借鑑價值。下篇則從儒學與中醫的深層關係論證了“儒醫”的本質內涵,並結合現代多學科成果探討了中醫現代化方向,從而拓寬了儒學的研究領域。

出版信息

 曲阜市政協文史委
編著 張 河 楊 波
出版社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 7-5308-2721-9
條形碼 9787530827215

目錄

上篇 孔子養生保健通論
孔子養生的中和觀………………………………………………….(3)
孔子養生保健十法………………………………………………….(7)
一、道德養生——仁者壽,儒家養生的理想目標…………....... ..(7)
二、心理養生——暢七情中和為大,節喜怒以樂為貴...........
………………………………………………………………(12)
三、音樂養生——五音貴和,形神並修………………………….(17)
四、體育養生——動靜相宜,體心並養………………………….(21)
五、起居勞逸養生——有常適度,慎調為佳…………………….(23)
六、性生活養生——人之大欲,適可而行……………………… ...(27)
七、飲食養生——營養平衡,樂其食為要…………………….. ..(30)
八、讀書養生——高品位的益壽之道………………………….. ..(36)
九、旅遊養生——德智體神的綜合鍛鍊……………………….. ..(41)
十、階段養生——少、壯、老年各有所戒…………………….. ..(45)
孔子本人………………………………………………………………………(48)
結語……………………………………………………………………………(50)
孔子養生保健理論與實踐略表………………………………………………(52)
下篇 儒醫源流
引言…………………………………………………………………………..(57)
儒學——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60)
孔子與生命科學……………………………………………………………..(62)
孔子與醫學…………………………………………………………………..(66)
孔子天道觀和理論觀對中醫的影響………………………………………..(71)
中醫的科學觀………………………………………………………………..(80)
從文化背景看中醫發展之路………………………………………………..(86)
將生態醫學帶入21世紀……………………………………………………(89)
傳統信息關於信息醫學……………………………………………………..(92)
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創新體系……………………………………..(104)
歷代儒醫代表人物小傳……………………………………………………..(108)
一、儒醫大家…………………………………………………………..(108)
二、歷代儒醫…………………………………………………………..(119)
三、文人儒醫…………………………………………………………..(129)
四、官吏儒醫…………………………………………………………..(132)
五、孔子故里儒醫……………………………………………………..(135)
結語…………………………………………………………………………..(138)
附錄:孔子世系年譜………………………………………………………..(139)
孔子嫡後裔爵位承襲表……………………………………………..(154)

作者

孔子誕辰2550年 於孔子故里曲阜
【說明】
該書由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於1999年孔子文化節前夕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全書由楊波先生執筆。
張河先生向曲阜市政府和政協文史委舉薦楊波先生執筆本書。
全書插圖和孔子世系年譜、孔子嫡後裔爵位承襲表,由張河先生提供。
曲阜市政府撥專項經費給予資助。
【意義】
該書是第一部從自然科學角度著述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術之專著。該書的問世,標誌著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養生體系的初步形成。
該書是為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撰寫,是贈送國際友人的高級文化禮品。孔子故里每年一次國際孔子文化節,每逢50年舉行一次大慶典。該書即是受政府委託和支持,為本次大慶典而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