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過而不式》是選自《韓詩外傳》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講述孔子的事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子過而不式
- 孔子英文:Confucius, Confucious
- 拼音: Kǒng zǐ
- 字:仲尼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閱讀訓練,
原文
荊伐陳,陳西門壞,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過而不式。子貢執轡而問曰:“禮,過三人則下,二人則式。今陳之修門者眾矣,夫子不為式,何也?”孔子曰:“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爭而不死,非勇也。修門者雖眾,不能行一於此,吾故弗式也。”
——選自《韓詩外傳》
注釋
1、荊:楚國。2、伐:討伐攻打。
3、因:就,於是。
4、執轡:拿(握)著韁繩。
5、式:“式”同“軾”,車前扶手的橫木。乘車者身靠橫木,表示敬意。上文“孔子過而不式”中的“不式”,意為不表示敬意。
譯文
楚國討伐陳國,陳國的西門被打壞,楚國人就讓投降的陳國百姓來修繕。孔子經過這裡沒有對人們行式禮(軾禮:在車上對車下的人行的一種禮節)。子貢拿著韁繩問孔子說:“《禮記》上說,遇到三人就應該下車,遇到兩人就應該行式禮。現在陳國修城門的人很多,您卻不做式禮,為什麼呢?”孔子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都不知道,這是不聰明;知道了卻不反抗,這是不忠於國家;國家滅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說明他們沒有勇氣。修城門的人雖然多,卻沒有一個能做到我說的其中一點的,所以我不對他們行禮。”
作者
孔子英文:Confucius, Confucious; 拼音: Kǒng z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壽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來的典籍中。
閱讀訓練
1.解釋:
伐:討伐,攻打
因:就
執轡:拿著韁繩
式:扶著車前的橫木敬禮
荊:楚國
2.翻譯:
國亡而弗知,不智也
自己的國家滅亡了都不知道,這是不聰明。
修門者雖眾,不能行一於此,吾故弗式也
修城門的人雖然多,卻沒有一個能做到我說的其中一點的,所以我不對他們行式禮
3.孔子為何“過而不式”?(用文中語句回答)
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修門者雖眾,不能行一於此,吾故弗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