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科

孔令科

1951年2月,剛剛解放不久的三台縣觀音橋鄉9村3組,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熱潮中沸騰了起來。許多有志青年爭先恐後報名參加志願軍,搶著上朝鮮戰場殺敵報國。還不滿18歲、一字不識的孔令科就是熱血青年中的一個。這次報名參軍,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令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主要成就:戰地發明家
熱血青年,文盲戰士,戰爭年代,和平年代,撰“書”寫作,

熱血青年

跨過了鴨綠江
無論是接下來的25年戎馬生涯,還是18年在綿陽市農科所的領導崗位上,他都用不懈的奮鬥為自己的人生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但是,當年作為家裡長子的他,在參軍的問題上卻遭到了來自父母的強烈反對。
“我是熱血男兒,殺敵報國的紅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可是前兩次報名參軍,都因為父母的反對沒有成行。當年接兵部隊有規定,參軍本人必須自願,家庭也必須同意。”第三次,孔令科參軍的決心更大了,駐村幹部和鄉里的鄰居,都紛紛前來幫助孔令科做父母的工作。看著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看到兒子報效祖國的決心那么大,孔令科父母的心軟了,含著眼淚同意了兒子的參軍要求。“要當一名好兵,為家鄉和我們爭氣!”臨別時,雙親殷殷囑咐。
1951年3月2日,孔令科穿上了軍裝,來到三台縣新兵營報導。一周后,就乘車翻越秦嶺,在寶雞站搭上北上軍列,向著朝鮮戰場進發。一路上,孔令科和他的戰友們受到了各地民眾的熱烈歡迎,鮮花、慰問品雪花般飛來。“當時我們的心裡充滿了感動,誓死為祖國和人民爭光!決心和朝鮮軍民團結戰鬥,英勇頑強地消滅侵略軍,以實際行動來感謝祖國和人民的厚愛!這種以死報國的豪情壯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是根本無法想像與理解的。”
1951年6月1日晚8時30分,孔令科所在部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正飽受戰爭摧殘的鴨綠江。

文盲戰士

戰地發明家
在孔令科老人現在的居室里,至今仍珍藏著兩塊三台縣政府當年敲鑼打鼓,給他家送去的“人民功臣”“功臣之家”兩塊匾額。“保留著它,我不是要炫耀什麼,我是想讓後人不要忘記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過去流血與犧牲了的人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跨過鴨綠江後,到達朝鮮新義州,部隊開始了數百公里的急行軍。每人一支步槍或衝鋒鎗,4枚手榴彈,100發子彈,一把鐵鎬,以及各種乾糧,足足有100餘斤重。對於未滿18歲的孔令科來說,困難很大。為了防止敵人空襲,行軍都選在了夜晚,經過20多個夜晚的跋山涉水,才到達防區。沿途看到朝鮮的美麗城市和村莊被侵略者炸成了廢墟,使得剛剛入朝的志願軍充滿了對侵略者的仇恨。而一路上朝鮮人民給志願軍送開水、煮飯、洗衣服,比親人還親的熱情友好接待,使得志願軍殺敵鬥志得到了莫大鼓勵。“當時大家都同仇敵愾,看到熱情友好的朝鮮人民,我們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正義戰爭,真正明白了為什麼這場戰爭我們是為了保家衛國。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把自己的一切和祖國人民的命運與事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為了中朝人民的徹底勝利,願奉獻我的一切,直到獻出寶貴生命。”
1952年冬天,孔令科所在部隊奉命從中線換防到東線執行築城任務。氣溫零下30多度,積雪厚達幾十厘米。可是為了粉碎美軍東海岸登入陰謀,孔令科和戰士們不分晝夜地進行坑道作業,修建糧庫、彈藥庫等。先是鏨子和十字鎬維修遇到困難,火候過了,鏨子一用就斷,火候小了,又一用就彎。通過反覆實踐,他們終於掌握了適當把握火候的經驗,闖過了這一關。但是坑道作業中常常遇到的水炮和瞎炮,又成了志願軍坑道作業的攔路虎。孔令科及時動起腦筋來,他第一個發明了“空心爆破法”,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接著,他又針對炮眼進水容易產生瞎炮的問題,發明了“松果乾草打底快速裝藥法”,既節約了時間,又減少了炸藥的浪費。很快,孔令科的這兩項“土發明”迅速在整個前線推廣。
孔令科這個戰地發明家,因為他的兩項行之有效的“土發明”,第一次獲得了記三等功的嘉獎一次。當時並沒有多少人知道,當年這兩項風靡前線的坑道作業新發明,竟然出自一位文盲志願軍的奇思妙想。

戰爭年代

1953年7月的一天,關係到韓戰勝敗的金城戰役打響了。中朝軍隊萬炮齊鳴,展開了強大的反攻。威力巨大的火箭炮,拖著長長的火焰,傾瀉在敵人的陣地上,摧毀了敵軍的戰壕和暗堡,爆炸聲驚天動地。中朝軍隊全線突破,戰役開始的當天晚上,就突破敵軍防線向前推進了10餘公里。孔令科所在擔架營也奉命參加了此次戰役。
激烈的戰鬥在大雨中進行。孔令科當時任一連9班副班長,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往前線運送彈藥糧食,以及從戰場上迅速搶救傷員。部隊推進速度加快,要求擔架兵的推進速度和彈藥糧食供應也要同步跟上,同時部隊傷亡增大,亦需要擔架兵火線救援。送彈藥,作為副班長的他,總要比戰士們多背一箱子彈;搶救傷員,他們總是爭搶一分一秒,先搶救重傷員,後抬輕傷員,爭取為每一位傷員都贏得生的希望。就是每一位犧牲了的戰士,他們都一個不拉下地抬回後方,讓他們得到安息。“當時我們的決心,寧願犧牲自己,也不丟下一個傷員和烈士。”連續的勞累,使得孔令科多次累得吐血,但是他從未吭聲,堅持奔忙在被敵機猖狂封鎖的運輸線上。
1953年8月的一天晚上,孔令科所在連隊到兵站領糧時,遭到敵機的突然轟炸,全連30餘名官兵負傷。孔令科的左邊頭部及右腿被彈片擊中,鮮血直流。但是他沒有退縮,硬是忍著巨痛,堅持將100多斤大米扛到了前線,交到了正在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戰友手裡,然後才倒在血泊中,被緊急送往戰地醫院進行手術搶救。這次光榮負傷,以及他英勇頑強的表現,為他贏得了一次二等功。
14年後,孔令科在“抗美援越”的戰場上再次與美軍交手,再次立功獲得了軍功章。1967年7月20日,擔任某高炮營四連指導員的他,在安沛地區保衛戰中,指揮四連戰士將瘋狂入侵的6架敵機擊落,擊傷多架,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這次戰鬥,成了他25年戎馬生涯中又一個難忘的回憶。

和平年代

1976年,孔令科從部隊副團職政委崗位上轉業到綿陽市農科所,擔任黨委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當時農科所的政治氣氛很濃,而包括後來全國聞名的小麥專家馮達仕等農業科學家,許多人都背負著“家庭成分”的歷史包袱,難以施展才華和抱負,長達16年之久,農科所都沒有發展一個黨員。1979年,根據中央的政策,孔令科帶頭大膽破除極左觀念,經過內查外調,糾正了22個冤假錯案,解除了籠罩在農業科學家們頭上的“緊箍咒”,積極穩妥地吸納這些優秀科技骨幹入黨,讓他們煥發出了科技的春天。經過農科所領導班子的推薦,馮達仕走上了省政協副主席的領導崗位。
孔令科擔任專職工會主席後,四處奔走,讓農科所28戶兩地分居的夫妻結束了牛郎織女的生活。他還發現所里有34個大齡青年的婚戀成了老大難問題,於是就動員全所職工,積極為他們牽線搭橋,他自己更是名正言順地當起了“紅娘”。他利用工會舉辦的各種聯誼活動,給臉皮薄的男青年打氣壯膽,給欲說還休的女青年解除顧慮,34個大齡青年都先後建立了34個幸福的家庭。長此以往,所里的人自然而然送給他了一個“紅娘主席”的雅號。
1996年,退休3年的孔令科,被社區居民推選為臨園路西段一居委會主任。這位昔日的人民功臣臨危受命,熱情澎湃地發揮著他的餘熱。沒有辦公地點,他就把居委會設在自己家裡;沒有工作人員,他就動員老伴打幫手;沒有辦公經費,他就動員子女“贊助”。一乾就是兩屆6年。有人背後說他是“官癮沒有過夠”,他一點都不在乎。“不是官癮未過夠,而是為人民服務沒有服夠。我要做一輩子為人民服務的老黃牛!”經過他的努力,居委會的辦公場所得到了解決,辦公室、閱覽室、居民之家活動室先後建起,社區居民有了自己的俱樂部。

撰“書”寫作

1951年,孔令科參軍時還是一個文盲。1956年,他才在部隊的速成中學參加了半年的掃盲學習,文化水平還不及一個小學生。學到了文化,求知若渴的孔令科就更加地熱愛學習。文化知識不高的他,卻經常在一些刊物發表業務理論或隨筆文章,令其他很多“水平高”的人都望塵莫及。
孔令科的家,除了兩塊格外引人注目的“人民功臣”匾額外,最令人怦然心動和感慨萬千的地方就是他小小的“書房”。其實這裡並不能稱作書房,因為這只是房間陽台的一角。但是你看了這裡書架上堆放的孔令科老人親筆撰書的一本本《五十年艱苦歲月》、《抗美援朝老戰友聯誼》等眾多“書籍”,你就只有驚嘆和佩服了。在1993年退休後的10餘年時間裡,共撰寫回憶錄、隨筆,以及各種知識彙編等文稿1600萬字,他為此收穫了價值無限的精神食糧。“今年我74歲,我要寫到100歲,我要我的文字和詩歌,記錄下今天這個偉大時代,讓我的晚年生活變得更充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