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始建。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建成。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被毀。
1953年,重建。
建築布局
綜述
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坐北向南,總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分墓區和紀念區兩部分。墓區建有弔唁廳,紀念區有仿古大門、紀念塔、雕像、紀念亭、碑廊、《謝子長革命事跡》陳列展室。展室分投筆從戎、民呼青天、高原槍聲、風雨兵營、橋山紅旗、重整旗鼓、壯志未酬、豐碑永存8個單元來介紹謝子長革命的一生。
基本陳列
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的紀念區主軸線和兩側輔軸線紀念建築互為對稱,呈現了中國民族建築的特有形式。紀念區主軸線北端是謝子長將軍墓和弔唁廳,中間矗立謝子長將軍花崗岩雕象,總高6米,南端是“
革命烈士紀念塔”,塔高9.6米,紀念塔正前方是大門,總高9.4米,正門楣上鑲嵌著鄧小平題寫的“子長陵”三個大字。東西兩側輔助線紀念建築物互為對稱,分別是兩座碑廊、兩座碑亭和兩個展室。碑廊和八角亭內安放著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級黨政機關題寫的碑刻60多通。
文化活動
科學研究
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曾編輯出版
《謝子長》《任志貞烈士傳》《女英雄任志貞》《子長紅色民歌集》等書籍。其中《謝子長》一書,江澤民題寫書名,馬文瑞寫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120多位老革命家參加的出版發行座談會;《任志貞烈士傳》榮獲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女英雄任志貞》被推薦為全省中國小和青少年六本必讀書之一。此外,還參與了榮獲
“五個一工程”榮譽獎的13集電視連續劇《劉志丹和謝子長》的編劇,並在報刊發表有關謝子長革命活動事跡和陝北革命鬥爭史方面的文章40多篇。
宣傳教育
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擬立項編撰《謝子長選集》,製作《瓦窯堡革命鬥爭史展覽》《謝子長生平事跡》展覽在鄉鎮巡冋展出,增加宣傳效果,同時調整充實陳列、營造展出效果、提高展覽檔次,更好地服務於觀眾。
相關歷史
謝子長,原名世元,後名德元,化名秋陽,字子長。
清光緒二十三年一月十九日(1897年1月19日),謝子長出生於陝西省安定縣棗樹坪村一個比較富裕的農民家庭。
民國十四年(1925年),謝子長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在安定創辦民團任團總,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擔任十二連長。他利用大革命時期的革命形勢,聯絡地方知名人士,領導召開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研究制定了改造社會的《決議案》和《農民協會章程》,懲辦了土豪劣紳和放高利貸者,禁止軍隊拉差擾民,限制官府亂收稅、亂攤派,減少了農民的負擔,民眾稱他為“謝青天”。
民國十六年(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為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謝子長和唐澍、李向九等共產黨人根據陝西省委的指示,同年10月組織了清澗起義,起義部隊轉戰延川、延長、宣川、韓城等地,同年12月,在韓城西莊進行了改編,樹起“西北工農革命軍”的旗幟,經宜川、延長、延川、子長等地與國民黨“圍剿”軍激戰,到吳旗三道川,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鬥爭,在西北地區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的第一槍,其政治影響極其深遠。
民國十七年五月(1928年5月),謝子長和劉志丹、唐澍等共同參與領導了著名的渭華暴動,成立了西北工農革命軍,謝子長兼任革命軍第三大隊隊長。暴動失敗後,他回到陝北參加中共陝北特委、軍委工作會議。奔走西北、華北各地,在國民黨部隊搞兵運工作,為黨培養了一批軍事幹部。“九一八”事變後,謝子長奉命奔赴南梁地區,與劉志丹和晉西遊擊隊的負責人閆紅彥、吳岱峰、楊重遠等組建了西北人民革命武裝—抗日反帝同盟軍並擔任總指揮。次年,同盟軍改編為陝甘游擊隊。謝子長率部轉戰陝甘交界的旬邑、耀縣、宜君、志丹等地,多次取得戰鬥勝利,部隊名聲大震。後因故被撤銷總指揮的職務,被迫離開部隊,到上海中央局受訓。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謝子長受上海中央局派遣到中共北方局工作。同年12月,被任命為西北軍事特派員,回陝北開展革命武裝鬥爭。謝子長回到家鄉安定,首先恢復組建了陝北紅一支隊和清澗、綏德的紅二、五支隊,遂將各支隊改編統一領導。他率一、二、五支隊到南梁與劉志丹部會師。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夏,國民黨反動派向陝北蘇區發起了第一次“圍剿”,謝子長率陝北紅軍一、二、五支隊和紅26軍主力回陝北,經安定景武塌,綏德張家圪台、清澗河口、安定董家市等幾次戰鬥,殲敵3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徹底粉碎了敵人的“圍剿”。他身負重傷堅持工作不離崗,組建了紅一團和紅27軍,提議陝北特委和陝甘邊特委在安定周家鹼召開了聯席會議,統一了陝北和陝甘兩塊根據地的黨政軍領導。會議選舉謝子長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因傷勢惡化,謝子長於2月25日逝世,時年38歲。謝子長的遺體被埋葬在安定縣李家岔鎮陽道峁山凹。為了紀念謝子長烈士,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改安定縣為子長縣。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陝甘寧邊區黨委和政府決定在謝子長的出生地棗樹坪修建陵墓,將他的遺體從陽道峁移葬在棗樹坪。毛澤東兩次為謝子長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並親筆撰寫了《謝子長生平事略》碑文,碑安放在墓堂院左側。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中共西北中央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在子長縣城瓦窯堡齊家灣坪修建子長陵,將謝子長靈柩從棗樹坪移葬在陵園,特舉行了隆重的公葬儀式和追悼會。毛澤東再次題詞:“謝子長同志千古,前仆後繼,打倒人民公敵。”朱德題詞:“子長同志,陝北人民領袖,前仆後繼”。中共西北中央局敬獻的輓聯:“一生為人民創造紅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黨政軍其他領導人也題了詞。
所獲榮譽
198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和陝西省委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6年,被陝西省軍區命名為十佳國防教育基地。
2007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2012年,被陝西省黨史研究室確定為黨史教育基地。
2014年,被陝西省紀委命名為省級廉政教育示範基地。
201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機構設定
單位性質:國有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全額撥款。
機構設定:設辦公室、保衛處、講解組等部門。
人員編制、組成:現有館長1名,副館2名,工作人員20名。
觀眾接待:年參觀人數4萬人次。
參觀信息
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陝西省子長縣城瓦窯堡北面齊家灣坪上。
春季:5月—10月 9:00—18:00(17:30停止取票)。
冬季:11月—次年4月 9:00—17:00(16:30停止取票)。
(註: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正常開放)
參觀免費。
乘坐當地公車1路、2路、3路、6路到子長陵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