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長(無產階級革命家)

謝子長(無產階級革命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謝子長(1897年—1935年2月21日),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長,號浩如,陝西安定(今子長)縣人。是陝北紅軍和蘇區主要創建人之一,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009年9月,謝子長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子長
  • 別名:世元 德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陝西安定(今子長)縣
  • 出生日期:1897年
  • 逝世日期:1935年2月21日
  • 畢業院校:山西陸軍軍官學校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主要成就: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人物簡歷,生平事跡,所獲榮譽,家庭情況,後世紀念,

人物簡歷

1919年起,謝子長先後在西安省立第一中學和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讀書。
1922年,謝子長考入太原學兵團學軍事。
1924年,回安定縣(今子長縣)辦民團,任團總;同年赴天津、北京,參加反帝鬥爭,參加進步青年組織“共進社”。
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初,謝子長被選為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主席團成員和農民協會促成會委員。組織和領導農民協會打擊封建官僚,懲辦土豪劣紳,被民眾稱頌為“謝青天”。同年10月,謝子長與唐澍等人組織領導清澗起義,任西北革命軍游擊支隊營長、副指揮。
1928年5月,謝子長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革命軍第3大隊大隊長。後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委員。
1930年,謝子長任陝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在陝北、寧夏、甘肅等地做兵運工作。
1931年10月,謝子長和劉志丹等將南梁游擊隊和陝北游擊支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
1932年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率部轉戰陝甘邊,創建革命根據地。
1933年夏,謝子長被派往察綏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中共組織的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同年11月回到陝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恢復和建立了陝北紅軍游擊隊5個支隊,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據地。
1934年,謝子長任中國工農紅軍陝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紅26軍42師政治委員、中共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指揮部隊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北蘇區的“圍剿”。
1935年2月21日,謝子長因在長期征戰中,多次負傷,積勞成疾,終因傷病惡化,在陝西省安定縣燈盞灣逝世。

生平事跡

謝子長(1897~1935),名德元,字子長,號浩如,化名秋陽,今子長縣李家岔鄉棗樹坪人,為陝甘、陝北兩塊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26、27軍創始人之一。早年在西安陝西省立一中、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讀書。
民國11年(1922)秋,入太原學兵團學習軍事。
民國13年(1924)回安定縣辦民團,任團總。翌年3月奔赴京津,與陝西旅京學生中的共產黨員及北平中共組織負責人頻繁接觸,並經白超然、白志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受中共北方區委派遣,回安定繼任縣民團團總。不久,與共產黨員李象九同在井岳秀部石謙團任連長,利用公開身份在安定一帶從事革命活動,在石團秘密組建中共特支。
民國16年(1927)春,石旅(石謙於1926年秋升任旅長)中共組織由特支改為軍支,子長為委員。其間,他協助上級黨組織建立了中共安定縣特別支部,培訓出一批農民運動骨幹,親自領導農會鬥爭土豪劣紳和高利貸者,拘禁和審判大土豪宋運昌、李耀輝等,趕走最大的高利貸主王玉書和馬子厚,當眾燒毀文契、賬簿,宣布欠債作廢,民眾稱其為“謝青天”。8月間,中共陝西省委派魏野疇、唐澍、白樂亭等秘密來陝北巡視工作,指示象九、子長繼續留石旅開展工作,做好武裝反抗軍閥的準備。8月下旬,石謙在榆林遭暗殺,井岳秀令李象九營開赴延安,令謝子長連開往宜川,陰謀藉機消滅這支部隊,魏、唐、謝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指示,決定駐清澗的4個連首先起義。10月11日夜,在“為石謙旅長報仇”的口號聲中,清澗起義爆發。12日凌晨,起義部隊揮師南下延川,會合共產黨員王有才連,13日,以換防為名,由謝子長連為先鋒奔襲延長,收繳齊梅卿營營部和2個連槍械,營長齊梅卿被擊斃。15日,起義部隊與駐宜川的李瑞成連等配合,裡應外合,占領宜川。起義部隊整編為旅,李象九為旅長,唐澍為參謀長,下屬3個營,謝子長任一營營長。此時,起義部隊內部在行動方針等重大問題上發生分歧,由於李象九執意沿用舊番號,堅持守城禦敵,給井岳秀部調遣兵力、圍剿駐宜川城起義部隊提供了機會。在高雙成部優勢兵力進攻下,起義部隊倉促應戰,指揮失當,損失慘重。在危急關頭,謝子長甩脫李象九,帶領部分起義人員衝出重圍,轉戰韓城接受楊虎城部改編。唐澍、謝子長、閻揆要決定繼續堅持革命鬥爭。12月30日,部隊在韓城二次起義,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唐澍和謝子長分任正、副總指揮。
民國17年(1928)元旦,唐、謝率部北上,向清澗、安定進發。途經宜川,誤信訊息,貿然攻打宜川失利,部隊受到重創,到達交口鎮,再遭襲擊,至陝甘邊界的豹子川時,只剩20餘人。唐、謝決定分散隱蔽,起義遂告結束。
民國17年(1928)2月初,子長奉中共陝西省委指示去洛南三要司許權中旅工作,任營特派員兼副營長。5月,與唐澍、劉志丹等領導渭華暴動,他任新成立的西北工農革命軍軍委委員兼第三大隊大隊長,率部英勇作戰,後由於敵兵壓境,寡不敵眾,起義失敗,重回陝北開展武裝鬥爭。
民國18年(1929)2月,在中共陝北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上,當選為特委軍委委員。夏,他受命到宜川爭取梁占魁部。
民國19年(1930),奔赴甘肅、寧夏進行兵運,任蘇雨生騎兵師10旅旅長。不久,入譚世麟部,任團長。子長利用其公開身份,收攏各地躲避追捕的黨團員和革命民眾,爭取民團、哥老會,在敵人力量薄弱的陝、甘、寧邊界地區活動,後遭敵襲擊而失敗。8月,他任中共陝北行動委員會軍事總指揮。10月中旬,他調往中共中央特科受訓(地址上海),次年春回陝,繼續在甘肅平涼一帶從事兵運工作。“九一八”事變後,西北反帝同盟軍成立,子長任總指揮。
民國21年(1932)2月,反帝同盟軍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指示,正式改編為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謝任總指揮。之後,游擊隊消滅了旬邑、彬縣、長武、宜君的部分民團,攻占了旬邑縣城。4月下旬,推行王明“左”傾路線的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杜衡(後叛變)來游擊隊巡視工作,他採取“左”的懲辦政策,把由於作戰經驗不足、兩次攻打山河鎮失利的責任全部推到指揮員身上,子長被撤銷總指揮職務,派往甘肅搞兵運工作。5月,子長組織靖遠兵變,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3支隊,他任總指揮,不久在水泉戰鬥中失利,子長奉命返回西安。8月30日,中共陝西省委委派子長為陝甘游擊隊總指揮,他率部南下耀縣地區,採取避實擊虛、以退為進戰術,在照金、富平、同官(今銅川)一帶殲敵400餘人。後北上保全,兩次攻縣城未克,遂撤至合水平正川一帶分散活動。12月上旬,陝甘游擊隊改編為紅26軍,並在宜君楊家店進行整編。這時,杜衡再次來到部隊,誣衊子長、志丹犯了“右傾機會主義”、“土匪路線”、“梢山主義”錯誤,蠻橫地撤銷了他們的領導職務,擅自決定給子長以留黨察看處分,送上海中共中央局“受訓”。
民國22年(1933)初,子長至上海,中央了解情況後,撤銷了對他的錯誤處分,並分配到北方局工作。4月,到張家口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吉鴻昌部第18師,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9月,18師被打散。
民國22年(1933)11月,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孔原派子長回陝任駐西北軍事特派員。翌年初返回安定,根據中共陝北特委指示,著手恢復紅1支隊,發展武裝力量。
民國23年(1934)7月8日,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在安定縣陽道峁成立,子長兼總指揮。7月17日,他率部攻入安定縣城,營救出被捕黨員和民眾200餘人。7月28日,在閻家窪子召開紅26軍42師連以上幹部和陝北游擊隊各支隊幹部聯席會議,決定由子長兼任紅26軍42師政委。8月15日,子長率紅26軍42師第3團和陝北1、2、5支隊由南梁到安定,在井武塌、張家圪台作戰數次,連獲勝利,士氣大振。8月26日夜,攻打清澗河口的戰鬥打響。國民黨軍憑藉有利地形和工事負隅頑抗,紅軍連攻數次未克。子長重新組織力量,實行強攻,迫敵放棄據點逃往清澗縣城。此次戰鬥中,子長胸部中彈,血染衣衫,他掩住傷口,繼續指揮戰鬥,直至勝利。戰後,他不顧重傷在身,又揮師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擊潰敵一營,徹底粉碎了敵對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9月15日,子長帶傷指揮,再次攻克安定縣城,擊斃團總李丕成。此時,子長傷勢加重,在擔架上指揮作戰。1935年2月5日,中共陝北特委和陝甘邊特委聯席會議在安定縣召開,會議通過了子長和志丹共同制定的軍事部署,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子長被推選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2月21日,由於傷勢惡化,子長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時年39歲。5月,為紀念謝子長,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將安定縣改稱子長縣。

所獲榮譽

2009年9月,謝子長被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家庭情況

兒子:謝紹明
侄兒:謝紹旺、謝衛孝、謝紹治
孫子:謝明

後世紀念

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為紀念謝子長同志,決定將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
  • 烈士紀念館
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陝甘寧邊區政府瓦窯堡修建了子長烈士陵園,1954年重修後改名為“子長烈士紀念館”,並於2017年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其中紀念堂內立4塊碑石,上面鐫刻著毛澤東給謝子長烈士的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等。
  • 紀念文集
2005年,由趙俊忠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謝子長紀念文集》,表達了對謝子長的紀念和緬懷之情,該文集分永恆紀念、回憶與追思、將軍遺作、輓詞與悼念、附錄與年譜等六個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