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子里甲鄉地處東經98度41分——99度02分,北緯26度28分——27度鍵詢獄32分之間,屬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區。位於福貢縣南部,東臨蘭坪縣,南連
匹河怒族鄉,西與緬甸接壤,北與
架科底鄉交界。鄉政府駐地距離縣城上帕23公里,距離州政府(六庫)112公里。境內最高海拔4300米,最低海拔1120米,鄉內年平均氣溫17度,年平均降水量約1380毫米,年無霜期270天,森林覆蓋率為48%。全鄉轄俄科羅、子里甲亞谷、金秀谷、臘母甲5個村民委員會。2005年實有耕面積12216畝,其中旱地11367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3%,水田849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屬坡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田省的耕地類型。
子里甲鄉轄亞谷、臘母甲、金秀谷、俄科羅、子里甲等5個村民委員會,有38個
自然村,61個村民小組。全鄉國霉犁才簽土面積305.7平方千米,年平均氣溫16.9℃,年降水量1480.5毫米,適宜種植
玉米、
水稻、
小春等農作物。子里甲鄉屬於貧困鄉,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全鄉民族:主要是僳僳族,大約占70%,怒族20%,其他占10%。全鄉大多數農村民眾信奉基督教。
歷史沿革
“子里甲”系怒語,意為
大櫻桃樹坪。“子”即大,“里”是櫻桃樹,“甲”即小平地。因該地有一片
大櫻桃樹且地勢稍平而名。
1932年設碧江設治
局嘉禾鄉
1950年改設碧江縣二區
1959 年設前進公社
1961年復設二區
1969年設子里甲公社
1981年將本公社所轄的阿打、達大科、南安建三個大隊劃歸架科底公社管轄,將架科底公社裡吾底大隊的臘畝甲等自然村及金秀谷大隊劃歸子里甲公社
1984年設子里甲區
1986年碧江縣建制撤銷,子里甲區劃歸屬福貢縣
1988年設福貢縣子里甲鄉。
區劃人口
子里甲鄉下轄俄科羅、子里甲亞谷、金秀谷、臘母甲5個村民委員會,30個自然村,61個村民小組。全鄉境內東西寬20.7公里,南北長17公里,土地總面積305.7平方千米。
2005年末,全鄉總人口2139戶9188人,其中農業人口2015戶8836人,估試蜜點總人口的96%。鄉境內居住有僳僳族、怒、白、漢、納西等7個民族,以僳僳族為主體民族,點總人口的86.3%。
經濟概貌
子里甲鄉2005年實有耕面積12216畝,其中旱地11367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3%,水田849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屬坡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田少
的耕地類型,人均擁有耕地面積1.3畝。主要糧豆作物有
水稻、玉米、豆類、以鈴薯等。 子里甲鄉2006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858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315萬元,占總收入的36.71%;畜牧業收入320萬元,占總收入的37.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93頭,肉牛509頭,肉羊2827頭、雞 15522隻);林業收入48萬元,占總收入的5.59%;第二、三產業收入130萬元,占總盛尋閥只捆檔收入的15.15%;其他收入 45萬元,占總收入的5.24%。農民人均純收入 805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畜牧業 等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 70.57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29 人(占勞動力的7.08%),在省內務工 160 人,到省外務工 169 人。
基礎設施
子里甲鄉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鄉有17個自然村、1310戶通
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1243戶通電;有2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23戶(其中有有線電視疊勸充),(分別占農戶總數的62.55%、59.36%和4.01%、67.95%);有33個
自然村已通電話,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
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40戶(
分別占總數的19.43%和16.23%)。全鄉共擁有拖拉機9輛,機車20輛。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556.9畝,有效灌溉率為4.87%。 子里甲鄉建有國小 26所,校舍建築面積 8076平方米,擁有教師 68 人,臨時代課教師24人。距離遠福中學 4.5 公里踏拜燥,距離匹河民族中學 26 公里。整個行政村
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53 人,其中小學生917 人,中學生 336 人。
自2002年福貢縣子里甲鄉被確定為省政府辦公廳對口幫扶鄉鎮以來,省政府辦公廳竭盡所能地在扶貧濟困、產業扶持、
基礎設施建設、資助貧困學生、籌建希望國小等方面幫助子里甲鄉出主意謀發展,籌措
資金解決民生問題,攻堅克難,使長期困擾該鄉的上學難、吃水難、基礎設施落後、民眾生產生活困難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漸漸得到改善;實施的每一個項目使民眾受益,農民也從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使他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有力地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自然資源
子里甲鄉有耕地總面積11421.3畝(其中:水田836畝,旱地10585.3畝),人均耕地1.3畝,主要種植
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30503.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63.4畝
,人均經濟林果地0.33畝,主要種植油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381.75畝,其中養殖面積0.2畝;草地65630畝;荒山荒地19667畝,其他面積1399.5畝。有豐富的水能、
非金屬(
大理石)、礦或金屬礦(鐵、鉛鋅)、
森林資源、草山資源、土地資源等資源。 子里甲鄉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主要是自產自銷。子里甲鄉正在發展草果、漆樹、核桃、油桐及藥用植物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
畜牧業產業。子里甲鄉因里甲膏而命名。里甲樹是子里甲鄉所特有,目前境內僅餘七棵,文革前里甲樹散落各坡,樹齡均百年以上,里甲樹種植三十年以上後,經授粉結果,果實硬而無味,其果實汁液經煉製成膏,強身健體,固本扶陽。傳統習俗,婦女產後,以里甲膏一塊燉雞,身體迅速恢復似少女。但因里甲樹高,果實難摘,榨汁不易等原因,里甲膏成稀缺之物。林業科技人員目前已研究培植方法,在不久的將來,將實現產業化種植,批量生產。
社會保障
子里甲鄉共轄5個村委會,61個村民小組。2006年,全鄉總人口為9178人,其中農業人口2090戶,8845人。全鄉共有各類定期定量補助人員2544人。其中:1、傷殘軍人1戶1人;2、護理員1戶1人; 3、在鄉老復員軍人4戶4人; 4、在鄉老退伍軍人4戶4人;5、現役軍人家屬5戶5人;6、農村五保戶42戶42人;7、孤兒4戶5人;8、在鄉老村幹部7戶7人;9、60年代精簡退職人員2戶2人;1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27戶174人;1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717戶2299人。全年共支出資金達73.0929萬元。2006年底,全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862戶,7545人,參合率達94%;全鄉門診費報銷人次達6442人,報銷醫療補償金41197.09元,住院費報銷人次達34人,報銷醫療補償金18382.17元。
農村產業化
根據子里甲鄉的自然地理條件,在未來五年中,按照怒江州“四個百萬”總體規劃,結合
退耕還林政策,重點扶持種植漆樹、核桃、油桐三種經濟林果,子里甲鄉建設黃連及木香種植基地,在有條件的地方推行種植草果等
經濟作物。
1.經濟林果。漆樹是子里甲鄉的傳統種植項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子里甲鄉現有2998.11畝油桐,由於油桐種植要求低,桐籽價格持續走高,需對原有油桐進行改造,並在山高坡陡,土壤條件較差的地方推廣種植。核桃作為生態綠色食品,市場需求量較大,且非常適合在子里甲鄉推廣種植。2006—2010年,計畫在全鄉範圍內種植油桐6584.81畝,漆樹19464.11畝、核桃7524.78畝,引導農民在房前屋後種植柑橘、蘋果、枇杷、桃子、板栗、梨子等果樹155098株。
2.中藥材。在中藥材種植方面,將重點培育林下產品黃連和木香,在未來五年時間內,在全鄉範圍內推廣種植黃連8000畝,木香4437.3畝,項目實施見效後,將使全鄉人均收入增加 元。
3.
經濟作物。草果是怒江州的傳統種植項目,鮮蘋果市場價為10元/公斤,乾蘋果市場價為50—60元/公斤,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子里甲鄉推廣種植草果8000畝。
民俗文化
福貢縣共居住著怒族民眾3299戶1.3894萬人,主要分布在
匹河怒族鄉、
上帕鎮、子里甲鄉、
鹿馬登鄉、
石月亮鄉等5個鄉鎮。子里甲鄉境內居住有僳僳族、怒、白、漢、納西等7個民族,以僳僳族為主體民族,點總人口的86.3%。怒族聚居地區由於受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制約,社會發育層次低,基礎設施薄弱。
怒族
文獻記載,貢山怒族婦女著敞襟寬胸袖齊踝的麻布袍,年青姑娘則另加條圍裙。女裝的前後擺在接口處綴有方形鑲邊布,頭披一塊麻布至頸項,兩耳用精製的竹管貫穿。男子穿敞襟寬胸袖長膝的麻布袍,胸系布帶或繩子;蓄長發、裹麻布綁腿,赤足,喜佩長刀、箭包、弩弓。隨著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怒族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老年人仍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特點外,男女青年的衣著多數與漢裝相同,僅在節慶日穿著傳統
民族服裝。現在怒族婦女服飾與以前大有區別,上身著各色長袖內衣,外穿無袖扛肩,腰扎鮮艷的長布,下身著從市場購買的白色或黑色褲。上衣大多是市場購買布料及線自己加工而成的,也有從民族服飾加工店購買。顏色多為白、紅、黃、綠、藍等,布料有輕、重、薄、厚之分,按季節氣候選穿。
僳僳族
穿在身上的英雄史詩。婦女頭上帶著白色間紅的珠串,脖子上圍著珠璉,左肩斜掛著大串的珠子。長長的“百褶裙”下有紅色條紋。這有很多傳說:以前戰爭頻繁,男子出去打仗,留下婦女從事生產,男人們不能回到家園,很牽掛家人,就把在戰爭中得到的獎賞用布包起捎給家人。年復一年,獎旗獎品越來越多,於是婦女們就把丈夫捎回來的不同顏色的布一塊塊拼接起來,製成長裙和包頭帕,並且把獎章釘在頭帕、衣裙的胸襟上和領口上,剩下的穿成串掛在脖子上。這樣的裙子和用獎章做成裝飾的方式就一代代傳承下來,用來告誡後人先輩們用獻血保衛了家園,捍衛了民族尊嚴。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子里甲鄉屬於邊疆的少數民族鄉,地理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種植業,種桑養蠶項目,加強畜牧業的發展。。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1個,黨員總數265人,黨員中男黨員229人,女黨員36人。 團員248人。
基礎設施
子里甲鄉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鄉有17個自然村、1310戶通
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1243戶通電;有2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23戶(其中有有線電視),(分別占農戶總數的62.55%、59.36%和4.01%、67.95%);有33個
自然村已通電話,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
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40戶(
分別占總數的19.43%和16.23%)。全鄉共擁有拖拉機9輛,機車20輛。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556.9畝,有效灌溉率為4.87%。 子里甲鄉建有國小 26所,校舍建築面積 8076平方米,擁有教師 68 人,臨時代課教師24人。距離遠福中學 4.5 公里,距離匹河民族中學 26 公里。整個行政村
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53 人,其中小學生917 人,中學生 336 人。
自2002年福貢縣子里甲鄉被確定為省政府辦公廳對口幫扶鄉鎮以來,省政府辦公廳竭盡所能地在扶貧濟困、產業扶持、
基礎設施建設、資助貧困學生、籌建希望國小等方面幫助子里甲鄉出主意謀發展,籌措
資金解決民生問題,攻堅克難,使長期困擾該鄉的上學難、吃水難、基礎設施落後、民眾生產生活困難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漸漸得到改善;實施的每一個項目使民眾受益,農民也從中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使他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有力地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自然資源
子里甲鄉有耕地總面積11421.3畝(其中:水田836畝,旱地10585.3畝),人均耕地1.3畝,主要種植
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30503.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63.4畝
,人均經濟林果地0.33畝,主要種植油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381.75畝,其中養殖面積0.2畝;草地65630畝;荒山荒地19667畝,其他面積1399.5畝。有豐富的水能、
非金屬(
大理石)、礦或金屬礦(鐵、鉛鋅)、
森林資源、草山資源、土地資源等資源。 子里甲鄉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主要是自產自銷。子里甲鄉正在發展草果、漆樹、核桃、油桐及藥用植物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
畜牧業產業。子里甲鄉因里甲膏而命名。里甲樹是子里甲鄉所特有,目前境內僅餘七棵,文革前里甲樹散落各坡,樹齡均百年以上,里甲樹種植三十年以上後,經授粉結果,果實硬而無味,其果實汁液經煉製成膏,強身健體,固本扶陽。傳統習俗,婦女產後,以里甲膏一塊燉雞,身體迅速恢復似少女。但因里甲樹高,果實難摘,榨汁不易等原因,里甲膏成稀缺之物。林業科技人員目前已研究培植方法,在不久的將來,將實現產業化種植,批量生產。
社會保障
子里甲鄉共轄5個村委會,61個村民小組。2006年,全鄉總人口為9178人,其中農業人口2090戶,8845人。全鄉共有各類定期定量補助人員2544人。其中:1、傷殘軍人1戶1人;2、護理員1戶1人; 3、在鄉老復員軍人4戶4人; 4、在鄉老退伍軍人4戶4人;5、現役軍人家屬5戶5人;6、農村五保戶42戶42人;7、孤兒4戶5人;8、在鄉老村幹部7戶7人;9、60年代精簡退職人員2戶2人;1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127戶174人;1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717戶2299人。全年共支出資金達73.0929萬元。2006年底,全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862戶,7545人,參合率達94%;全鄉門診費報銷人次達6442人,報銷醫療補償金41197.09元,住院費報銷人次達34人,報銷醫療補償金18382.17元。
農村產業化
根據子里甲鄉的自然地理條件,在未來五年中,按照怒江州“四個百萬”總體規劃,結合
退耕還林政策,重點扶持種植漆樹、核桃、油桐三種經濟林果,子里甲鄉建設黃連及木香種植基地,在有條件的地方推行種植草果等
經濟作物。
1.經濟林果。漆樹是子里甲鄉的傳統種植項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子里甲鄉現有2998.11畝油桐,由於油桐種植要求低,桐籽價格持續走高,需對原有油桐進行改造,並在山高坡陡,土壤條件較差的地方推廣種植。核桃作為生態綠色食品,市場需求量較大,且非常適合在子里甲鄉推廣種植。2006—2010年,計畫在全鄉範圍內種植油桐6584.81畝,漆樹19464.11畝、核桃7524.78畝,引導農民在房前屋後種植柑橘、蘋果、枇杷、桃子、板栗、梨子等果樹155098株。
2.中藥材。在中藥材種植方面,將重點培育林下產品黃連和木香,在未來五年時間內,在全鄉範圍內推廣種植黃連8000畝,木香4437.3畝,項目實施見效後,將使全鄉人均收入增加 元。
3.
經濟作物。草果是怒江州的傳統種植項目,鮮蘋果市場價為10元/公斤,乾蘋果市場價為50—60元/公斤,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子里甲鄉推廣種植草果8000畝。
民俗文化
福貢縣共居住著怒族民眾3299戶1.3894萬人,主要分布在
匹河怒族鄉、
上帕鎮、子里甲鄉、
鹿馬登鄉、
石月亮鄉等5個鄉鎮。子里甲鄉境內居住有僳僳族、怒、白、漢、納西等7個民族,以僳僳族為主體民族,點總人口的86.3%。怒族聚居地區由於受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制約,社會發育層次低,基礎設施薄弱。
怒族
文獻記載,貢山怒族婦女著敞襟寬胸袖齊踝的麻布袍,年青姑娘則另加條圍裙。女裝的前後擺在接口處綴有方形鑲邊布,頭披一塊麻布至頸項,兩耳用精製的竹管貫穿。男子穿敞襟寬胸袖長膝的麻布袍,胸系布帶或繩子;蓄長發、裹麻布綁腿,赤足,喜佩長刀、箭包、弩弓。隨著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怒族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老年人仍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特點外,男女青年的衣著多數與漢裝相同,僅在節慶日穿著傳統
民族服裝。現在怒族婦女服飾與以前大有區別,上身著各色長袖內衣,外穿無袖扛肩,腰扎鮮艷的長布,下身著從市場購買的白色或黑色褲。上衣大多是市場購買布料及線自己加工而成的,也有從民族服飾加工店購買。顏色多為白、紅、黃、綠、藍等,布料有輕、重、薄、厚之分,按季節氣候選穿。
僳僳族
穿在身上的英雄史詩。婦女頭上帶著白色間紅的珠串,脖子上圍著珠璉,左肩斜掛著大串的珠子。長長的“百褶裙”下有紅色條紋。這有很多傳說:以前戰爭頻繁,男子出去打仗,留下婦女從事生產,男人們不能回到家園,很牽掛家人,就把在戰爭中得到的獎賞用布包起捎給家人。年復一年,獎旗獎品越來越多,於是婦女們就把丈夫捎回來的不同顏色的布一塊塊拼接起來,製成長裙和包頭帕,並且把獎章釘在頭帕、衣裙的胸襟上和領口上,剩下的穿成串掛在脖子上。這樣的裙子和用獎章做成裝飾的方式就一代代傳承下來,用來告誡後人先輩們用獻血保衛了家園,捍衛了民族尊嚴。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子里甲鄉屬於邊疆的少數民族鄉,地理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種植業,種桑養蠶項目,加強畜牧業的發展。。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1個,黨員總數265人,黨員中男黨員229人,女黨員36人。 團員248人。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子里甲鄉政府(228省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