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路殺虎
- 作者:殷芸
- 年代:南朝梁時期
- 出處:《殷芸小說》
原文,翻譯,寓意,
原文
孔子嘗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於水所,與共戰,攬尾得之,內懷中;取水還,問孔子曰:“上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殺虎持虎頭。”又問曰:“中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殺虎持虎耳。”又問:“下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殺虎捉虎尾。”子路出尾棄之。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乃懷石盤,欲中孔子。又問:“上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殺人使筆端。”又問曰:“中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殺人用舌端。”又問曰:“下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殺人懷石盤。”子路出而棄之,於是心服。
翻譯
孔子曾經在山中旅行,派子路去取水,子路在水源處遇到了一隻老虎,於是和老虎搏鬥起來,抓住了老虎的尾巴殺死了老虎,子路把虎尾放入懷中。取了水返回後,子路問孔子:“上士殺虎的話會怎么殺呢?”孔子答道:“上士殺虎會按住老虎的頭把它殺死。”子路又問:“中士殺虎又會怎么殺呢?”孔子答道:“中士殺虎會揪住老虎的耳朵把它殺死。”子路又問:“那么下士殺虎是怎么殺的呢?”孔子答道:“下士殺虎會抓住老虎的尾巴才能殺死。”子路把懷中的虎尾拿出來丟在地上。憤怒地對孔子說:“夫子你知道水源那裡老虎,派我去取水是想害死我!”於是子路把一個石盤藏在懷中,想要砸死孔子。他又問孔子:“上士殺人會怎么殺呢?”孔子答道:“上士殺人會用筆墨(指律法或謀略)。”子路又問:“中士殺人會怎么殺呢?”孔子答道:“中士殺人會用口舌(指言論或輿論)。”子路又問:“那么下士殺人又是怎么殺的呢?”孔子答道:“下士殺人啊,恐怕只敢在懷裡藏個石盤吧。”子路把懷中的石盤拿出來丟在地上,對老師誠心敬服。
寓意
子路殺虎這個小故事很有意思,它體現了孔子對世事極強的洞察力,以及對弟子的教育方法的巧妙。孔子派子路去取水,先不說他知不知道那裡有老虎,就算他知道,我想也是想通過虎來考驗自己的學生,因為他了解自己的學生,子路好勇力大,是能夠戰勝老虎的。子路殺虎以後非常得意,想在老師面前炫耀一番,於是有了對老師的三個問題。當時的士是分等級的,上中下就代表了“士”的不同境界。孔子認為,上等的士敢於直面兇猛的老虎,會按住虎頭來殺虎,而中士的膽魄稍弱,會揪耳朵殺虎,下士則只能用抓尾巴這種方式去殺虎。孔子估計已經猜測出子路是用抓尾巴的方法殺的老虎,於是用這三句話來勉勵他要更加勇敢。
可是子路並未體會到老師的苦心,認為老師把他說成下士是對他的羞辱,甚至還認為老師派他去取水是惡意地讓他去送死,於是對老師起了殺機。他懷藏石盤,準備行兇前又問了老師,士是如何殺人的。孔子的回答更加富有深意,他認為上士殺人會通過律法和謀略,也就是運用智慧和規則來致人於死地,這才是殺人不見血的最高明的辦法。中士比上士差一些,但也會通過遊說等言論的方式來致敵死地(比如張儀憑三寸不爛之舌把楚懷王忽悠死)。這兩種方法就是我們說的“口誅筆伐”。而下士沒有高明的智慧,只會暗藏兇器用武力解決,這是下等的方法。子路聽了老師的一番話,既驚嘆於老師的明察秋毫,也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於是對老師心服口服。